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阑卧听风吹雨》
作者:关心则乱
简介:
男主:
吾欲结揽一贵人,闻其素喜花斛,于是亲自和泥捏形,烧素胚,上釉彩,描金粉,教养性情,栽培才学,务使一击即中。
然,事将毕之际,吾心生不舍,欲留花斛珍藏。
谁料花斛不循正理,不思缱绻之情,不啻生足自走,更生二心。
女主:
遭遇一场盛世,撞上一个债主,见证一段传奇,差点送掉一条命。
精彩节选:
东都亦称神都,与长安相距八百余里,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
褚氏为后时便中意此地谐美,一年中倒有大半年与先帝居住于此,前后兴建了宿羽宫,高山宫,上阳宫等宫殿。褚皇称帝后又兴建了明堂与天枢两处壮丽奇观,令海内惊叹,随后更是索性搬了整个朝堂到此,于是达官显贵们也只好跟着迁居过来。
一时间,神都米珠薪桂,衣食住行无不水涨船高。许多家资单薄的官员买不起房舍,只好赁屋而住,甚至几家拼租一宅。
煌煌数百年的河东裴氏自然无需如此,无论是原都长安还是新朝神都,裴家主支与两房风生水起的旁支都有拥有雕梁画栋占地庞大的豪宅,甚至裴恕之自己就有规模不小的私宅。
凤临十四年春夏之交,丁忧已毕的裴恕之风尘仆仆地回到东都裴宅,迎接他的是整齐列队的侍卫与奴仆,还有比他早到数日的幕僚宋先生。
“少相回来了!一路辛苦了。”老宋笑容满面。
裴恕之也笑道:“先生的家事可办妥了?”
“多谢少相挂怀。”老宋叹息,“家侄体弱,病倒在书院,如今送回他父母身边了。待养好了身子,再回去读书罢。”
月前两人在商州分别,老宋带着‘侄儿’回北面老家,裴恕之则趁夜乔装,快马数日夜潜回河东,装作刚刚为祖父守孝结束,下山出关。
老宋与裴恕之明面上装作数月未见,一到内堂无人处,老宋立刻压低声音,“齐安和刘成子一个月前死了。”
裴恕之一怔:“牵连我们了么?”
老宋道:“扯不到我们,都断线了。”
“邵一锋呢?”
“褚立谨与他臭味相投,打算举荐他做官了。”
这三人是他在丁忧前送进梁王府与郓王府的门客,俱是心思奸邪之辈贪婪残忍之辈,平生最擅巧舌如簧,蛊惑人心——正配褚氏兄弟。
老宋道:“少相,郡王要见您。”
裴恕之面沉如水,“我得先进宫面圣,接着拜见几位亲长。”
“六郎说今夜就要见您。”老宋摇头,然后提高声音笑道,“晚上邢国公为东,流珠阁设宴,说要为少相接风洗尘。”
裴恕之会意,朗声而笑:“孝远客气了,我一定赴宴。”
*
裴恕之十四岁参加科举,束发而登进士第,当年就被授了校书郎之职。
因当时酷吏势盛,裴恕之只做了半年校书郎就外放去了地方,历任司粮,法曹,巡使,还在穷山恶水的复州当了两年刺史,五年后由河北道黜陟使林信合举荐,回调东都任大理寺少卿,时年仅十九岁。
在大理寺任职一年期间,他着手处置大量积压案件,练达明断之名享誉神都,中书令刘语听闻其能,便亲自保举他为中书舍人,辅佐自己奏对议政,起草诏书。
当时刘语已年过八十,老眼昏花,精力不济。
日常政务几乎都由裴恕之负责,于是世人称其为‘少相’。
此次裴恕之丁忧起复,人还没到,女皇的诏书已经颁了下来——令其升任中书侍郎,加封朝散大夫,银青光禄寺大夫。
如此安排,既显贵又有实权,朝中各家便知裴氏隆宠未减了。
裴恕之沐浴更衣后入宫,刚好碰上几位大臣从凤仪阁出来。
走在最前面的是一看就刚被骂过的褚承谨,后头是尚书左仆射董奉常与侍中乐振。
三人神色各异,一个怒气冲冲,一个面如死灰,还有一个愁眉苦脸。
这便是女皇目前朝阁中的六相之三了——原本有九个,年前刚被撤了仨。
裴恕之等他们走远了才进入凤仪阁,叩首谢恩后起身。
“若湛来了。”褚皇蹙眉坐在御案后,一手撑着桌面,似乎心情有些郁结。
她的容貌与九个月前似乎并无多大区别,依旧双目有神,气色红润,发髻略有几分花白,只是神情愈发严厉阴翳。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适才怒骂的余音,但裴恕之一个字都没问。
“裴公过身时,得年不过七十三,走得太早了。”褚皇缓缓说道,目光却不在裴恕之身上,却不知凝望何处。
裴恕之明白她的意思,他的外祖父七十三岁去世,已是世人眼中的高寿了,那么眼前八十一岁的女皇又还能活几年呢。
所以,作为善解人意的年轻阁臣,他应当怎么回复呢?
