在一次家长会中,李女士突然发现,新的一年里,附近的小学竟然增设了两个班级。
这让李女士感到又惊又喜。
在许多地方,听到的都是学校合并、学生减少的消息,广东的小学数量竟然在增加。
一张“全国小学数量增减变化”的地图更是证实了她的观察,原来,广东地区的小学数量在2023年增加了76所,而全国其他地方的小学数量却减少了5645所!
在家长群里,这个现象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有妈妈惊叹道:“广东真的是特别,其他地方都在减少小学,广东还能增加,难怪教育资源这么丰富。
”另外一位妈妈接话:“广东人真会生孩子,不愧是全国第一。”
广东连续七年生育大省的背后根据最新的数据,2023年广东的新生儿数量达到了103万,再次蝉联全国第一。
连续四年新生儿数量突破百万,连续七年稳居全国生育大省的位置,不由得让人心生敬佩。
究其原因,广东的发展和包容性无疑是最大的助力。
小张是一名在广州打拼的北方人,他和老婆选择在广东生育和抚养孩子。
他们表示,广东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教育资源使得他们坚定了这个决定。
新生儿不仅来自本地人口,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也促成了这个生育高峰。
广东的包容和多样性,让来自各地的人们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和希望。
广东人传统观念影响生育率广东的祠堂文化和家族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育率。
广府人、潮汕人、客家人都有着深厚的宗族观念。
生儿育女不仅是生活的本能,更是家庭延续的重要部分。
“如果条件允许,我还想再生两个孩子,凑两对好字。
”一位广东网友在讨论中这样说道。
这种传统观念,无形中给了许多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在广东生活的王先生表示,他的家庭一向注重家庭成员的增添,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仍然希望通过多生孩子让家里更加热闹和完整。
他说道:“两个孩子是最低底线,一个孩子太孤单了,两个孩子打打闹闹才有家庭的氛围感。
广东的祠堂文化引起了全国网友的关注,纷纷表达了对广东人‘香火文化’的羡慕和敬佩。
一位四川的网友就曾看过一条关于广州陈家祠的视频,感慨道:“听博主说陈家祠是广东陈姓后人捐建的,再看看我们村,修祠堂的事情总是被反对,一直拖到现在。
还有一位重庆的网友感叹,在广东生活二十年,他总能感受到这里人们的松弛和大度。
“没有吓人的压岁钱和彩礼,祠堂文化旺盛,大家都特别包容。
”在他看来,广东社会的这些特点都和广东人的生育观念息息相关。
结尾:广东的独特之处不止在于它是经济大省,更在于它独特的文化和坚韧的生命力。
广东人借助传统观念与现代化融合的生活态度,在生育和家庭问题上独树一帜。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哪个省份,家的温暖和家庭成员的增加都是幸福的根源。
希望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能够感染更多的人,继续传承和发扬。
走进广东,走进这些真实的故事,你会发现,生儿育女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