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2018年秋天辽宁一对满头白发的老人通过媒体发布寻人启事,让人意外的是他们要找的居然是失联14年的亲生女儿!
更让人震惊的是,这位被父母苦苦寻找的女儿,早已是德国某知名高校的教授,事业有成生活美满。
这对当年倾其所有支持女儿留学的农村父母,如今却落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处境。
究竟是什么让一位事业有成的教授,能对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父母如此绝情?
要追溯这段难解的父女情缘,还得从2000年那个闷热的夏天说起。
那天的堂屋里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18岁的曹茜手握着那张薄薄的留学通知书,眼里闪烁着憧憬的光芒。
"爸我想去德国留学..."
简单的一句话却如同一记重锤,让父亲曹肇纲的心猛地沉了下去。
"要...要多少钱?"父亲的声音有些颤抖。
"七万。"曹茜伸出七根手指,语气轻描淡写。
这个数字对于一个每月工资只有几百块的工人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但望女成凤的心思,还是战胜了现实的压力。
从那天起曹肇纲就开始了他的"赶集"生活。
这个平日里不苟言笑的父亲,一改往日的倔强,开始挨家挨户地登门借钱。
亲戚、朋友、同事,但凡有一线希望,他都不愿放过。
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好不容易才凑了一万块钱。
最后还是靠向家里的姐妹借了六万,才总算凑齐了全部费用。
这笔钱几乎掏空了整个家族的积蓄,甚至连来年的生活费都没有着落。
临行前的那个早晨,曹茜站在院子里,阳光打在她青春的脸庞上。
"爸妈等我学成归来,一定报答你们!"
说这话时她拍着胸脯,眼里满是坚定。
谁能想到这个承诺,竟成了最后一次亲密的交谈。
那一刻没人会预料到,这个怀揣梦想的女孩,会与父母之间划出一道永远无法跨越的鸿沟。
曹茜远赴德国求学的背后,其实藏着更深的故事。
要说这对父女的关系为何会走向如此极端,还得从1997年的那个夏天说起。
那年的高考成绩一出来,曹茜的表现可以说是超常发挥。
一本线?那都不是事儿直接超出好几分!
这个成绩在当时的班级里可以说是横着走了。
全家人都笑开了花,曹肇纲更是逢人就夸,仿佛走路都能飘起来。
可谁知道在填报志愿这件事上,父女俩竟然杠上了。
曹茜心心念念想去南方的大学,看看外面的世界。
"爸我想去看看大城市,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她满怀期待地说。
但在曹肇纲看来,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好好的本地大学不上,非要跑那么远干啥?"
"家里条件你又不是不知道,去外地花销那么大!"
争执中曹肇纲气得脸色发青,一个耳光直接甩在了女儿脸上。
"啪"的一声不仅打在曹茜的脸上,更打在了父女之间的感情上。
那一刻的寂静仿佛能听见心碎的声音。
最终曹茜在辽宁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寄到了家里。
从此这个曾经活泼开朗的女孩,性格变得越发孤僻。
在大学期间她几乎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
同学们蹦迪、唱歌、逛街的时候,她总是一个人泡在图书馆。
为了实现出国梦,她废寝忘食地学习,拼命地啃日语书。
黑眼圈、熬夜、泡面,这些都成了她生活的标配。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顺利通过了日语二级考试。
当她拿到公派留学的机会时,眼中的光芒比高考时还要亮。
但这份光芒背后,却暗藏着一丝对家庭的逃离渴望。
那个耳光的温度,似乎从未在她的记忆中消退。
带着对新生活的期待,曹茜终于踏上了德国的土地。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初到异国他乡样样都要从头开始。
租房、生活用品、学习资料,每一样都像个无底洞,疯狂吞噬着她带来的钱。
这一消费账单往外一摊,直接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短短几个月就花掉了整整3万块钱!
要知道这可是她爸整整一年的工资啊。
无奈之下她只能硬着头皮给家里打电话。
但国际长途可不是闹着玩的,一分钟就要8块钱。
"喂爸我这边..."还没说两句,就听见父亲急切地问:"又要钱?"
每次通话都变成了简单的要钱报告。
父女之间的对话,除了"多少钱"、"什么时候打过去",再无其他温情。
三年时间打回家的电话一只手就数得过来,只有可怜的5通。
写的信更少薄薄两封,字里行间都是冰冷的数字。
2003年她偷偷报考了汉堡大学的硕士。
这个重大决定她竟然连招呼都没和家里打一声。
2004年底学业结束后她确实回国了。
但她只在上海待了短短十几天,连家都没回就又飞回了德国。
从此她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电话打不通信寄不到,好像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这个女儿一样。
留学之路越走越远,父女之情却越走越淡。
那个曾经拍着胸脯保证要报答父母的女孩,仿佛已经在异国他乡迷失了自己。
岁月如梭转眼间二十多年过去了。
曾经那个怀揣梦想的清纯女孩,如今已是德国名校的教授。
事业上她可以说是完美逆袭,走上了人生巅峰。
但在亲情这条路上,她似乎迷失在了自己的成功里。
那个用七万块培养出"海归教授"的父亲,如今已是两鬓斑白。
母亲的眼睛也早已被思女的泪水模糊。
他们日日盼夜夜念,就想见女儿一面。
可惜所有的思念都石沉大海。
有人说曹茜太过无情,白眼狼说的就是这种人。
也有人说这是成长道路上过度管教的必然结果。
但不管怎样金钱和学历真的能代替亲情吗?
名校教授的光环下,难道就能掩盖对父母的亏欠吗?
这个时代我们拼命追求向上的阶层跃迁。
却在不经意间把最珍贵的亲情丢在了路上。
这样的成功真的配得上"成功"二字吗?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