裴恕之道:“祖父早年随侯大将军远征时受过重伤,还染过疫症,虽说之后救了回来,病根还是落下了。依臣看来,寿数长短还看个人的造化,微臣家中既有活到九十八岁的曾伯祖父,也有一场风寒就壮年夭亡的从叔父。”
褚皇似乎起了兴致,“裴家真有九十八岁的老寿星?”
“微臣怎敢欺君。”裴恕之微笑,“说他若肯稍加节制,活个百来岁不是难事。”
河东裴氏兴盛百余年,分家的没分家的全算起来几千口人都不止,加之吃喝不愁,安养富贵,其中自然有几个高寿之人,这位长命的曾伯祖父也是真有其事。
褚皇终于有了几分笑意,“若湛这话有理,寿数本是天意,凡人烦扰也是无用。”
她又道,“听说你丁忧期内还结庐僻居了?”
裴恕之似乎有些迟疑,苦笑道:“对外说的缘故是,‘臣是由祖父母抚育长大的,本就该多尽些心’,实话则是……”
他无奈轻叹,“微臣不敢瞒着陛下,父亲说,‘你在家茹素是丁忧,冢畔结庐也是丁忧,横竖都要赋闲九个月,索性苦一苦肉身,骂名阿耶来背’,然后就将臣赶去山上住茅草屋了,风吹雨淋都不叫臣下山。”
——若非有这大好借口,他怎么暗中溜出去筹划秘事,怎么远走凉州及时救父。
“你父亲真是……促狭性子一点没变。”褚皇撑在御案上低笑不已,“怪道你不但清减了,还有风霜之色。”
如此卖力的为祖父守孝,裴恕之在清流士林中的名声自然极好,君臣二人皆心知肚明裴桓之意。
女皇笑够了,满脸怀念的叹息:“你父亲当年总说会为朕效力。谁知他没来,倒把儿子送来了。”
裴恕之:“陛下这话,仿佛臣有今日全是父亲之故,明明臣也是辛辛苦苦考的进士,兢兢业业地方历练,陛下别说的您好似是徇私拔擢了微臣,其实您用人选才甚是严苛。”
褚皇一阵大笑,胸口郁气尽消。
她边笑边起身走到御案前,郑重道,“若湛,你可曾听说南面房州……”
她迟疑一瞬,转言道,“算了,你离开都城这么久,想来要见许多师长故友,退下罢。”
裴恕之遵命。
走出凤仪阁,却见前方转角处有一人静立。
久居深宫的宫装丽人宛如被岁月冻结了年龄,年近四十的端木慧笑起来甚至带了几分俏皮:“少相总算是回来了,少相不在,阁僚中尽是些无趣之人。”
裴恕之疾走几步,低声道:“适才我瞧见褚相,董相,还有乐相,三人离去匆匆,神色有异。出什么事了?”
