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木木
现如今,新时代的独立女性大多都晚婚晚育。
要是没遇见合适的,谁都不能逼迫她们结婚生子。
然而,在古代,女孩却十三四岁就早婚早孕。
更夸张的年龄甚至更小,汉昭帝8岁即位,12岁就在大臣的怂恿下娶了6岁的上官皇后。
这在当今社会绝对得严惩!可古代男子却习以为常,他们基本都会娶10来岁的小姑娘为妻。
这不禁令人纳闷:
为何古人和现代人的婚姻观差距会如此之大?
而三大原因曝光后,网友都觉得“扎心又现实”!
那么,这“奇葩”的原因究竟都是什么呢?
女性地位低,婚姻视为“交易”众所周知,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十分卑微。
自古以来就有“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一说法。
甚至流传至今,而且女性始终没有冠姓权。
也就是现在社会讲究男女平等,陋习才逐渐改善。
再加上受计划生育影响,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女。
所以结婚时会和男方约定,女方也可以拥有冠姓权。
然而,在古代,这些权利是女孩们想都不敢想的。
因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她们不被允许接受教育。
有幸生在有钱人家才能请私塾先生上课或者读书。
不过,读得也是“三从四德”等女性教条。
始终被灌输应该对夫家唯命是从的思想,做个贤良淑德的女人。
这就导致古代的女孩们被视为“赔钱货”。
反正早晚是要拱手让人的,还不如早一点嫁出去。
这样一来,家里就能少一张吃饭的嘴。
尤其是遇到困难时,靠嫁闺女赚嫁妆就是个捷径。
“一手交钱一手交人”,本质上和做交易没啥差别。
长此以往,女性出嫁的年龄日益减小,地位也越来越低,逐渐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如果穷人家的闺女难逃此劫就算了,富贵人家的女儿也是如此,甚至得做出更大“牺牲”。
比如皇室公主,为了保证国家不受外敌入侵,她们往往承担着和亲的重任。
哪怕生活在最强盛的时代,皇室女人也免不了被当做联姻的“工具人”。
下嫁给吐蕃松赞干布的文成公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外。
唐朝已经够强盛了吧,和外邦打仗也无所畏惧。
可一个女人就能解决的事情,男权社会怎肯大动干戈。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是打仗打不起,而是和亲更有性价比!
昭君出塞等典故都是女子和亲的典型案例。
她们年纪轻轻就被视为“交易物”,不得不为国家命运奉献。
走运的还能和丈夫琴瑟和鸣,不走运的就只能一辈子苦熬。
无独有偶,民间女子有时也面临选秀的坎儿。
即便有心仪的男子,若满足条件,她就必须入宫供人挑选。
古人还尊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
所以女孩不管入宫、和亲还是嫁入寻常人家,都会被当成生育工具。
若不能尽快诞下子嗣,那地位将会更加卑微。
为了有充分的时间多生孩子,可不得早早嫁人嘛。
然而,若能侥幸躲过所有厄运,女性就能想什么时候结就什么时候结吗?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这就不得不提到另一原因了。
一人适龄不婚,全家都得坐牢说出来你可能很难相信,古代适龄不结婚是犯法的!
而且不仅要追究个人责任,甚至还会牵连全家。
这就是为什么“媒人”会发展成至今还存在一个职业。
古代结婚没有媒人在中间斡旋是不行的。
即便有年轻男女私下早已交好,决定结婚时也必须请媒人。
哪怕只是走个过场,也得通过媒人说亲,俗称“采媒”。
而且,古代婚配并不像大家想象中那么封闭。
每年的中秋、七夕、元宵等节日,官府都会举办灯会。
其实就是为了让年轻男女们有接触的好机会。
若是郎有情妾有意,就可以通过媒人来订亲并结婚。
但如果到了适婚年龄还没有心仪的对象,那家人就该出手干预了。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父母都会赶紧找个合适的人家定亲。
因为有些朝代的法律明令规定,女子适龄不婚是犯法的!
一般到了这个年纪还没遇见心仪之人,或者恋爱遭到家人反对。
那女孩基本就破罐破摔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就是下场。
要是家人不帮女儿嫁出去,官府很快就会找上门来。
除了民间媒人,古代社会甚至还有“官媒”。
有些官员专门管理婚配事宜,不允许存在剩男剩女。
其实,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剩男几乎就不存在。
即便长得再歪瓜裂枣,哪怕身患残疾,男人稍微花点钱都能买来媳妇。
就算家里真穷到买不起,管饭吃就有人肯卖闺女。
如此一来,剩女的命运就十分凄惨了。
一旦官府插手,不是卖给有钱人家当更卑微的小妾。
就是打发给那些穷苦人家,一辈子劳碌不说还要被凌辱。
《晋书·武帝纪》中对此就有明确记载。
“诏令,制女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
意思就是说女孩17岁还不嫁人,官府就要强制配婚。
越王勾践对男子婚龄的规定是20岁而娶,女子则是15岁而嫁。
然而,宋仁宗时期的适婚年龄却大大提前,男子是15岁,女子则是13岁。
《宋书·周郎传》中还记载道:“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
意思就是女孩超过15岁不嫁人,家人就要跟着受惩罚。
而汉朝的孝惠黄帝更是明确规定,适龄不嫁的女孩要罚600钱。
无独有偶,唐朝也存在不结婚就要接受处罚的相关规定。
介于严格的婚姻制度,“媒人”自古以来就是个很重要职业。
不管民间媒人还是效命于官府的官媒,都是很被重视的。
国家管控男婚女嫁,其实也是为了解决人口增长等宏观问题。
出于这一点,想必大家都能理解为何古代适龄不婚会犯法了。
可问题又来了,政府为什么非要把女孩的适婚年龄定的这么早呢?
这可能就和接下来要分析的第三大原因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受平均寿命影响,害怕女子“早夭”现在社会医疗技术比较发达,人们的平均寿命能达到七八十岁。
可在古代,随便一个瘟疫都能害死一大半人的性命。
更别提战乱、自然灾害等因素了,古人的平均寿命仅有40多岁。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二三十岁再结婚生子显然晚了。
万一还没结婚生子就生病去世,那人生也挺遗憾的。
如此一来,当时社会就形成了早结婚、早育儿的风气。
政府也害怕“女子早夭”影响到全国人口增长的情况。
为了避免类似的事件发生,可不就“时间紧、任务重”了嘛。
早点绵延子嗣看似事小,说大了其实关乎着国家命脉。
古代没有那么丰富的产业模式,劳动力就是最大竞争力。
能不能国泰民安、土地丰收,除了靠天,唯一能左右的就是人力了。
也唯有人口数量多,才更容易诞生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再者,古代的生育技术也不是很完善。
不像现在,上了年纪的女性还可以选择试管婴儿。
高龄产妇生产的安全系数比较有保障。
古代女人上了年纪身体机能逐渐退化,又没有良好的医疗水平和技术手段来保护,生产失败的风险非常大。
所以她们只好趁着年轻早生、多生,实现绵延子嗣的愿望。
结语:从以上三大原因可以看出,古代女人早婚是迫不得已。
有些陋习甚至沿袭至今,不少女性还在深受其害。
希望社会能变得更加公平,让女人不再是“生育工具”。
婚姻也应该是情到深,而不是被迫踏入人生的“坟墓”!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源:【1】环球网2020-11-11——你知道吗?在古代女孩适龄不出嫁,家里人都要跟着坐牢
【2】人民网2013-04-13——古代鲜有剩男剩女 女孩适龄未出嫁为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