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历史上的三国鼎立时期,是从刘备攻下了益州开始形成的。随着后来三个势力的发展,曹魏由曹操的儿子曹丕受禅让建立了魏国,刘备占据益州和汉中,建立了蜀汉,而东吴的孙权则建立了吴国,由此是为三国。这三个国家当中,以魏国占据了当时中国十三个州当中的九个州和一个司隶校尉部,势力最强,孙权则占据了扬州、荆州和交州,一共三个州,而刘备的蜀汉则只占据了一个益州,实力最弱(尽管益州是中国领地范围最大的州)。
为什么刘备仅以一个益州就能独立建国,从而同魏国和吴国三国鼎立呢?这其中的原因就是益州连同汉中,占有地形的优势,那里的地理位置属于易守难攻,而且蜀国的战略是联合东吴,共同对付北方的强敌魏国。
那为什么这个三个国家或者说势力当中,蜀汉最为弱小呢?大家都知道这三个国家的主公首脑分别是曹操、刘备和孙权,他们三个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广纳贤才,求贤若渴。
由于曹操依靠自己的不断地打拼和能力的体现,逐渐占据了中原地区和北方的广大领地,他逐步击溃了很多军阀割据势力,也同时吸引了很多的人才前来投靠他。所以在曹操的阵营当中其实是分为两派的,一派是嫡系派,就是最早跟随曹操起兵创业的原班人马,包括自己家的族亲和兄弟们,以及夏侯兄弟为将领,还有荀彧、荀攸叔侄、程昱、郭嘉、钟繇、陈群等为谋臣和王佐之臣。
而在东吴,孙权手下,我讲过有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等四大都督和江东十二虎臣,手下不乏文臣武将辅佐。
然而刘备手下的人才相比之下就要显得捉襟见肘得很了,武将只有五虎上将加魏延,姜维是后来由诸葛亮收降的,其他拿得出手的恐怕就是王平、刘封、廖化之流了,当时排得上一流的文臣就只有诸葛亮、庞统以及后来的法正,至于说马良、马谡以及后来的蒋琬,费祎都是算不上一流的,至于说简雍、孙乾那就更不入流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都知道曹操和刘备都被当时的人认为是天下枭雄,就连曹操在煮酒论英雄的时候也说过“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意思就是曹操也认为刘备是和他一个级别的枭雄,这算是对刘备的大加认可吧。
那为什么刘备后来虽然也建立了蜀汉王国,但是却和曹操差距这么大呢?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曹操依靠自己的雄才大略和各方面优秀的才能,一路打怪练级,而且克服了重重困难,有时候甚至于越级打怪,比如在官渡之战,以弱胜强击溃了袁绍大军,从而逐渐彻底扫平了袁氏集团,统一了北方。他的成长虽然不能说顺利,但是总算是凭借着自身的能力逐渐发展起来了。
至于刘备就要惨多了,从他一开始拉起队伍创业,几乎就很少打胜仗,就连面对袁术这样的废柴,他都只能勉强打个平手,一生最值得称颂的胜利只有两次,一次是在博望坡设埋伏伏击了夏侯惇,另外一次就是率军攻打汉中时,以声东击西之计,由老将黄忠斩杀了曹魏西北军统帅夏侯渊,从而攻取了汉中。咱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刘备的属性克制夏侯兄弟。而其实这场胜利的背后还是另有原因的,这个我们后面会讲到。
除此之外,刘备亲自统军作战再无其他获胜的记载,有人可能会说了,赤壁之战不算吗?我觉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主要是由周瑜所指挥的,联军的主力也是东吴,所以,应该算是周瑜的战绩,都不能算到孙权头上,当然也就更不能算到刘备头上。
当然,刘备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战绩,就是早先在曹操进攻徐州的时候,曾经率领四千兵马守城,挡住了曹操一万军队的进攻,双方打了个平手。也正是因为如此,曹操才如此肯定,认为刘备是和他一样的英雄。
正是由于刘备统军作战的能力不济,所以,自从他拉起队伍起兵开始,他就一直在不停地在战败逃跑,直到在长坂坡被曹军再一次击溃后,走投无路的他获得了和东吴孙权联合的机会,他的运气才开始好转,战局也才开始逐渐的转为对他有利。
这个变化是因何而来的呢?一个原因就是他通过三顾茅庐争取到了诸葛亮出山来辅佐和帮助他,另外一个原因同样也是另有一位人才也加入了刘备的阵营,那就是庞统。
而这两个人对于刘备来说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就是,他们两个都是刘备的军师。而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刘备才有了属于自己的专职军师,之前可以说刘备是没有军师的,或者说刘备的军师就是他自己。而刘备的军事能力又不怎么样,所以他才经常打败仗到处逃跑。
而有了军师的刘备,终于也开始扬眉吐气,一路凯歌了。作为一个优秀的领导,刘备显然知道,一个人才再怎么是多面手也好,万金油也罢,要想发挥他最大的价值,就是让他专注于他所擅长的岗位,或者说在某一方面独当一面。而诸葛亮和庞统这两个人对于刘备来说,刘备发现,诸葛亮的政治才能更强更有价值,也就是说诸葛亮相对来说更加擅于治国理政,所以刘备将拿诸葛亮当作萧何来用;而庞统则是军事才能最为突出,远超他在政治方面的才能,所以刘备就把庞统当作是自己的张良。
因此上,在刘备的心目中,庞统是主力军师,诸葛亮则是更加适合专注于治国理政。比如刘备在率军攻略蜀地益州的时候,他把庞统带在身边做军师,让诸葛亮留守,辅助关羽镇守荆州;还有刘备在攻略汉中的时候,也是让诸葛亮在成都坐镇益州,而让法正随军做自己的军师。
然而刘备所倚重的这个军师庞统,却在进攻益州的时候不幸中流矢阵亡,刚刚有了军师的刘备在军事上失去了主心骨,只好重新依靠诸葛亮,匆忙调派诸葛亮率领张飞、赵云统军前来支援,这才将益州顺利攻取。
不过在攻取益州之后,除了说他刘备获得了十三个州当中领地范围最大的益州,刘备还意外地发现了一个能够代替庞统做军师的人才,那就是我刚刚提到的法正!
