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成绩的差距看似一条深不可测的鸿沟,然而,翻开这一道道不可逾越的隔阂,背后却隐藏着一串看似微不足道的习惯。
学霸与中等生的差距,并非天赋的不同,而是每一个小细节中养成的不同习惯。
无论是课前的预习、课堂上的专注,还是课后的复习、作业的执行,这些细节在学霸与中等生之间形成了深刻的分野。
今天,我们就从这五个方面,细细拆解一下为什么“聪明”有时并不等于成绩好,成绩好又为什么能不依赖天生的才华,而仅仅依靠细致入微的习惯。
一、写作业的方式学霸做作业,并不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知识。
对于他们来说,每一道题目不仅仅是一个完成任务的标志,而是一个检验自己理解深度的机会。
他们做题时,会有意识地去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甚至主动将错题整理成册,以便随时复习。
做完作业,他们并不急于结束,而是会主动去做课后的扩展练习,甚至还会将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记录下来,计划在空闲时去研究,达到真正的掌握。
而对中等生而言,作业只是纯粹的任务完成。
没有心态的转变,他们做作业时更多是想着尽快交差,抄个答案就行了,根本没有意识到,作业本身是一个检验自己掌握程度的工具。
所以完成作业后,自己也不去反思错误,心想着反正老师讲解过,错了也不怕,再说考试时也不一定会出这种题目。
于是,错过了一个又一个可以提高自己的机会,知识的沉淀也逐渐变得浅薄。
有一次,我跟一位同学讨论写作业的意义,他一脸无奈地看着我,说:“你知道吗?我今天写作业,做完了就放一边,根本不想再看它。”
我点点头:“没错,这是你人生的终极大法——做完就完事。”
他说:“对,做作业就是为了让爸妈不骂我。”
我忍不住笑了:“你要是再这样,你爸妈骂的次数肯定会更多。” 他说:“你能不能别这么直白,给点面子。”
我摇摇头,笑道:“面子是给那些会做作业的人留的,你这就直接送给老师批改去了。”
有个同学告诉我,他做作业时的心态很简单:“做不完也没事,反正老师不打卡。”
我开玩笑说:“你这样做作业,是想让老师替你担心吗?你做题时是不是在想,‘如果我今天做不完,能不能让老师自己也体验一下‘做作业’的感觉?”
他一愣,随即笑出声:“你这么一说,突然觉得我是不是太狠了?”
我摇头:“狠什么狠,你这叫‘不负责任’,连自己的未来都不敢负责任,拿什么指望别人?”
二、听课的方式:专注与走神之间学霸的课堂听课,总是全神贯注,任何一个小细节都不容错过。
他们习惯在听的同时,积极思考,尝试将老师讲解的知识点,与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
即便是讲解稍显复杂的内容,他们也会在心中不断推演,遇到不懂的地方会积极提问,直到弄懂为止。
而中等生则容易走神,在听课时脑袋里总是有一堆“其他”的想法,或者不停地在记笔记,而把内容本身落下。
笔记本可能写得满满的,回头看一眼,却发现根本没有记住真正的核心要点。
上课的时间,变成了忙于“抄写”而不是“学习”的时间。
我问一个同学:“你上课时候是怎么听讲的?”
他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我那是全神贯注的听课,每次上课前我都做个准备,想好这节课我要记些啥。”
我一听,觉得有戏:“那你能告诉我,你这节课记了什么吗?”
他一愣,低头翻开书包,才发现笔记本上只有一堆天马行空的公式和符号,根本没记住什么有用的东西。
我笑道:“你的准备是想清楚了什么不该记,你这‘专注’我不敢苟同!”
还有另一个同学,总喜欢一边抄笔记,一边聊别的事:“我今天听着听着,突然想到了明天的早餐要吃什么。”
我忍不住提醒:“你这是吃早餐了还是在吃老师的讲义?上课不认真,晚饭你能吃好?”
他说:“你不懂,上课记笔记就是吃‘知识大餐’,我都做好胃口了。”
我点点头:“好啊,等你准备好再吃一口知识,你最好别忘了带饭盒,别漏掉重点。”
他瞪了我一眼:“你笑话我。”
我笑道:“不笑你怎么知道自己在哪儿丢了‘营养’?”
三、预习与复习的习惯学霸在学习上,有着出类拔萃的自律性。
他们不仅注重课堂学习,还通过提前预习来提前掌握知识的框架,带着问题去上课,课堂学习事半功倍。
课后,他们会进行系统复习,总结知识点,整理错题,归纳归类,确保每一个知识点都能牢牢掌握。
而中等生,往往忽略了预习和复习的环节。
即使偶尔做一下预习,往往也只是匆匆浏览,甚至带着“万一老师讲了”这样的侥幸心理。
而复习更是没什么计划,只是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靠突击填鸭式学习来应对。
最终,我们要认识到,学霸与中等生之间的差距,从来不是智商的较量,而是习惯的较量。
无论是写作业、听课、预习复习,还是时间管理、学习态度,这些细节无时无刻不在决定着孩子的成长轨迹。
但是,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关键在于孩子能否意识到自己在习惯上的漏洞,并在日常的点滴中逐渐改善。
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关键不是在一两天内强迫自己做出改变,而是要通过不断的小步调整,逐步建立起那些,能让成绩稳步提升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