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常见的髋臼骨折分型(下)

淙淙康康 2024-03-14 09:44:30

目前,髋臼骨折分型包括Letournel-Judet分型、AO分型和Marvin Tile分型等,其中Letournel-Judet分型最为常用。然而,在临床工作中不少同仁发现该分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完全掌握对于初学者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本文接《临床必备 | 常见的髋臼骨折分型(上)》继续讲解剩余常见髋臼骨折分型的特点。

AO/OTA分型

A型:

A型骨折指涉及一柱的部分关节内骨折(图25)。

1、A1型:

涉及一柱的部分关节内骨折,髋臼后壁骨折。

A1.1型:单纯骨折脱位,1个后方、后上方或后下方的骨折块。

A1.2型:单纯骨折脱位,后方、后上方或后下方粉碎性骨折。

A1.3型:骨折脱位伴后方、后上方或后下方边缘压缩性骨折。

2、A2型:

涉及一柱的部分关节内骨折,髋臼后柱骨折。

A2.1型:经坐骨骨折。

A2.2型:经闭孔环骨折(如泪滴保存或延伸型涉及泪滴)。

A2.3型:伴随后方、后上方或后下方的后壁骨折。

3、A3型:

涉及一柱的部分关节内骨折,髋臼前柱骨折。

A3.1型:前壁骨折,1个、2个或2个以上骨折块。

A3.2型:高位前柱骨折(可达髂嵴),1个、2个或2个以上的骨折块。

A3.3型:低位前柱骨折(可达前缘),1个、2个或2个以上的骨折块。

图25 A型骨折X线表现及示意 a.A1.1型;b.A1.2型;c.A1.3型;d.A2.1型;e.A2.2型;f.A2.3型;g.A3.1型;h.A3.2型;i.A3.3型

B型:

B型骨折指横向的部分关节内骨折(图26)。

1、B1型:

横向的部分关节内骨折,横行骨折。

B1.1:髋臼顶盖下方的单纯横行或横行+后壁骨折。

B1.2:邻近髋臼顶盖的单纯横行或横行+后壁骨折。

B1.3:经髋臼顶盖的单纯横行或横行+后壁骨折。

2、B2型:

横向的部分关节内骨折,T形骨折。

B2.1:髋臼顶盖下方的单纯T形骨折或伴后壁骨折,也可伴后侧、经闭孔或前侧骨折。

B2.2:邻近髋臼顶盖的单纯横行骨折,或伴后壁骨折,也可伴后侧、经闭孔或前侧骨折。

B2.3:经髋臼顶盖的单纯横行或伴后壁骨折,也可伴后侧、经闭孔或前侧骨折。

3、B3型:

横向的部分关节内骨折,前柱/前壁骨折伴后半横行骨折。

B3.1:前壁骨折。

B3.2:高位前柱骨折,1个、2个或2个以上的骨折块。

B3.3:低位前柱骨折,1个、2个或2个以上的骨折块。

图26 B型骨折X线表现及示意 a.B1.1型;b.B1.2型;c.B1.3型;d.B2.1型;e.B2.2型;f.B2.3型;g.B3.1型;h.B3.2型;i.B3.3型

C型:

C型骨折指涉及双柱的完全关节内骨折(图27)。

1、C1型:

涉及双柱的高位完全关节内骨折。

C1.1型:双柱简单骨折。

C1.2型:双柱简单骨折,前柱粉碎性骨折(2个或2个以上骨折块)。

C1.3型:后柱+后壁骨折伴前柱骨折。

2、C2型:

涉及双柱的低位完全关节内骨折。

C2.1型:双柱简单骨折。

C2.2型:后柱简单骨折,前柱粉碎性骨折。

C2.3型:后柱+后壁骨折伴前柱骨折(1个或2个以上骨折块)。

图27 C型骨折X线表现及示意 a.C1.1型;b.C1.2型;c.C1.3型;d.C2.1型;e.C2.2型;f.C2.3型;g.C3.1型;h.C3.2型;i.C3.3型

3、C3型:

双柱完全关节内骨折,涉及骶髂关节。

C3.1型:后柱单纯骨折(高位或低位的简单或粉碎性骨折)。

C3.2型:后柱粉碎性骨折、前柱高位单纯或粉碎性骨折伴骶髂关节分离或骶髂关节分离伴后壁骨折。

C3.3型:后柱粉碎性骨折、前柱低位单纯或粉碎性骨折伴骶髂关节分离或骶髂关节分离伴后壁骨折。

AO分型按损伤程度分为A、B、C三型,同样基于双柱理论,但该分型未包含前壁骨折、真骨盆环完整的高位前柱骨折等骨折类型;虽然AO分型较为简单,但A、B、C各亚型之间界限不清晰,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Marvin Tile分型

