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不善于提问的人不会是优秀的批判性思考者,答案并不能推动思维的发展,真正能推动思维发展的是问题。
对于一个研究领域来说,不再提出新的问题时,它的发展便停止了。可以说,每个领域都是根据不断提出并认真思考问题,而得以发展,问题是思维发展的驱动力量,当然,问题质量也决定着思维质量。
一、不同的问题推动着我们不同的思维方向只有当我们有问题的时候,我们才真正在思考和学习。不同的问题推动着我们不同的思维方向。反之,我们也可以从了一个人的问题中,来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比如:
比如:当你与某人第一次见面时,对于他,你最想了解的问题是什么?或者说你第一次见到某人时,你会搜寻关于他的什么信息?这些问题反映你自己的价值观和关注点,以及你打算与他建立什么样的关系。
那么,不同的问题是如何推动着我们不同的思维方向呢?比如如下:
• 关注目标的问题:能够让我们了解任务。
• 关注信息的问题:推动我们分析信息来源和信息质量。
• 关注阐释的问题:推动我们检查自己组织信息、赋予信息意义,以及赋予意义的其他方式。
• 关注假设的问题:推动我们反思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观点。
• 关注蕴含的问题:推动我们不断思考。
• 关注角度的问题:推动我们检视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并考虑其他相关角度。
• 关注相关性的问题:使我们区分哪些有影响、哪些没有影响。
• 关于准确性的问题:推动我们评估和测试真实性和正确性。
• 关于精确性的问题:推动我们给出细节,并做到精心细致。
• 关于一致性的问题:推动我们检验思维中矛盾之处。
• 关于逻辑性的问题:推动我们思考如何整合观点,并确保其能在某个思维的合理系统中被整合和赋予意义。
二、呆板的问题是我们惰性思考的反应唯有通过提出问题,我们的思维方能得以拓展。然而,那些僵化的问题往往暴露出我们思考的惰性,自然也无法激发大脑的深层思考。
譬如,有学生问道:“考试会不会考这个知识点?”这样的提问往往意味着提问者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可以说,没有问题反映出的是不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的问题,意味着理解得浅显;而模糊不清的问题,则等同于含糊不清的理解。
作为一名批判性思考者,我们应当努力追寻这样一种状态,即使外在波澜不惊,但我们的头脑却在不停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用问题激发我们的思维,并长久地带着问题去思考,促进思维的发展。
比如:牛顿在年仅19岁时,精心编制了一份包含45个深刻议题的问题清单,旨在持续探索并质疑物质、空间、时间及运动的核心本质。
三、问题的三种类型
我们可以通过问题分类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提问时所需的“快速启动”法。
以下是三种问题类型:
第一类:基于事实的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问题(事实类问题)
比如:
• 铅的沸点是多少?
• 这个房间的大小是多少?
• 电脑上的硬盘是怎么运作的?
第二类:基于偏好的问题。问题随着个人的不同偏好而有不同的答案。这些问题让对方去表达某种偏好。
比如:
• 山间和海边旅行,你更喜欢哪一个?
• 你喜欢看戏剧吗?
• 你最喜欢的食物类型是什么?
第三类:基于判断的问题。需要进行论证,它们往往拥有多个可行的解答路径。这些问题具有辩证意义,其答案存在优劣之分,具体取决于论证的有效程度或是否充分。我们在寻求最佳答案的过程中,会依据答案可能涵盖的范围进行广泛探索和评估。
比如:
• 我们怎样才能以最佳方法解决当今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经济问题?
• 从道德的角度来看,堕胎是合理的吗?
• 死刑应该被废除吗?

以上三类问题中,只有第二类问题需要绝对的主观意见,第三类问题是与论证判断有关的。但是我们很多人常犯的错误是,会把第三类基于论证判断的问题当作事实类问题或偏好类问题。普遍认为,提问要么引发事实性的回应,要么引发观点性的阐述。
在现代社会中,第三类判断类问题几乎被完全忽视,这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理性判断能力的缺失。当这类问题被错误地归类为偏好类问题时,便催生了虚假的批判性思维现象。
在此背景下,一些人开始无条件地接受所有主观偏好具有同等价值的观点,他们可能会质疑:如果我不认同这些既定标准会怎样?为何我不能遵循自己的标准?难道我没有权利坚持自己的看法吗?我是个感性的人,这有何不妥?我喜欢随心而动,这又有什么问题呢?
相反,一个理智且具备批判性思考能力的人深知,在判断一类问题时,需要综合考量多种论证途径。他们能够认识到,一个问题往往存在不止一个合理的答案。同时,他们也具备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去审视其他不同的视角,并在形成最终结论之前,能够审慎地考虑那些与自己观点大相径庭的意见。
综上,当我们能够明确区分问题的三种类型时,这将极大地促进我们全面理解所面临的任务。
首先,判断该问题是否属于偏好类问题(即第二类问题)。若是,我们便可以依据个人偏好来做出选择。若非如此,则需进一步探究:该问题是否能在某个确定的系统中找到唯一正确答案(即第一类问题)?又或者,该问题是否存在多个合理的解答角度(即第三类问题)?对于后者,我们需要综合考量各种因素,以确定该问题的最佳答案。
四、如何使用苏格拉底式诘问系统深入地对他人提问,从而看穿对方内心想法?
欢迎关注我们,待粉丝过万更新剩余50%,或百度搜索百家号作者“遇见洞见”,点击专栏,提前阅读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