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各行各业都需要创新型人才,需要真正的实干家,可以被毛主席注意到,并委以重任的人不多。
1980年9月,陈永贵请求辞去国务院副总理职务,邓小平得知后主动和陈永贵进行了两个小时的谈话,邓小平肯定了陈永贵对中国做出的贡献,这让陈永贵感动不已。
图 | 毛主席接见陈永贵
农民实干家,受到毛主席的重视那还是1963年,山西大寨遭到了特大洪水,每个村都受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甚至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70%的居民无家可归。
这还不算农田和房屋,基本上都被洪水冲垮,大寨人们不知道怎么办。时任大寨党支部书记的陈永贵说:“我们不要气馁,房子冲走了,我们就自己修建,农田没有了,我们就自己重新搞起。”
山西省政府得知大寨受灾严重,马上上报中央,决定从国家调出救济粮和物资支援大寨,火速安置人们的生产生活。
但让人意外的是,陈永贵居然拒绝了省里的帮助,他还做出了“三不要,三不少”的指示,大概意思就是,不要国家救济粮,不要国家物资,不要救济款,而且人们的收入也保证不会少,马上恢复经济。
遭到如此重创,陈永贵居然还说这样的大话,很多人觉得陈永贵是在吹牛。然而,经过陈永贵的倡议,整个大寨的人们跟着陈永贵开始抢修田地,重建家园,几个月的埋头苦干,居然真的获得了大丰收,甚至比去年的粮食产量还要高。
这自然而然受到了毛主席的关注,1964年3月,毛主席南下考察,路过河北邯郸时,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专门去向毛主席作了汇报,期间就专门提到了陈永贵。
陶鲁笳表示,我们山西有一个大寨,大寨的党支部书记很厉害,带着全社搞经济,而且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毛主席对这个陈永贵越来越感兴趣,毛主席说:“有没有陈永贵的材料?”陶鲁笳说:“那我回去整理整理给您一份呢。”
毛主席意犹未尽地说:“陈永贵是那三个字?他识字吗?”
这让陶鲁笳感到意外,一个小干部,按理说不会让毛主席如此上心,没有想到毛主席多次询问,陶鲁笳随后便掏出笔在纸上写出了陈永贵的名字。
他告诉毛主席,陈永贵是一个农民,文化低不识字,但他很努力,自己看书学习,现在也认识了不少字。
接着陶鲁笳说了一句话,让毛主席对这个人十分称赞,陶鲁笳说:“陈永贵这个人,别看文化程度不高,但他说话引用的例子都是农民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大家都听他的话。”
这让毛主席瞬间对这个人刮目相看,要知道,毛主席在青年时期就是最注重实践工作的,所以毛主席笑着说:“那你回去一定要给我一份材料,让我看看。”
随后,陶鲁笳还介绍了山西的文化事业,说农民作家赵树理写了不少好小说,影响很大,赵树理还多次去听陈永贵的报告,两个人都互相夸赞。
毛主席对文艺事业也十分关心,他笑着说:“不错啊,山沟沟里出好文章。”
几天后,陶鲁笳把陈永贵的资料送给了毛主席,毛主席看后才知道,原来陈永贵这么出名,早就是山西的典型实干家。
陈永贵出身贫苦,是真正的农民,1956年,陈永贵就靠着自己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在农田里埋头苦干,带领大队的人稳扎稳打,最后整个大队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所以连续几年,陈永贵都当选为了大寨的劳动模范和模范党支部书记。山西的一些媒体还专门报道了大寨的情况,并且特地报道了陈永贵。
所以陈永贵也慢慢进入了省委的视野,上级对大寨的情况高度关注,甚至《山西日报》还专门发表了文章,写的就是陈永贵是党支部书记的好榜样,甚至还掀起了一股全省人民学习陈永贵的高潮。
毛主席在看了陈永贵的资料后,在一些话语上专门做了批示,其实这时候的陈永贵已经成为了农民中的模范代表。
1964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的生日,他特地邀请全国的模范代表到北京吃饭,在这些优秀的人群中,就有劳动模范陈永贵。
这也是陈永贵第一次和中央领导见面,第一次受到毛主席的邀请。
刚见面,毛主席就握着陈永贵的手说:“你是农业专家,我知道你。”
陈永贵穿着一身黑棉袄,头上裹着白毛巾,和参会的代表形象差距很大,但他的实干得到了毛主席的重视,这是了不起的。
毛主席还专门让陈永贵坐在自己的身边,由于陈永贵听不太懂毛主席的湖南话,周总理还亲自为陈永贵做翻译。
