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懒散又浪漫的王家卫遇到了懒散又浪漫的梁朝伟,当慢镜头遇到了慢动作,当一个画外音成为电影的标签的导演,遇到了一个沉默寡语,仅靠眼神和表情就能演戏的灵气演员的时候,经典诞生了;当小资遇到了优雅,当墨镜的王家卫遇到了旗袍的张曼玉,当寂寞遇到了优雅,经典诞生了。
暧昧﹑低思 、浅笑、烟圈,梁朝伟在这部电影里的每一个动作都可以谱写成一句诗,定格成一幅画。中年男子对婚外情的暧昧,经过梁朝伟的演出,让我们无法抗拒的感受得到。梁朝伟扮演的周慕云,以一个渴望爱却不敢言表,在举手投足间充满令人遐想的暧昧的角色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花样年华》这个故事的精神内核依然在传递着王家卫最擅长的都市人与人之间疏离与融合,寂寞与无奈,深沉与暧昧。而梁朝伟本人那传统且内向,表面木纳又沉寂,内心藏着无尽意气和智慧的特征,完完全全流露在周慕云身上。让我们不禁感叹究竟是周慕云成就了颠峰的梁朝伟,还是颠峰的梁朝伟成就了周慕云?“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这句话从梁朝伟口中轻叹,他低沉的声调,淳朴的语气,温暖而浪漫着这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暧昧婚外情。在不敢直面自我爱情的年代,梁朝伟以温暖暧昧的目光,克制简洁的肢体语言,浪漫执着的人物特征,塑造出一个温暖小男人形象。
他的第一次经典表演发生在当张曼玉敲在住隔壁的梁朝伟的房门找报纸的时候找不到人准备走的时候。梁朝伟内心的暧昧随着他看似随意的语气,轻轻诉说,“我帮你找下啊……”如此温暖又大方的态度,试问哪个女士会拒绝呢?梁朝伟等张曼玉进门后,又轻松的聊了起来,“我以前也常看,一天不看就不自在……”趁着这机会,又你一句我一句的聊了起来。“我有储些武侠小说的,下次拿给你看……”就这样,争取了自然的第二次见面的机会。
事实上,双方的暧昧已经开始之后,当梁朝伟和张曼玉在街角相遇。梁朝伟侧脸吸烟的镜头,就以紧锁的眉头,微到静止的点烟动作,塑造出一个面对暧昧感情的深情男人形象。而本片中的浅笑和烟圈也成了梁朝伟表演的杀手锏,将道具玩成人物表达思想的标志,而不是为了耍帅气和耍酷。而这部梁朝伟演技最集中最完美体现的影片,也为他赢得了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
同样的对手戏,张曼玉也诠释得炉火纯青,此时的她早就已经不是《旺角卡门》里初出茅庐的张曼玉了。由青涩到成熟,十二年间走过了一个女演员最宝贵也最美好的时光。相比之下,这部电影里的张曼玉更加优雅却又不失自然。这就好似我们不得不惊叹这部电影里,那个时代的每一件旗袍,都专门为她而设一样。没有了清淡的素颜,取而代之的是华丽的装束和极为克制的仪表。但同时,她在表演中将那个时代的中年女子动于情止于礼的人物特征演绎得入木三分。在邂逅的街头,张曼玉无限深情的眼神,渴望炙热的内心情绪,在她挽起的头发,紧身的旗袍,优雅的举止中散发出来。于是,王家卫的画面里天空拉起了细雨,于是音乐幽幽而至。相信没有一个女演员,能在电影里能提个保温瓶提得比张曼玉优雅。老旧的街道,老旧的音乐,久远的故事里深深的迷茫。她转身,她轻拭雨水,她擦肩,她在故事里,在大银幕上,凝固成经典。
《花样年华》的故事是一个很王家卫的故事,他小资,他代表都市,他窥视中年危机,他写得异常暧昧。有的观众都看不惯了王家卫的这一套,认为他只是一招鲜,吃遍天。然而今天,你不能否认的是王家卫将定格这一摄影准则和画外音独白这一王氏标签,完美的结合起来。而同时,他对感觉的准确把握,也能轻易的让观众们产生共鸣。他的构图和色调,他每个画面的布局安排,他每句台词,无不是精雕细酌。他对于故事随意的片段化分割,让情感的附轴成为电影的主轴,让细节完成整体。这是一个敏感而感性的人才能做得到的,这种以点及面的手法最容易感动观众。因为些许细节得到了相应的艺术化处理,这种以小写大常常让人欲罢不能。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暧昧。这是属于王家卫童年的回忆,这是属于王家卫风格铺张的最好的年代,最好的地点,最擅长描写的情感。早年在香港工艺美术学校学习平面设计时,他疯狂地迷上了摄影,这些东西对于以后的他的电影风格产生立刻巨大的影响。从麻将桌上,旧报纸上,古街道上这些异常复古的东西里嗅到王家卫定格的魅力。他的慢,成为了艺术片中特有的味道。时间缓慢成情怀,光影如同那年那时的斑驳时光,在大银幕上在我们的心里,闪烁着寂寞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