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要分类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构建“五区共兴”格局。落实“1+12”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体系,推动各地走差异化、特色化高质量发展之路。
如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走深走实?凝聚合力、携手前行是众多代表委员的心声。成渝毗邻地区如何进一步交通协同?打造绿色能源产业集群如何优势互补?川中渝西制造业集群协同发力的着力点在哪里?民营企业如何参与其中?……两会会场上,代表委员纷纷为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出谋划策。
省人大代表杨勇:
规划打造绿色能源化工国家产业集群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要加快发展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这让省人大代表、宣汉县委书记杨勇倍感振奋。他建议,省上规划打造成都—遂宁—南充—达州绿色能源化工国家产业集群,将其作为下一个国家产业集群申报目标,并由省级层面组建专班推进。
“目前,四川省已经建成了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成都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成渝地区生物医药集群、成德绵自凉航空航天集群5个国家产业集群。”杨勇表示,能源化工作为四川基础性、支柱性产业,更作为实施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六大优势产业”之一,还没有规划打造产业集群。
在他看来,四川已形成了以石油、天然气、新能源材料、硫磷钒钛为主的4条能源化工产业带。其中,石油化工以成都、遂宁、南充为核心,天然气化工以达州、南充、遂宁等为核心,新能源材料以成都、遂宁、宜宾、达州等为核心,硫磷钒钛以达州、德阳、攀枝花等为核心。
“成都、遂宁、南充、达州均有参与、各有优势,推动‘成遂南达’4市打造绿色能源化工国家产业集群,有基础、有资源、有潜力,对壮大能源化工产业能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杨勇说。
省人大代表王汝君:
推动民营经济更高效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中国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发展潜力最大的城镇化区域;民营企业活力和创新力则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省人大代表、成都立鑫新技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王汝君说,推动民营经济更高效地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进一步助力区域协同发展。
如何帮助民营企业更好地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王汝君建议,政府部门可引导民营企业深入研究成渝地区市场需求,寻求在汽车及机械装备制造、先进材料、清洁能源、农产品加工、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开展合作。同时,加大政策解读与宣传力度,采取多形式、多途径向民营企业宣传解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相关政策意见、规划背景、总体要求、重点任务等,引导民营企业围绕成渝两地产业发展规划,加快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深化沟通交流,也能促进合作共赢。”在他看来,相关部门可组织两地企业开展学习、考察、培训等活动,增进交流,促进企业在管理、技术、资金、产业链上下游等方面开展合作。
省政协委员陈朗:
协同完善川中渝西地区产业链图谱
省政协委员、内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朗表示,近年来,川中渝西丘陵地区正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但在制造业协同发展上还存在区域间的协作力度不够大,产业结构层次低、聚集度不高、创新驱动不够等较多短板。对此,他建议,进一步强化协同、深化联动,更好形成发展合力,推进川中渝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要强化区域协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发挥‘成渝中点、内外融通’优势,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推动同城化发展,推进支点城市建设,形成‘2+5+7’多中心、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陈朗表示,要聚焦四川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和重庆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协同完善川中渝西地区产业链图谱,推动产业从区域竞争走向区域协同。
在产业协同上,陈朗认为,要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比如加强川渝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中试研发平台建设。同时,要强化创新协同,共同争取国家在川中渝西地区优先布局生成一批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支持国省科研院校、中央和省属大型企业设立分院和新型研发机构,鼓励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解决一批“卡脖子”难题,形成“龙头企业拉动、配套企业跟进、集群创新发展”的共生格局。
省政协委员江欣国:
加快拓展毗邻地区交通网络
在省政协委员、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导江欣国看来,虽然成渝核心区域及重要组团的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但毗邻地区各区域间的交通协同发展程度仍参差不齐,出现了“一轴强,两翼弱”“基建强,服务弱”“内部强,外部弱”等典型问题。
对此,他建议面向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特色制定交通规划,基于各区域产业和城镇发展需求,制定综合和专项交通规划内容,服务于资源整合和高效利用。加快拓展毗邻地区交通网络建设,制定详细的交通基础设施时序建设方案和重点推进方案,优先推进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交通基础设施和枢纽设施建设项目,提高区域次级交通网络与成渝主要通道的联通水平。同步提高毗邻地区客货运交通的协同服务能力和管理合作水平,包括开行跨省、跨市公交线路,开展跨运输方式和异地候机候车等业务,推动交通出行“同城待遇”政策,加快融入成渝地区统一的运输服务标准体系,加强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江欣国还建议,可以加快毗邻地区交通运输体系融入对外开放格局,鼓励交通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融入区域对外大通道,鼓励运输服务跨区域乃至跨省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