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当下,中法之间的贸易争端却再度升级。本是合作伙伴的双方,如今因为关税战而逐渐走向对立,甚至出现了“谈崩”的苗头。
11月3日,法国派出负责对外贸易的部长级代表普里马访华,试图为法国在中国市场争取“喘息”的机会。但是,中方的态度却异常坚定,寸步不让。法国部长普里马警告称巴黎可能会采取“一切可能”措施来回应,而中国则表明反制立场不改,坚决维护自身利益。
争端的起因很清晰,欧盟在10月初期投票通过了对中国电动汽车的高额反补贴税。在此决策过程中,法国是主要的支持者之一,认为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有助于保护欧洲本土的电动车产业。但是,欧盟的内部并非团结一致,这项政策在欧洲多国引发争议。
许多欧洲企业和政府官员认为,这种贸易壁垒只会加剧供应链的复杂性,反而影响本地市场的发展。即便如此,欧盟最终决定了加税政策,并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最高达45.3%的惩罚性关税,法国在这场投票中不仅支持,甚至被视为主要推动者,这也为中法矛盾的爆发埋下伏笔。
面对欧盟的高额关税,中国迅速做出反应,宣布对白兰地、乳制品和猪肉等欧盟进口商品展开反倾销调查,并对白兰地产品实施临时反制措施。白兰地在欧盟对华出口中有99.8%来自法国,中国的这项措施对法国干邑生产商打击尤为明显。
法国本意是想通过支持欧盟加税来减少中国产品对欧洲市场的冲击,却意外地让自家企业成了“代价”。法国的干邑生产商形容自己“沦为贸易争端的人质”,对外界传达出担忧和无奈的情绪,迫切希望政府解决争端,恢复中法正常的贸易秩序。
于是,普里马此行的任务就显得尤为艰巨,她的首要目标是希望中方能够取消对白兰地的反制措施,但普里马没想到的是,中方在会晤中态度异常坚决。中方重申了对白兰地等产品反制的正当性,明确表示,这些反制措施是应国内相关产业的申请而发起,符合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规则。
中方还指出,法国带头支持的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的调查本身并不符合WTO的相关要求,既没有产业申请,又缺乏实质证据。因此,中方不可能在维护国内企业利益的问题上做出妥协,法国在谈判中被迫听取了中方的这一番“立场宣言”,并未能争取到实质性的进展。
事实上,普里马在出发访华前,法国政府内部或许对于此行的成果也并未抱有太多乐观预期。法国的处境已然非常尴尬,法国支持的欧盟加税决策本就存在风险,而中方的精准反制让法国成为主要受害者。普里马在与中方会谈期间试图通过反复重申“对公平竞争的期望”来缓解局势,但这一言论在中方看来毫无说服力。
中国商务部表示,白兰地、乳制品和猪肉的反制措施仍将继续进行调查,并依据事实和证据作出裁定。中方的这一态度再明确不过:对于来自法国的强硬态度,中国不会因为压力而调整政策。法国如果想要恢复与中国的正常经贸关系,必须以对等、尊重的方式参与谈判,而不是一边派遣高官前来谈判,一边在舆论场中施压。
更值得注意的是,法国在试图通过政治和外交方式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在亚太地区加紧军事部署。法国海军战斗群即将启程前往印太地区,计划访问日本、菲律宾等国家,并将与印度、印尼、澳大利亚等多国举行联合军演。
这些国家多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盟友,长期以来对中国保持警惕。法国的这一系列举动在当前的中法贸易摩擦中无疑增加了更多复杂性。军事上的小动作使得中方对法国政府的谈判诚意产生怀疑,认为法国意在通过多重施压来迫使中国让步。不过,从当前的局势来看,这种“边谈边施压”的策略反而有可能适得其反,中国根本就不吃这一套,这样做只会进一步恶化中法经贸关系。
从目前情况来看,中法在贸易争端中的立场已然僵化。中方强调,白兰地、猪肉和乳制品的反制措施将严格依照程序推进,不会轻易取消;而法国则在多方施压无果的情况下,暗示巴黎可能会采取更多手段,以试图在舆论和谈判桌上增加筹码。但是,法国在军事和经济上的多重施压不但未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多利益,反而使得其在欧盟内外愈发孤立。
欧盟内部的多个成员国对加税政策本身就存有不同看法,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是否真能保护本土汽车产业仍有争议。同时,法国对于亚太地区的军事动作以及对华贸易政策的两面派态度也逐渐受到欧洲各国的质疑。法国的“出头鸟”角色,令其在政治和经济上承受了更多来自各方的压力。
而且,在全球供应链高度融合的今天,这一贸易争端可能不仅影响中法两国,更可能对整个中欧经贸关系带来长期影响。欧盟如果继续跟随美国的步伐在经贸和安全上对中国施加压力,或将导致中欧关系进一步恶化。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