其实这种事他私下一查就会知道,但他还是要亲口询问。
“大半年没见,少相一句寒暄话都没有,上来就问,您也太不与卑职见外了。”
果然,端木慧看似嗔怪实则高兴。褚皇御下甚严,她常年待在宫中,并不方便与宫外联络;但今时不同往日,她也需要结交一二宫外势力了。
裴恕之就是她的目标之一,个人与家族都是上上之选。
他能飞速晋升,弱冠入阁,固然是自身才干卓绝,但若没有屡屡受人赏识,一再获得提拔,焉能一帆风顺。其中缘由,自是门阀世族心照不宣的规则。
端木慧笑容一敛,压低声音,“以后莫要再叫褚相了。”
褚承谨目前的身份是超一品亲王,太常卿,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理论上来说梁王品级更高,但他更喜欢别人以宰相相称。
裴恕之蹙眉,“梁王殿下又怎么了。”
端木慧:“他自作聪明,犯了魏国夫人的忌讳,陛下已革除了他的相位,还处死了他两个门客,并叫他闭门思过。”
裴恕之心中一紧,并不往下追问。端木慧不会不顾场合,随意吊人胃口。若是能说,她早就一气说了。
他换了话题:“董相与乐相呢?”
端木慧:“董奉常参奏庄怀贞‘行事鲁莽,枉顾礼法’,叫陛下狠骂了一顿,说他嫉贤妒能。乐相看样子原本要声援董相,瞧陛下发了怒,就一句不敢说了。陛下问他话,他只唯唯诺诺。于是陛下恼了,说他‘既无远见卓识,也无处事才能’。”
裴恕之神情微妙,“看来陛下又要换相了,不知这回要换谁了。”
端木慧苦笑,“卑职哪敢揣测。”
这时前方忽有动静,只见一位身形瘦高的红衣青年怀抱卷轴书籍缓步走过。
此人年约三十,皮肤苍白,略有病态,偏生的眉目冷峻,神情倨傲,他与裴恕之端木慧仅隔了十余步距离,却目不斜视的径直走过,仿佛全没看见他俩。
端木慧忍了片刻,还是说道:“少相的职级比他高吧。”
裴恕之,“不错。”
端木慧,“他居然不来向我等行礼。”
裴恕之忍笑,“是啊,没行礼。”
端木慧控诉:“这是恃才傲物!”
裴恕之:“有才华挺好的,空闲了就傲一傲。”
端木慧瞪了半天,终于还是噗嗤出声。
她叹道:“少相回来了就好,少相不在,宫里尽是些无趣之人。”
宫内不便久谈,两人就此告别。
离宫后,裴恕之连饭都没吃一口就赶去了顶头上司中书令宅邸。
作为当年发动政变的五大功臣之一,刘语与褚皇同岁,然而满头白发,面容枯槁,布满皱纹,形貌与褚皇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他见到裴恕之的第一句话就是,“一道用午膳吧。”
刘府奴仆在湖心亭摆好饭菜后,裴恕之先服侍刘语盛饭布菜,随后自己才吃。
酒足饭饱,席面撤下,湖心亭只余师徒二人。
刘语轻声道:“你回来这么早做什么,我本想叫你趁着此次丁忧索性远离朝堂一阵。你刚及弱冠,何必往是非圈里扎呢。再过五年十年,局面必然大不一样了——你懂老夫的意思,届时你风华正茂,正是大有作为之时。”
裴恕之微笑,“恩师胆量不俗,竟妄测陛下圣寿。”
“她再有天命,还能与天同寿不成。”刘语语气悠然,“你丁忧离朝后,陛下连着病了两场。你今日见到她,应该有所察觉。”
裴恕之沉吟片刻,“她脸上……脂粉用多了。”
褚皇自登基为帝后,穿戴愈发简单随意,几乎只着男装,不施粉黛,不佩环钗,她似乎有意模糊自己在世人眼中的女子形象。
——今日她的确气色红润,只不过都是涂抹出来的。
刘语目光迷蒙的望向虚空,“当年我们五个力主太后称制的蠢材——王昧被斩杀于亭驿,家产抄没;钱云归被诬谋反,狱中自尽;周直端死在流放途中,尸骨无存;简士图借口丁忧躲回老家,竟然忧惧而死。最后独留我一个老不死的,也不知能否善终。”
他当年告老回乡,本来正在原籍等着升天,谁想女皇一纸诏书硬将他薅回了朝堂,让他继续发光发热。
裴恕之失笑:“恩师您会善终的,宋先生给您算过卦。”——如果准的话。
刘语横了他一眼,“你是非趟这浑水不可么?”
“如今局面也有恩师等人当年之功。”
刘语恼怒:“我们怎么想到临朝称制她还不够,非得血流成河登基为帝啊!”
