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专有名词,帮你读懂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

农视网 2025-02-23 22:00:54

今天,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正式发布。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后,第六个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擘画新蓝图。

想要深刻领悟文件精神,

这些专有名词值得关注。

↓↓↓

千万工程

“千万工程”即“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

“千万工程”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20多年持续努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

以补定占

“以补定占”,是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前提下,将省域内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用耕地规模上限,对违法建设相应冻结补充耕地指标。

“以补定占”是一个耕地占补平衡采取的倒逼机制,建设所占用耕地的质量等别和数量不能高于补充耕地的质量等别和数量。也就是:能够补充什么等别的耕地,就只能占用不高于该等别的耕地;能够补充多少数量的耕地,就只能占用多少数量的耕地。通过这样一个机制来防范占补平衡中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等的问题。

南繁硅谷

“南繁硅谷”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项目,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重要抓手和加速器。2018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考察时强调,海南热带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十分宝贵。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国家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南繁”是指每年秋冬季节,将农作物品种带到海南等我国南方光温条件适宜的地区,从事农作物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加代和种质鉴定等活动的方法。目前,全国29个省份800多家南繁单位在海南设立稳定的科研育种基地,数十名育种领域的院士及近万名科技人员常年奔走在“南繁基地”。

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

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关键词是“省际”和“横向”。原来是国家对粮食主产区纵向利益补偿,现在,粮食主销区要从主产区调粮食,得对主产区进行必要的利益补偿,让粮食主产区抓粮得实惠、不吃亏,进一步激发地方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性,多种粮、多打粮。这是对原来国家纵向利益补偿机制的一个很重要的补充,有利于督促主销区扛起粮食安全责任,构建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的粮食安全格局。

海上牧场

“海上牧场”即“海洋牧场”,是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

森林粮库

“森林粮库”是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饭碗提供了更“丰盛”的食品。森林食物主要指森林或林地生产的食物,包括可食性的果实、花、叶、枝、皮、根、脂液以及寄生物、附生物等非木质林产品,分为经济林、林下经济产品、可作为牲畜饲料的间接性食品三大类。

三保障

“三保障”是指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要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

庭院经济

2023年,“庭院经济”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庭院经济”是指农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围为基地,以家庭为生产和经营单位,为自己和社会提供农业土特产品和有关服务的经济,其特点是“小而全”。

林下经济

“林下经济”是指依托森林、林地及其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经营原则,以开展复合经营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友好型经济,包括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

四好农村路

“四好农村路”指的是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总结提出、亲自推动实践的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三北”工程

“三北”工程,全称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在改革开放元年部署实施的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工程建设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地区,东起黑龙江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国界线,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布尔汗达山、喀喇昆仑山,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涉及13个省(区、市)的725个县(市、区、旗)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总面积435.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5.3%。工程规划从1978年到2050年,历时73年分3个阶段8期工程建设。目前所处的“2021年—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设期,也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推动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

新时代“枫桥经验”

“枫桥经验”是指上世纪60年代初,诸暨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的“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

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形成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新时代“枫桥经验”科学内涵,即: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编辑 | 赵宁宁 徐菁

主编 | 杨公元

监审 | 宋锦峰

来源 | 农视网综合光明网、农村工作通讯、中国文明网、新华社等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