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icon战无不胜,二战为何会失败?现在回头看,原因其实很简单:
1.德国输在了动员太晚,严重缺少石油,有意大利icon和日本icon两个猪队友,还有严寒的冬天。
2.军棋推演德国都是秒杀苏联icon,只是美国icon的援助给苏联的物资武器,是德国后勤保障的12倍。
德国在战争初期凭借迅速的机械化作战,在短短几个月内就迅速征服了大部分欧洲icon。
法国icon在战斗中毫无还手之力,迅速投降,德军icon的战斗力一度让欧洲大部分地区陷入了沉寂。
德国所面临的多重敌人,虽然德国的军队在欧洲战场上几乎无敌,但其敌人也不是等闲之辈。
特别是在战争进入后期,来自美、英、苏三国的联合反攻,德国的战略资源承受了巨大压力。
美国的工业实力无疑是德军最难以对抗的对手。
美国的庞大工业产能使其能够源源不断地为盟友提供军事物资。
与美国的工业力量相比,英国icon作为一个曾经的殖民帝国,凭借遍布全球的殖民地网络,积累了大量的资源。
即使在本土遭遇德军空袭时,英国依然能够从其殖民地获得充足的资源支持。
英国空军icon在“不列颠之战icon”中,凭借先进的雷达系统成功击退了德国空军icon的进攻。
而当德国决定入侵苏联时,英国提供了大量物资支持。
苏联则成为德国在东线战场的最大对手。
德国军队icon在初期的进攻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功,苏联不仅有着庞大的领土资源,而且在战争初期便通过严密的防守消耗了德国的军事力量。
苏联能够动员大量的军力,同时具备强大的战争生产能力。
在战争初期,德国的军事指挥官们对战争前景充满信心,但随着战线的不断拉长,德国的资源逐渐枯竭。
尤其是在苏联战场,德国未能充分考虑到俄罗斯icon严寒的冬季。
在多个战场上的物资都严重不足。
此外,美英对苏联的援助发挥了关键作用。
自德国入侵苏联以来,苏联迅速成为盟国的重要一员。
最初,苏联在面对德军的猛烈进攻时,工业基础遭到严重破坏,大量装备损毁。
美国和英国的援助开始主要通过英国进行,直到美国正式参战后,援助渠道更加直接。
援助的重点之一是飞机和坦克。
美国提供了1.5万架各型飞机,英国也提供了近3500架,总量接近苏联在战争期间飞机生产总数的30%。
此外,美国和英国分别提供了7056辆和5218辆坦克。
苏联海军icon本身在战争中并未建造战列舰icon等大型舰艇,但美国援助了9艘平甲板驱逐舰icon、4艘潜艇等,而美国则提供了28艘护航驱逐舰、197艘鱼雷艇icon和数十艘其他类型的舰艇当。
然而,最为重要的并非仅是这些武器装备,苏联本身并未大量生产吉普车icon,但美国援助了超过5万辆吉普车。
此外,美英还援助了大量卡车和摩托车,数量远超苏联自身的产量。
在战争初期,苏联后勤物资的紧张也是一大困境。
美英援助了近380万只轮胎,解决了这一问题。
尤其是航空汽油,苏联在战争中最依赖的高辛烷航空汽油几乎完全来自美英援助。
在金属方面,美国和其他盟国也大力援助了优质铜和铝。
此外,美国还援助了大量罐头食品,在1941年至1942年间,苏联的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破坏,许多农业区被德军占领。
此外,数以万计的船舶发动机icon和机床的援助同样至关重要。
苏联在高精度、高复杂度机械设备方面是短板。
美英援助的机床数量占据了苏联总产量的相当大一部分,尤其是在复杂机床领域,苏联的自给能力无法满足战时生产的需求。
援助的拉床、镗床、龙门刨床等设备。
在这些大量的物资援助之外,还包括了化学品、棉花、皮革、军靴等生活必需品。
战争爆发时,德国的工业基础相较于苏联要强大得多,德国占领了大部分西欧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
从1942年到1944年,德国的发电量、钢铁产量、煤炭和金属产量都远远超过苏联,甚至在如铝、柴油和金属切削机床,德国的产量是苏联的几倍。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的战争物资生产虽然迅速增长,但仍然远远无法与德国的生产能力相比。
美英提供的援助物资,通过五条不同的运输航线送达苏联。
最为关键的航线是经过太平洋icon的路线,这条航线几乎在整个战争期间没有中断过。
经过美国西部的港口,运输船只经过日本海,最终到达苏联远东地区icon,之后通过西伯利亚铁路icon运送至欧洲部分。
援助依据《租借法案》进行,这意味着苏联在战后需要偿还这些援助物资。
虽然美方统计的援助价值高达109亿美元,苏联最终承认的金额为98亿美元,但即便如此,这笔数目也堪称庞大。
由于冷战期间美苏关系的紧张,尽管最终达成协议,苏联仍未完全履行偿还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