要说法正的才干,确实也是一位一流的军事家,后世很多读史的历史学家都认为,法正对于刘备的意义和价值,就好比郭嘉和程昱对于曹操的存在。那法正真的有如此的才能吗?其实法正是不是相当于刘备的郭嘉,刘备当时应该是没有这种判断和想法的,但是对于刘备来说,法正确实是被他认为是可以接替庞统的军师存在的。那么我下面就来给大家仔细地介绍一下法正。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郡郿县(今陕西省眉县的小法仪镇)人。也就是说法正其实并不是益州人,不是四川本地人。他出身于名士家庭,他的祖父是著名的名士法真。那法正怎么会跑到益州去了呢?那是在建安初年(公元196年),也就是法正20岁的时候,当时扶风郡一带地区遭受了董卓的西凉集团的破坏和蹂躏,搞得那个地区民不聊生,当地的生产生活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尤其是李傕和郭汜占据长安,把持朝廷之后,连长安城这种百万级人口的仅次于洛阳的大城市,都被这两个二货搞得是百姓们食不果腹,要么背井离乡逃离了长安,要么就饿死在了长安,以至于李傕、郭汜最后自己都不得不放弃长安,跑到其他城市去,因为当地已经实在是没有粮食,养不起自己的军队了。
可想而知,法正自然也是难以逃脱这样的命运的,面对逃离和饿死这两条路,法正很自然地选择了逃离。他和同郡的好友孟达两个人一商量,最后结伴而行,一同南下就逃到了蜀地益州。
到了益州之后,我们都知道,当时的益州牧是刘璋。而刘璋这个人能力非常的一般,比他的父亲刘焉差了一大截子。他既不擅于治国理政,也不擅于发现和任用人才。所以在刘璋那里,过了好久,法正才被刘璋任命为了新都县的县令。然而法正是个有着大才干的人,为了能够得到重视和认可,法正并没有灰心,而是在这个县令位置上努力进取,表现自己,希望自己的才能能够得到展现和认可。然而他的努力所换来的不过就是将他提拔为了军议校尉,也就是参与小型军事会议的参谋。校尉是汉朝非常底层的军事官阶,这下子对法正的打击可是不小。自己的努力得不到认可,法正不禁感到:在刘璋手下,前途和希望都是十分渺茫的。
偏偏在这个时候,尽管他所获得的提拔不过就是校尉一阶,但是还是有人嫉妒,而且还放出话来,说法正是个无能之辈,无所作为竟然也能升为校尉。当然,这纯属肆意诽谤,无稽之谈。然而这些话对于情绪正处于郁郁不得志的法正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使得法正愈发地感到失望和苦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英雄无用武之地。
不过并不是说谁都没有眼光看不出法正是个人才,当时的益州别驾张松,就非常欣赏和赏识法正。这个一州的别驾,地位是相当高了,是仅次于州牧的官位,是州牧的副手,也就是刘璋的左膀右臂。尽管如此,张松也认为刘璋这个人才能一般,跟着这样的老板,是干不出什么前途的,反而是和法正很聊得来,结为了十分要好的朋友。两个人没事就经常在一起喝酒撸串,感叹自己的境遇。
然而刘璋也不是完全闭关自守,不关注中原形势发展的人,曹操横扫袁绍集团,统一了北方,成为了当时最大的军阀势力,刘璋就算再笨,他也能看出来,曹操很有可能在这场逐鹿中原的较量中胜出。于是他就派出张松作为使者,代表自己出使曹操,看看曹操是不是具备统一天下的才能和实力。从这一点看来,其实刘璋是要比刘表更有长远思虑和打算的。
然而张松的出使,却彻底改变了刘璋和法正以及他自己,乃至整个益州的命运走向!
辛苦了,可惜没什么人看你的。整篇都在发表自己的观点,你只不过坛坛众生,碌碌无为中的一个,并不代表你的观点是正确的,甚至连参考的价值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