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团老山前线“三感”教育的来龙去脉——赴滇轮战亲历记之八

拂晓哨位 2023-06-14 17:53:01

△团长赵国民(左)、政李太忠(右)接过临战训练先进单位奖旗。

推荐人李太忠将军按语:

一八一团在老山前线搞的“三感”教育,针对的是官兵中普遍蔓延的“及时行乐"思想。为什么到了战区以后会突然冒出及时行乐的思想呢?因为上一批轮战部队攻打211阵地造成较大伤亡,负伤的伤员都住在文山州的一个军队医院里,我们的官兵在住院期间和这些友军伤兵有了接触,了解到战争的残酷性,这些住院的官兵回部队后又大肆渲染,使部队中又充满了恐惧气氛。我还年轻,上阵地后死了怎么办?该享受的东西还没享受,趁上阵地前赶紧享受。

我和政治处的同志们分析后认为,及时行乐是一种新的怕死思想反映,必须下大力解决,解决的办法就是“三感”教育,用家庭责任感,社会义务感和军人职业的荣誉感激发大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这次教育搞得十分成功,成都和兰州两个大军区,47和21两个集团军都转发了经验。时任67集团军某团政委的刘永庆,也从阵地上派一名干部找到我们团,索要教育材料。刘永庆政委和我们团通信股长王长燃是远房亲戚,他们先找到王股长,王股长带着67军的这个干部见了我,并转达了刘永庆政委对我们的问候。我把“三感”教育材料交给这个干部,并让他代我向刘永庆政委问好。

刘永庆是何人?现在的年轻政工干部们可能不知道了,他是余秋里当总政主任时树立的指导员标兵,他的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政治思想工作一半靠说,一半靠做”。我们当年就是学习刘永庆的政治思想工作经验成长起来的。到了老山前线,他是团政委,我也是团政委,并且能虚心的从阵地上派人下来学习我们的经验,使我很受感动。

未来作战,及时行乐思想还会出现,特别是在打大仗打恶仗之前,这种思想就会星火燎原,如果及时纠正,就能使部队遵纪守法,成为一支名副其实的胜利之师、文明之师、进步之师。如果不重视,这种及时行乐思想就会催生各种违法乱纪行为,败坏我军形象。我们团的“三感”教育搞过不久,友邻部队就发生了一件震惊老山战区的案件,诱因就是“及时行乐”思想造成的。

我们作为参过战的老军人,把经历过的事情写出来说出来,是为后人提供借鉴。未来战争正在靠近我们,来自实战的经验教训十分珍贵,早学早受益,晚学晚受益,不学不受益。

△与三营战友在集结地域砚山听湖边,左起:三营管理员王景民、作者、三营军医任广才、教导员梁仪坚。

第八章 “三感”教育的来龙去脉

作者:宁屯业

提起“三感”教育,在老山前线的金刚钻团官兵,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什么是“三感”教育呢?所谓“三感”教育,简单的说,就是“家庭的责任感、社会的义务感和军人的荣誉感”教育。

通过这个教育,使每个参战官兵在赴滇轮战中,努力达到“三做”,即“做父母放心的好儿子,做社会称颂的好公民,做党和人民爱戴的好战士”。

这个教育,是部队进入战区后,红军师金刚钻团在三营七连搞的一次教育试点,取得经验以后,在全团部队推广的一次教育活动。

这次教育取得了很好效果,影响也非常大。师、两个集团军(47集团军、21集团军)、两大军区(成都军区、兰州军区)都分别转发了这次教育的经验。教育经验材料也收录于61师赴滇轮战经验选编。

记得搞这次教育的时候,我正在榴三连蹲点。当时部队刚到战区不久,团里决定,首长带机关干部下连蹲点,调查了解部队进入战区后的思想反映,帮助连队做好稳定工作。当时团长带我在榴三连蹲点。

一天晚饭后,政委打来电话,让我到七连去。

我从榴三连来到七连,三营教导员梁仪坚已经在那里。等了一会儿,七连连长安定文、指导员李成龙也来了。

当时政委讲,部队进入战区以后,由于少数战士对生死考虑较多,心理产生了一些变化,行动上出现一些变形,比如及时行乐、作风涣散、纪律松弛、不讲文明,等等。

当时我们也发现,战士给连队背水,路过机关旁边小卖铺时,经常进店买烟抽,买罐头、买酥饼吃,买甘蔗嚼,有的甚至买酒喝。

他们想家不顾家,有钱赶快花,有的把津贴费花个精光,还让家里寄钱来继续花。

当时政委讲的情况,和我们了解的情况没有任何两样,带有极强的普遍性,是当时部队一种倾向性问题。

如果不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就会捅大漏子,出大问题。所以政委召集大家一起商议,在全团搞一次教育,重点解决这个问题。