髋臼骨折分为有移位的髋臼骨折和无移位的髋臼骨折(图28)。有移位的髋臼骨折分型如下:

图28 Marvin Tile分型有移位的髋臼骨折(a~i),a.ⅠA型;b.ⅠB型;c.ⅡA型;d.ⅡB型;e.ⅡC型;f.ⅢA型;g.ⅢB型;h.ⅢC型;i.ⅢD型;j.无移位的髋臼骨折

1、Ⅰ型:

后部骨折伴或不伴后脱位。

ⅠA型:后柱骨折。

ⅠB后型:后壁骨折伴后柱骨折或伴横行骨折。

2、Ⅱ型:

前部骨折伴或不伴前脱位。

ⅡA型:前柱骨折。

ⅡB型:前壁骨折。

ⅡC型:合并前部或横行骨折。

3、Ⅲ型:

横行骨折伴或不伴中心性脱位。

ⅢA型:单纯横行骨折。

ⅢB型:T形骨折。

ⅢC型:伴横行或髋臼壁骨折。

ⅢD型:双柱骨折。

髋臼骨折三柱分型

一个好的髋臼骨折分型,应该便于理解各骨折类型的损伤机制,能被骨科同仁广泛接受,并且应包括所有的骨折类型,进而为术者制订手术方案提供帮助。根据髋臼窝的解剖构成,我们提出了基于三柱构成理念的髋臼骨折三柱分型。在生长发育阶段,半骨盆是由髂骨、耻骨、坐骨构成,其软骨交汇处形成髋臼。随着年龄的增长,软骨的骨化中心被坚硬的骨质所替代进而形成球窝状髋臼。发育成熟后,构成半骨盆的髂骨、耻骨、坐骨的骨质较厚,构成髋臼三个强有力的柱:顶柱、前柱和后柱。髋臼通过上方的顶柱和主骨支撑柱相连。侯志勇教授团队将髂骨耻骨、髂骨坐骨和耻骨坐骨之间的移行薄弱区定义为前壁、后壁和内壁。另外由于髂骨宽大,所形成的关节面是髋臼的负重顶区——顶壁,是维持髋臼稳定性的重要结构,该部位易发生压缩骨折。三柱之间移行的部位则为相对薄弱区,三柱、四壁均是骨折容易发生的部位(图29)。

图29 髋臼三柱模式示意髋臼由髂骨、耻骨、坐骨的软骨的骨化中心骨化交汇而成分别形成对应顶柱、前柱、后柱。a.髋臼的示意;b、c.髋臼的外面观、内面观;顶柱、前柱、后柱分别对应红色、紫色、蓝色;黄色为髂骨的支撑柱

根据三柱理念我们对髋臼骨折分型进行改良:

按照骨折涉及柱的数量分为三型:即单柱骨折为A型、两柱骨折为B型和三柱骨折为C型。单柱骨折(A型)即仅有一个柱的骨块与主骨分离,按照骨折部位可分为:前柱/壁骨折(A1型)、后柱/壁骨折(A2型)和顶柱/壁骨折(A3型)。每一部位骨折又根据骨折的粉碎程度分为不同的亚型,例如,A1型可以分为前壁骨折(A1.1型)、前柱骨折(A1.2型)、合并前壁或内壁的复杂前柱骨折(A1.3型)(图30)。

图30 单柱骨折亚型 a.A1.1型——前壁骨折;b.A1.2型——前柱骨折;c.A1.3型——复杂前柱骨折;d.A2.1型——后壁骨折;e.A2.2型——后柱骨折;f.A2.3型——复杂后柱骨折;g.A3.1型——顶壁骨折;h.A3.2型——顶柱骨折;i.A3.3型——复杂顶柱骨折

A型骨折的手术方案应根据骨折线所涉及的部位进行选择。A1型损伤涉及前柱可采用前入路(髂腹股沟入路或Stoppa入路)对骨折块进行处理,A2型损伤涉及后柱可采用后方的K-L入路进行骨折的复位及固定。顶柱/壁概念是我们根据髂骨在髋臼的位置所提出的,该位置处于负重顶区,是维持髋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过去,人们将顶壁骨折(A3.1型)定义为特殊类型的后壁骨折,可采用后方的K-L入路对骨块进行暴露,而对于某些臀部软组织肥厚的患者常需要进行大转子截骨对该区域进行处理。简单顶柱骨折(A3.2型)表现为髂耻线及髂坐线均完整;复杂的顶柱骨折(A3.3型)表现为顶柱髂骨或关节面进一步碎裂,这两型损伤应首先使用髂窝入路对骨块进行处理,必要时向下延长或辅助后方K-L入路。