在宴会上,毛主席询问了陈永贵的家庭情况,身体情况,还有他的年纪等等,这让陈永贵十分感动,毛主席说:“我听陶鲁笳说,你可以看书写字了,这很好啊,你把你的经验总结起来,教给我们的同志,这很好。”
陈永贵激动地说:“主席您放心,我一定照您说的办,听党的话。”
陈永贵当上了山西省委书记书记后,毛主席对陈永贵更为提拔,1972年党的十大召开时,经过毛主席提名,陈永贵当选为中央委员。
3年后,四届人大任命12人担任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排第7,除了工作忙的时候到北京开会,期间一直在大寨带领大家工作,一身农民装束,不拿国家的工资。
当时周总理找到陈永贵说:“这次找你来,是要安排你的职位,当国务院副总理,把大寨精神推向全国。”
陈永贵听后赶紧说:“总理啊,我的文化水平不行,实在是不敢当啊。”周总理严肃地说:“你有经验,接受党的安排吧。”
其实早在是1962年,邓小平就对陈永贵的大寨精神非常支持,在一次大会上,邓小平夸赞说:“在农业上,我确实是外行的,内行的是陈永贵和华国锋同志,他们多年搞农业,我们也应该把大寨的群众运动普及到各个角落。”
邓小平赞赏陈永贵的这份精神,他高度评价了大寨,而且在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后,邓小平就做了一场全国农村都学习大寨的运动。
据资料显示,在邓小平的推动下,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递增110 万公顷,农业机械化水平迅速提高。而且第二年就迎来了粮食大丰收。
陈永贵在大寨因地制宜,不管是种粮还是种树,都有很好的成效。
其实邓小平说的华国锋,也是从农业生产线上得到毛主席的重视的。
华国锋本也是山西的父母官,1949年解放军南下时,按照当时的部署,华北的干部留一半走一半”,去南方接替工作。
时任太原阳曲县委书记的华国锋为了全国解放大业,毅然带着妻儿去了南方,被调入湖南省湘阴县,两年后,他有被调入湖南湘潭县,这正是毛主席的故乡。
华国锋每当一个地方,专注农业调查,一切为了老百姓的温饱问题,湘潭虽然是鱼米之乡,但当时人民群众生活困难,形势十分严重。
华国锋不惜辛苦,每家每户做调查,最后写成了一分报告,交了上去,毛主席向来关心湖南的农业生产情况,无意间看到华国锋的这篇报告,大为震惊。
向华国锋这样脚踏实地,说实话,干实事的干部属实不多,1955年毛主席到湖南视察工作,在长沙和省委书记见面时,特地让人把湘潭县的县委书记叫来。
毛主席见了华国锋就说:“欢迎我们的父母官啊!我记得你叫华国锋,没错吧?”毛主席的关心让华国锋十分感动,对接下来的工作充满信心。
事实上,华国锋不仅穿着朴素,而且老实忠厚,他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个月后的中共七届六中全会扩大会议上,毛主席破例让华国锋参加。
对于华国锋来说,这次会议意义重大,不仅有了巨大的工作经验,也让省里的领导对华国锋的工作高度重视,甚至改变了华国锋的一生。
不久,刚刚大学毕业的袁隆平在搞杂交水稻的研究,华国锋冒着很大的风险全力支持袁隆平,尤其是到省里工作后,华国锋更是为袁隆平批下了几千亩试验田。
最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实验成功,震惊中国农业界,华国锋这个名字也被全国人民熟知。不管在农业上还是工业上,毛主席对华国锋十分满意,1971年初,华国锋被调到中央,在国务院协助周总理工作。
从陈永贵和华国锋的事迹可以看出,毛主席对踏实实干的地方干部是极其重视的。
1980年9月,在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上,陈永贵请求辞去去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邓小平还专门和他谈话,肯定了他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的贡献。
3年后,已经68岁的陈永贵向邓小平提出想为国家再做点工作,邓小平批示了同意,把他分配到了北京东郊农场。
由于陈永贵被确诊了癌症,邓小平专门去看望,邓小平握着他的手严肃地说:“陈老,你要好好养病,中央是肯定你过去的贡献的,你是个战天斗地的英雄。”
1986年3月26日,陈永贵在北京医院病逝,享年71岁,在陈永贵的墓碑上刻着八个字:功盖虎头,绩铺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