这次教育,说起来是个教育,其实更像是一次活动。教育试点先在七连搞,取得经验以后,在全团铺开。这是当时政委的想法。

他让政治处拿出教育方案,三营具体组织实施。

当时部队正在搞换位训练,连长指导员互换角色,连长当指导员,指导员当连长,所以这次教育试点,就是七连连长安定文担当指导员角色,在教育试点中唱主角。

这次教育试点在七连搞的很顺利,也很成功,政治处及时总结了经验。

一天早上,集团军宫政委秘书来找我。他自告家门,说他是宫政委秘书,姓彭。

△与三营战友在砚山听湖(左起三营管理员王景民、三营教导员梁仪坚、三营卫生所所长兼军医任广才、作者)。

他递给我一张纸,上面写着三个小标题:

一、赞父母、忆恩情,激发对家庭的责任感,做父母放心的好儿子

二、学法律、讲公德,激发对社会的义务感,做社会称颂的好公民

三、讲传统、忆嘱托,增强军人职业的荣誉感,做党和人民爱戴的好战士

他说,你们教育材料的小标题应该改为这样。按照他的意见,我们对材料作了修改后重新上报。

后来这个材料被广为转发。这个功劳,当然也有彭秘书的一半。

“三感”教育后时间不长,友军发生了严重违反群众纪律案件。从一个侧面说明,“三感”教育的及时性和必要性。“三感”教育,完全必要,非常及时,确实搞到点子上了。

“三感”教育前,由于我们及时发现问题,注重引导教育,堵塞了漏洞,防患于未然。所以“三感”教育以后,金刚钻团部队从这个教育中受益匪浅。

我写这篇文章时,因为时间久远,对一些情节已经不是太清楚了,所以翻开我的《赴滇作战材料汇编》,重温当时情况,对教育有了详准的回顾。

我的《赴滇作战材料汇编》,整理于1995年12月。那个时候,我在咸阳陆军预备役步兵师政治部宣传科当科长。那一年我准备转业,于是便把自己服役期间的资料整理归档。

我把自己在部队撰写的研讨文章和经验材料编为一本,把新闻报道材料编为一本,把赴滇作战材料编为一本。编完这些材料以后,我便离开部队,在家等待通知。

二十多天过去了,有一天师里突然通知我上班,说省军区嫌我年轻,转业没有批准。

胳膊拧不过大腿。反正走不了了,再闹也无益。那只有在部队继续干了。这一干,又过去了五六年,直到我在部队的第28年,由于年龄达到同等职务最高年限,组织批准转业。

这次写赴滇轮战回忆文章,多亏了这个材料,如果没有它,这篇文章写不好,甚至写不了。

翻开我整理的《赴滇作战材料汇编》,当时我们总结上报的“三感”教育的材料大标题是:《从激发“三感”入手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文章的第一个小标题是:赞父母、忆恩情,激发对家庭的责任感,做父母放心的好儿子。

这一段,我们根据少数人认为“打仗凶多吉少,自己正值青春年华,万一牺牲了,许多人间乐趣还未享受过,现在抓紧时间及时享乐,死而无憾”的思想,主要从三方面进行教育引导。

一是引导官兵回顾父母在儿女身上花费的心血和付出的艰辛劳动,组织大家回忆个人从呱呱落地、呀呀学语到长大成人的岁月中,吃、穿、用、住、行等方面,无不渗透着父母的精力和心血。大家从父母养育自己一桩桩、一件件事例中,很快悟出一个道理:一个不知为父母尽孝的儿子,很难做一个为国尽忠的好战士;对家庭不负责任,很难对祖国对人民负责任。

二是讲父母的殷切期望。组织战士读家信,播放父母来队的录音,引导官兵回顾父母的殷切期望。上学时,父母都希望自己做一名好学生;当兵时,父母都希望自己做一名好战士;参战时,父母都希望自己英勇杀敌,争取立功。自己如果参战时放松要求,庸庸碌碌,吃吃喝喝,不求上进,无所作所为,就辜负了父母的殷切期望。

