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关系是门学问,一位敢于犯颜直谏的臣子前提是要遇上一位贤能明事理的君主,就好比唐太宗与名臣魏征一般,两人之间互相成就这才给后世留下一段君臣佳话。当然了敢于说真话的臣子历朝历代都存在着,只不过并不是每一位君主都能听的进去。
淳熙十四年,出生于义乌清德里龙陂的徐侨高中进士,光耀门楣。徐侨自幼勤于读书且行为端庄,高中以后调任上饶县主簿,拜入当时的理学大师朱熹门下。朱熹对他十分欣赏,称他为“明白刚直士”,并给予他的书房命名为“毅斋”。从朱熹给他的称号中就可以看出,徐侨是一个刚直的人,敢于说话且不怕得罪人。
1206年,南宋丞相史弥远为首的主和派主张与金人议和,徐侨闻听后立即上书怒斥议和的弊端,并且提出了相关退金政策,丝毫不怕得罪以史弥远为首的一道权贵们。虽然最终没能影响局势走向,但徐侨的行为还是让很多人尊敬。此事之后徐侨被授予严州推官,之后又相继任刑工部架阁文字、安庆知府等职。
绍定六年,南宋朝廷决心重用忠臣,改革朝廷弊端,于是起用徐侨为宝漠阁江东提刑,又升秘书少监改太常少卿。但此时的徐侨年纪已经偏大,便以此为借口拒绝上任,宋理宗听说后又请他兼任侍讲,也就是一个可以向皇帝“讲道理”的官,这次徐侨没有拒绝。
徐侨在任期间有一次宋理宗召见他,一进大殿就看见一旁的徐侨早已经在那里等着,只不过徐侨身上的衣服却破破烂烂,宛如一个路边的乞丐。宋理宗看到后对徐侨说:“爱卿怎过得如此贫穷,连身上的衣服都舍不得穿?”,说话间宋理宗就安排人想赏赐徐侨一些金银,用来置办一身行头,但话还还没说出口,徐侨却回怼了一句:“回陛下,臣不贫穷,您才是真正的穷到家了”。
宋理宗听后很不高兴,强压内心的火气询问道:“我如何是穷到家了?”,徐侨不紧不慢的说:“陛下您看现在南宋疆土日蹙、朝中有权幸用事、在外的将帅没有领军才能、国库又十分空虚,您现在好比是要地盘没地盘,要人没人,要钱没钱,百姓又怨声载道,您其实就是一个光杆司令,您还不是天下最穷的人吗?”。
宋理宗这不听还好,听完更加不淡定了,这和给人心里捅刀子有何区别,内心可谓是火冒三丈。但转念一想,徐侨说的这些确实是南宋当前最大的困境,尤其这徐侨还是朱熹门下学生,这崇尚理学是自己搞出来的,处理了他也影响不好,只好黑着脸让徐侨退下去了。
徐侨虽说敢于说真话,但在当时南宋朝廷并不讨喜,反而得罪了很多人,尤其是与当时的宰相意见不统一,徐侨所提出的决策也不被认可。大失所望的徐侨决心辞官回乡,先后九次上书请辞,最终宋理宗看他年龄太大就准许其退休,回到家乡不久后就因病去世,享年7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