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夜”集的人头攒动,“流动板凳”的宣讲声声,王淦昌故居再添家风馆,应急驿站24小时响应……随着2024年度文明城市督办项目文明“蒲公英”播种计划的实施,这里的文明愈发“看得见”“摸得着”,蕴含在常熟支塘高质量发展的一点一滴中、蕴含在每个支塘人的一言一行中。
以文明培育为统领,践行“以民为要”初心
发挥典型优势,突出以点带面,在深化区域辐射、推进品牌建设、推动全面开花上积极探索,激扬了一股移风易俗的文明新风。一是推广新风礼堂,回应群众呼声。新建窑镇村新风礼堂,更新康馨佳苑宴会厅,目前全镇新风礼堂数共5家,建成比例达30%,在此基础上,逐步制定、推广较为完备的宴请标准、制度规范,助推乡风文明。二是开展移风易俗,涵养时代新风。焕发“老典型”蒋巷村“新活力”,推出第六版村规民约、发出“五个一”倡议,引导村民向“升学宴”“谢师宴”说“不”,拍摄乡风文明建设案例视频《书香蒋巷三十载》,并在苏州范围内推广。“志愿捐遗蔚然成风”项目依托博爱家园,定期组织节日关怀、上门诊疗、家政服务,开展集体生日会、集体婚纱照等特色服务,入选年度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案例,被苏州日报专题采访报道。三是弘扬“人杰”优势,打造共享联盟。利用原子弹爆炸60周年契机,开展“点燃科学‘支’梦 传承红色火炬”项目。推出“王淦昌故居”指尖小程序,以“VR地图”、线上场景等数字化手段,拓展理论学习空间。建成并启用王淦昌家风馆,与四川梓潼县“两弹城”纪念馆、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共建互学,推出“两弹一星”精神研学新路线。
以文明实践为引擎,砥砺“以文化人”恒心
立足地域特色,聚焦群众需求,在丰富阵地内涵、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上积极探索,形成了一批可推广深化的特色项目。
深耕理论沃土,凝聚共建共治强大合力。吸纳本土文化人才、百姓名嘴、先进典型等组成“红话筒”宣讲队伍,以“流动课堂”为主要形式,把“讲故事 学理论”搬到田间地头、农户庭院、企业车间,围绕安全生产、网络安全等主题,让理论宣讲和政策宣传“飞入寻常百姓家”。项目入选年度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案例。
深化孵化基地,打造志愿服务特色品牌。吸纳本土优秀志愿团队常熟市集贤里义工社、好人工作室等入驻辖区内新时代实践站点,培育优秀志愿者、服务团队及项目。“小朱阿姨志愿服务队”“红色农田管家”“一起成长”等一批志愿服务项目脱颖而出,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支川大地激荡。
创建服务驿站,普及应急救护理论知识。依托三片区应急驿站,推出“安全‘支’己‘救’在身边”新时代文明实践应急救护项目。组建应急志愿团队,以集中培训、现场授课、应急演练等形式,增强基层的应急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努力实现“最小”应急单元的“最大”平安守护。
打造文明集宿,助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把新时代文明实践进集宿区文艺专场、“点亮星夜”文明实践夜模式、幸福“夜”集、“消防安全365”等优质服务和丰富活动送进集宿区,打造“‘宿’享文明”工作品牌,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以文明创建为抓手,凝聚“以城为家”民心
推动资源整合,延伸服务触角,在优化现有资源、加强多方协作、深化文明创建上积极探索,描绘了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斑斓画卷。红色,是团结,凝聚着创建合力。制定实施“红色物业”“先锋城管”“路长制2.0”等,融入小区物业、新业态群体等红色力量,织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探索家庭文明积分暨一亩“联”田认领管理办法,实行积分制和“美丽菜园”管理,让治理“有抓手”、群众有期盼。绿色,是发展,彰显了幸福指数。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文明楼道、美丽庭院、“宅前屋后三包”等行动,净化人居环境。做好公益广告建档工作,摸排精简辖区公益广告,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还有城管蓝,是安全,维护着一方秩序;环卫橙,是奉献,守护着城市洁净……文明城市的“五颜六色”构成了支塘镇的底色。
“蒲公英”的默默传播根植,为支塘这片历史悠久的热土注入了“新风尚”“新气质”。下阶段,支塘镇将继续推动文明“蒲公英”播种计划常态长效,以文明实践赋能文明创建,让文明生活融入千万户,让文明之花绽放新时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