两柱骨折(B型)即为三柱中的两柱与主骨分离,半骨盆三柱中与支持柱相邻移行的部位为顶柱及后柱,而前柱与支撑柱不直接相连。按照三柱与主骨的位置关系,分为后柱与主骨相连的顶前柱骨折(B1型)和顶柱与主骨相连的前后柱骨折(B2型)。B1型损伤进一步分为顶前柱一体骨折(B1.1型)、顶前柱分离骨折(B1.2型)及骨折线涉及内壁的复杂顶前柱骨折(B1.3型)。B2型损伤进一步分为前后柱一体骨折(B2.1型)、前后柱分离骨折(B2.2型)及合并前/后壁骨折的复杂前后柱骨折(B2.3型)(图31)。对于B1损伤应优先经髂窝入路处理顶柱骨折,然后在经Stoppa入路对前柱或内壁骨块进行复位固定。对于B2型,应优先对骨折移位较大的柱进行处理,合并后壁损伤的B2.3型,优先选择后入路,当单一手术入路难以对骨折进行复位时,则需要前后联合入路对骨折进行处理。

图31 两柱骨折亚型 a.B1.1型——顶前柱骨折;b.B1.2型——顶前柱分离骨折;c.B1.3型——复杂的顶前柱骨折;d.B2.1型——前后柱骨折;e.B2.2型——前后柱分离骨折;f.B2.3型——复杂的前后柱骨折

三柱骨折即前柱、后柱、顶柱均与主骨支撑柱分离,此时的骨折中心位于髋臼上方的坐骨大切迹处,骨折线交汇于髋臼上方。由于前、后、顶三柱向内前移位,支撑柱骨质留在原位,相对突出而形成“马刺征”。该型损伤可根据髋臼关节面损伤程度进一步的分为简单三柱骨折(C1型)、合并后壁的三柱骨折(C2型)以及前后柱粉碎的三柱骨折(C3型)(图32)。三柱骨折应优先经髂窝入路对移位顶柱骨块进行处理,恢复髋臼上方关节面的高度,该区域往往存在复位的关键骨块(keystone),它是顶柱与支撑柱解剖复位的参考标志。三柱骨折往往合并髋臼后壁的骨折(C2型),有学者提出必须经后方K-L入路对C2型骨折的后壁骨块进行固定,然而,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该型损伤后壁骨块的断面根部宽大,不同于单纯A2.1型骨折的后壁骨块,在经前入路对顶柱、前柱、后柱进行充分的复位固定后,该后壁骨块即可获得良好的稳定性。

图32 三柱骨折亚型 a.单纯三柱骨折;b.合并后壁三柱骨折;c.前后柱粉碎的三柱骨折

髋臼是由髂骨、耻骨、坐骨交汇而成的球窝形结构,其组织解剖结构复杂,周围有重要的血管与神经聚集,一旦发生骨折常伴有严重的并发症。髋臼骨折线形态多变,复位难度大,术中血管、神经损伤的发生率高,故髋臼骨折手术对于绝大多数骨科医师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明确髋臼的损伤类型,进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是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的前提。一个合适的骨折分型系统应当包含绝大多数骨折类型,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且不应该有太多的特殊情况,以免影响骨科医师之间的交流。

为解决基于双柱理念的AO分型及Letournel分型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基于三柱构成理念的髋臼骨折三柱分型,该分型系统以髋臼生长发育的解剖特点为基础,将髋臼分为顶柱、前柱、后柱;将髂骨耻骨、髂骨坐骨和耻骨坐骨之间的移行薄弱区定义为前壁、后壁和内壁;另外由于髂骨宽大,所形成的关节面是髋臼的负重顶区,我们将其定义为顶壁,该结构是维持髋臼稳定性的重要结构,易发生压缩骨折。三柱、四壁均是骨折容易发生的区域。该分型具有规律性便于理解,囊括了所有的髋臼损伤类型,Letournel分型及AO分型中对“柱”的理解混乱的问题。

对于“真骨盆环完整的前柱骨折”,其X线片显示髂耻线、髂坐线均完整,三柱分型系统将其归纳为顶柱骨折(A型);将Letournel分型中髂坐线、髂耻线均断裂的横行骨折、横行+后壁骨折、前方+后半横行骨折、T形骨折归纳为两柱骨折(B型);将髋臼关节面与主骨不连的骨折定义为三柱骨折(C型)。此外,该分型系统囊括了以前Letournel分型未涉及的髋臼骨折类型(前柱+前壁骨折、前柱+内壁骨折等)。该改良分型和AO分型的A、B、C分型相似,但理念不同,分别为:涉及一柱的关节部分骨折(A型);涉及两柱的关节部分骨折(B型);涉及三柱的关节完全骨折(C型)。该分型条理更加清晰,便于理解和记忆。

摘自:《骨盆髋臼周围手术》作者:樊仕才 罗殿中 侯志勇;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5-01ISBN:9787117315364声明:此文内容来自专业书籍,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骨科在线观点。

0 阅读:4

淙淙康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