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首个交易周(2月6日至7日),A股市场AI行情从软件应用向硬件领域强势外溢,智能手机、智能眼镜、智能驾驶等赛道表现活跃,消费电子指数调整幅度显著优于大盘。与此同时,消费行业分析师密集聚焦AI技术对零售、娱乐等传统场景的赋能潜力,市场对“春节-两会”政策窗口期的结构性机会预期升温。
硬件端:AI入口争夺白热化AI硬件成为科技巨头布局核心,百度、小米近期分别推出搭载大模型的小度AI眼镜及歌尔合作款AI眼镜,专业品牌FILL亦发布支持豆包AI模型的耳机,加速抢占“可穿戴+AI”入口。机构指出,2025年智能眼镜销量有望迎来爆发,端侧AI多终端落地将驱动手机、PC等硬件进入换机新周期。上游产业链同步受益,如苏州天脉等导热散热材料企业因AI手机、智驾需求共振,业绩呈现边际改善。
消费端:AI重构传统业态传统消费场景与AI的融合探索进入快车道。商汤科技通过虚拟数字人、AIGC内容生成等技术,赋能泛消费领域超过20个行业,覆盖300余家头部厂商。腾讯联合产业伙伴发布的“AIPC计划”则聚焦AI大模型在零售端的深度应用,通过智能推荐、供应链优化等提升消费体验。中信建投指出,AI算法已显著提升在线平台转化率,春节期间电影票房预测、个性化商品定制等场景验证了技术落地的商业价值。
市场展望:产业链扩散效应凸显东方财富网等机构认为,消费电子板块正处“短期企稳+AI创新+新品催化”三重拐点,AI手机、AR/VR等成熟产品有望率先实现量价齐升。中金公司建议关注AI驱动的换机周期、可穿戴新形态及光学升级三大主线。风险方面,尽管部分厂商已通过海外产能布局缓解贸易摩擦压力,但需求不及预期及技术迭代风险仍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