三是赞扬父母的模范事迹。发动官兵人人登台,个个发言,为父母评功摆好,赞扬父母勤俭持家、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关心集体、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拨动心弦,启迪思想,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通过教育,干部战士深刻认识到,父母的最大安慰,莫过于儿女的成长进步;父母希望儿女尽孝,莫过于给他们脸上争光;父母感到最伤心的是,儿女游手好闲,不思进取,丢人现眼,给家庭抹黑。

从而激发了大家为父母争光,对家庭负责的责任感。少数花钱大手大脚,买烟抽、买酒喝、买罐头吃的战士,自觉把每月的津贴费分别用于买书、给父母买礼品或存入连队的小银行,为家庭分担忧愁,争做父母好儿子的感人事迹不断涌现。

春节期间,全团官兵为父母寄药品、茶叶、香烟、糖果等礼品1500多件,各连小银行存款都在千元以上。

△与三营战友在集结地域砚山听湖。

文章的第二个小标题是,学法律、讲公德,激发对社会的责任感,做社会称颂的好公民。

部队进入战区后,少数人认为“流血牺牲最伟大,违法乱纪算个啥”,“打仗命都顾不上,还顾什么军人形象”。针对这种思想,我们教育部队既要打仗杀敌当英雄,又要遵纪守法当模范,树立起当代军人在群众中的高大形象。

一是采取多种方法学法律。组织大家学习《刑法》和《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中关于“强奸、盗窃、赌博、凶杀、自伤、逃跑、破坏武器装备、偷听敌台、投敌变节”等条款,团首长带领机关干部下到连队上法律课,政治处编印下发了“违法乱纪50例”,连队利用黑板报宣传等方法对部队进行教育,通过这些方法,使官兵认识到法律是治军的重要依据,是完成轮战任务的重要保证,军人在社会上应该是遵纪守法的模范。

二是从不同侧面讲公德。讲公德是社会对革命战士的基本要求。我们把轮战的整个过程具体分解,制定出行为规范。针对官兵外出、乘车、买东西、看电影和群众接触,与友军交往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对如何遵守社会公德提出了“30个怎么办?”组织官兵讨论并进行模拟示范,使大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认清讲公德是处理军民、友军、同志关系,增强团结,提高战斗力,改变社会风气,树立军人形象的重要途径,革命战士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做遵守社会公德的模范。

三是运用正反典型进行正面引导。在全团树立了25名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的先进典型,让他们谈经验,讲体会,使大家从中受教益。同时运用9个违法违纪案件,近百件不讲公德、损人利己的事例,组织官兵解剖分才析,认清不知法、不守法、不讲社会公德给个人、家庭、部队、社会带来的恶果,造成不良的影响,吸取教训,警钟长鸣。

教育后,官兵在思想上划清了荣与辱、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的界限,明确了流血牺牲伟大,尊纪守法光荣,维护社会公德令人尊重的道理,一些原先在思想上有模糊认识,言行上有不良苗头的战士,纷纷在连队军人大会上亮丑,请大家揭短,他们决心痛改前非。

第三个小标题是,讲传统、忆嘱托,增强军人职业的荣誉感,做党和人民爱戴的好战士。

一是讲传统,用团史、连史上的先进典型、英模人物教育部队,使官兵心中装着英雄形象,像英雄一样去工作、去训练、去战斗。

二是忆嘱托,回顾中央军委ZX、中央总XJ来金刚钻团的幸福情景,使大家感到在红军团当兵打仗光荣自豪。

三是看关怀。回顾参战以来,地方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为解除参战官兵的后顾之忧,想方设法鲜决家庭实际困难,各级各种慰问团,深入部队进行慰问,以及从祖国四面八方寄慰问品到云南前线的鲜活事例教育部队,使大家充分感受到关怀。

通过教育,官兵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决心发扬红军团光荣传统,为红军团创造新荣誉,续写新篇章。

(未完待续)

相关阅读

战地公园——宁屯业《赴滇轮战亲历记》之五​

△作者(右)与三营教导员梁仪坚(左)在集结地域。

作者简介:宁屯业,陕西省乾县人,1956年10月出生,1974年12月入伍,1977年5月入党,1985年12月至1987年7月参加老山地区防御作战。历任步兵连战士,营部卫生员、书记,团政治处组织股干事,连队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负责人,师政治部组织科干事,团政治处宣传股长,团政治处副主任(以副顶正)、主任,师政治部宣传科长,团政治委员、党委书记,上校军衔。

编发:拂晓哨位

来源:作者供稿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