裴恕之长长的凤目中幽光闪动:“是呀,从古至今,何来十拿九稳之事。”
他伸手拂过水面,掬了一小窝清水在白皙的掌心,看一颗颗晶莹的水珠滚落指尖,“人间盛世,水露朝花,一期一会,学生不愿错过了。”
刘语见劝说无果,索性道:“我这把老骨头能撑几日算几日,以后的路你自己看好了。耐心些,莫急躁。”
裴恕之郑重行礼:“多谢恩师。”
*
一下午的功夫,裴恕之连轴转的拜访了四五家长辈,待在每一家的时间都不好太长,终于在掌灯前抵达了崔玄家宅。
这座博陵崔氏于八十年前建造的豪邸在暮色中尤其典雅贵气,豪邸深处建有一间袇房,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年道士悠然端坐在蒲团上。
“见过姑祖父。”裴恕之行礼拜见,抬头时不禁凝视前方。
崔玄其人,可说是阀阅家族累世联姻之硕果了。
他本人出身于博陵崔氏大房长支,祖母来自太原王氏,母亲是文德皇帝幼妹定阳公主,嫡亲姨夫是赵郡李氏的家主,三位姑母分别嫁去了五姓七望中的三家,两位叔伯也分别娶了五姓七望中的其中两家女子。
到了他自己这辈,堪堪遇上褚皇的禁婚令,于是娶了裴恕之祖父(其实是外祖父)的胞妹,兄弟姊妹也纷纷‘降级’婚嫁,到了下一辈亦然。
门阀世家姻亲密布繁杂,往往叫人防不胜防。比如,当年举荐裴恕之的河北道黜陟使林信合就是崔玄的堂侄女婿。
当然,老崔家也不会白干,裴恕之入阁的第二年就举荐了崔玄的外甥柳士节,使其门荫入仕,目前正在原都长安的京兆尹手下为官。
“我不如裴公啊。”崔玄的面孔在缭绕香雾中难以分辨,似仙似鬼,“偌大崔氏,竟无几个儿孙像若湛能读书的。倘使他们能自己举试,又何必处处求人。”
举荐说来容易,其实很有门道。
首先举荐人要简在帝心,无论在朝还是在野,至少能在皇帝跟前说得上话,不然皇帝连你是谁都不知道,为啥要用你举荐之人?虽然皇帝用人避不开世家,但可以避开你家。
其次要看皇帝类型,若遇上了荏弱好欺的皇帝,自然重臣们举荐谁就是谁;但若遇上强势揽权的皇帝,就没那么容易了。譬如褚皇,她对待辛苦夺来的权力犹如恶龙看守宝箱,所有门荫入士的臣子她都要亲自召见考校,满意了才授予官职。
最后是举荐的条件。最理想的情形自是因才受举,所谓伯乐相千里马,萧何月下追韩信,俱是千古佳话。但千古佳话之所以叫做千古佳话,就因其极稀少,多数时候举荐还是出于世族或故交对彼此子弟的提携。
裴恕之听出崔玄对自己的幽怨之意,提起一人:“姑祖父的从弟崔昇大人便是当年明经举试第二名,如今官居吏部侍郎,屡受陛下称赞。”
崔玄脸色有些复杂,“那个书呆子,自诩清廉耿直,做官做的六亲不认,险些将我那叔父气死。唉,还是得靠明白人啊,可怜老夫一把岁数了还在耗费心力。”
当年崔贵妃与褚皇在先帝的后宫里斗的你死我活,最后褚皇大胜,崔贵妃及其父兄皆死。虽然崔玄与崔贵妃并非出自同一支,但崔家子弟还是逐渐从权力中枢淡出了。
其实裴恕之觉得崔玄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若当年崔贵妃赢了,崔家子弟会不会跟着沾光。有赏必有罚,崔贵妃斗败了,博陵崔氏受到牵连也是合情合理。
他并不揭穿,微笑道:“姑祖父叹息岁数这话在家里说说得了,千万别出去说。您头上还有耄耋之年的皇帝与中书令呢。”——‘他们可还没活够’。
崔玄呵呵笑起来,“失言,老夫失言了。”
他道,“刘语那老东西又劝你远离朝堂,让你过几年再入朝为官?”
