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的突破”到“群星璀璨”|科学史

中科院之声啊 2024-05-17 11:01:10

编者按: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和美国相继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竺可桢、钱学森、赵九章等建议中国也要开展人造地球卫星研制工作。张劲夫把这一意见反映到在武昌召开的中央全会上,1958年5月17日,中央书记处同意中国科学院搞人造地球卫星。聂荣臻委派张劲夫、钱学森、王诤负责卫星规划。

▲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主席台(图片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上,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1月版)

01

启航

1958年5月17日

伴随“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

作为国家科研系统的“火车头”

中国科学院扛鼎重任

将人造地球卫星研制列为当年头项任务

制定卫星研制“三步走”计划

成立3个相关设计院

钱学森、赵九章亲自培养航天骨干力量

誓要“苦战三年实现上天”

▲毛泽东参观我国第一枚探空火箭“T-7M”(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02

受制

受制于当时国家经济实力

大规模卫星科研暂告段落

中国科学院按照中央精神

“大腿变小腿,卫星变探空”

为后续工作创造了必要条件

▲中国科学院派出以赵九章为团长的“高空大气物理访苏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03

唤醒

1964年经济形势好转

赵九章给周恩来总理的一封亲笔信

唤醒了沉寂多年的人造卫星研制

▲1964年12月27日,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会议期间,赵九章先生呈书周恩来总理,建议将研制发射人造卫星任务列入国家计划。图为赵九章给周总理写的信。(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作为卫星工程总体及卫星总体单位

中国科学院迅速召开总体方案论证会

要让卫星“上得去、抓得住、听得到、看得见”

卫星上天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中国科学院集结全院三分之二的科技力量

60余家研究所和工厂投入研制工作

下达数百张任务卡片

从元件、材料、工艺到星体设计研制、装配

从发射卫星的条件保障到卫星系列规划制定

为中国卫星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摇篮

▲东方红一号卫星正在通过测试(图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04

冲天

▲东方红一号研制初期总体组成员合影(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1970年4月24日

“东方红一号”一飞冲天

《东方红》的乐曲从太空传遍世界各地

中国实现了卫星“零的突破”

▲长征一号火箭托着东方红一号卫星顺利升空(图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今天

再次仰望苍穹

浩瀚星空 “群星璀璨”

中国空间科学人用忠诚与智慧

树立起人类探索太空新的丰碑

▲观看东方红一号卫星(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

责任编辑:王洋

0 阅读:0

中科院之声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