裴恕之:“姑祖父猜的不错。”
“寒族就是寒族,站多高都还是这么没出息,毫无远见!”
崔玄唾沫星子飞溅,“人人艳羡我们这些家族数百年不衰,却不知我们的尊荣富贵是拿什么换来的!我两个从兄一死一流放,但那又如何!一遇上风浪就退避三舍,家族早无立锥之地了!昔日陈郡谢氏何等清贵,如今都没落成什么样了。本朝建立已有八十载,他家竟还未出过一个宰执!我看再过几年,这家子弟连微末小吏也难以为继了。”
裴恕之耐着性子的听崔玄破口大骂,思绪不禁飞驰——陈郡谢氏与琅琊王氏当年并称王谢,子弟门生遍布天下,的确煊赫一时,不过琅琊王氏现在也没强出多少。
日居中天,无谓不落,皇帝都轮流做了,天下又哪来永远不败的世家呢。
“……若湛以为,陛下想让何人替换董乐二蠹?”崔玄端起茶盅。
裴恕之回过神来,忙道:“晚辈不敢揣测圣意。”
崔玄不悦,“若湛这是见外了啊。”
裴恕之无奈:“我想举荐庄怀贞。”
崔玄翻了个白眼:“你倒是会投其所好。”
裴恕之:“我便是想举荐姑祖父,也要陛下肯听啊。”
崔玄目前的官衔是正三品的金紫光禄大夫,清贵是清贵了,奈何只是散官,并无职权。
他自少时就长袖善舞,精于钻营,连褚皇重用的腌臜酷吏他都能牵扯上些许关系,保护崔氏一族少受其害。如今他年过花甲,多少企盼着能当几年宰执过过瘾,墓志铭也能写的好看些啊。
崔玄喟叹,“文德皇帝也爱提拔寒门俊才,可从没冷落世族啊。陛下怎不学学文德皇帝的制衡之道呢。”
裴恕之垂目:“这怎么能比呢。”
文德皇帝不会日日疑心有人要夺他的皇位,一城一地刀口舔血打出来的天下,龙椅坐起来自是理直气壮;麾下猛将如虎谋士如虎,全都忠心耿耿,哪用得着酷吏。
心正,则剑不邪。
……至少不那么邪。
从崔家出来已临近宵禁之时,裴恕之只好在马车内匆匆更衣,迅速赶往福春坊。
西都长安夜里最热闹风流之地的要数平康里,号称‘八馆十六阁,红粉盈街,丝竹不绝’。
褚皇移居东都后,跟着过来的官宦子弟与贵族郎君绝不会亏待自己,于是汇聚了众多乐师伎人的福春坊就兴盛了起来,流珠阁便是其中第一等的温柔销金窟。
裴恕之去时,一众郎君已喝了起来,或东倒西歪,或依偎着美貌伎子花言巧语。
年轻的邢国公柴孝远撑着桌子起身,召集大家伙儿向裴恕之敬酒。众人皆知裴恕之酒量极浅,之前不知闹过多少次,如今熟了,便不计较他酒杯沾唇即止。
正宾已至,柴孝远宣布开席。
一排乐师伎人拨帘而入,准备奏乐排演。身形高挑袅娜的李灼灼亲自捧来酒盘,她身旁的柳月奴则端了一迭玉露团放到裴恕之面前,又给他舀了一碗暖汤。
众人鼓噪起来——
“月奴厚此薄彼啊,我们来时你面都不露,七郎一来你是端茶递水,半点架子都没了!”
“灼灼何尝不是,唉唉,少相是朝中少见的美臣,你我如何比得”
李灼灼拧手叉腰,佯嗔薄怒,“六郎好没道理,长孙郎君也是个薄情的,难道我与月奴不曾服侍过你们?少相远道而来,我们略殷勤些也是该有之理,却落得一通埋怨。唉,罢罢罢,看来是我年老惹人厌了,还是尽早归隐吧。”
她捧心蹙眉,珠泪欲盈未落,立刻引得众郎君心疼不已,纷纷赔罪。
信陵郡王郦敬宣更是忙不迭的表示李灼灼是大家心中神女,哪个敢欺负啰嗦,兄弟们一起收拾之。
柳月奴款款坐到裴恕之身边,扯了扯他的衣袖,然后粉腕转动,轻舞银刀,将玉露团均匀的切成梅花状。她低声道,“少相尝尝罢,这是奴家亲手做的。”
裴恕之没动,笑笑看她一眼。
李灼灼忙将柳月奴拉起来,按坐到柴孝远身旁,低骂道:“国公等你许久了,你糊涂了。”
裴恕之笑道:“还是灼灼明理,难怪能被推举为都知。今日有什么新花样,都上来罢。”
李灼灼双手一拍,取出一枚玉制的酒胡子,爽利道:“今日我们行的酒令名叫‘胡旋令’,是新近传来的玩法……”
她请出身后一名眉目深浓的艳色胡姬,“待会儿国公摇这酒胡子,选出五名郎君围绕在我这妹妹身边,与她一道起舞旋转。她转几圈,郎君们便转几圈,手臂姿态还不能出错。若转到半途倒地,或者我妹妹停时郎君却没收住,都算是输了。不但罚酒,还要以自己幼年糗事为题,作诗词一首!”
众郎君闻言纷纷叫好。
鼓点响起,胡姬在柔软的厚毯上舞动起来,她的裙摆上镶有珠翠,旋动时绮丽缤纷,直叫人眼花缭乱。
包括柴孝远与敬宣在内的五名年轻人将胡姬围在中间旋转,一圈,两圈,三四五圈……
长孙彦首先支持不住,醺然摇晃,倒下时还绊倒了柴孝远,两人宛如两只翻盖王八,笑嘻嘻的滚作一团。柳月奴与一名女伎上前,温柔的将他俩搀扶到一旁坐下。
胡姬旋转到第十一圈时利落止步,身姿优美,岿然不动,另两位郎君果然收势不住,一个又转了两圈才颠颠止住,另一个收势过猛,直接仰面摔倒,最后竟只有敬宣独立当中。
获胜后他得意洋洋,在同伴的叫好声中拉过一名侍酒女伎响亮地亲了一口。
见那四人摔的各有蠢态,酒席上众人俱是捧腹大笑。
柴孝远不服气,“我不是自己摔倒的,是受了彦弟连累!怎能算输?”
敬宣指着他又笑又骂:“阿远好不要脸,适才彦弟跌倒时,腿脚也扫过了那胡姬,人家怎么轻轻一跳而过,丝毫没受连累呢!”
长孙彦连忙开荤腔,“柴兄这是下盘不稳啊,难怪月奴瞧不上你!”
柴孝远拔拳欲打,众人哄堂大笑。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执个没完,最后要李灼灼主持公道。
李灼灼笑道:“是我的不是,没将酒令细则说清楚。这回就由我替国公领罚。不过呀,从下一场开始,不论是何缘故,倒了便是输了,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抚掌同意。
李灼灼豪爽的将酒盏一饮而尽,随即作了一曲短词,“邻家阿姊笑来俏,小妹愁未消。红香染面争春色,偷来三分姣。笑,笑,笑,女儿同娇。”
大家听罢,顿时大笑起来——
“原来灼灼偷胭脂啊。”
“没想到名冠福春坊的李都知幼时竟做过小贼,哈哈哈哈!”
“这首词作的好,极好!”
李灼灼叹道,“奴家就这点本事了,诸位莫笑。唉,我将童年丢人之事也抖了出来,各位郎君待会可别遮掩哦。”
众郎君无有不应的。
李灼灼年约二十六七,相貌远不如柳月奴美艳,但胜在举止明快,能言善道;不但能写诗词,还通晓人情世故,每每主持宴席都能宾主尽欢,是以被福春坊众楼阁推举为‘都知’。
此时宵禁早至,众郎君本就打算在流珠阁玩耍个通宵达旦。
玩闹至半夜,裴恕之满脸疲惫的道了声‘失陪’,众人知道他长途跋涉,白日又忙碌不停,便不再纠缠他了。
裴恕之走进一间远离宴席的静谧厢房,外有侍卫把守,老宋已在里头等候多时。
他道:“少相累了,先洗把脸,歇息片刻罢。”裴恕之点头。
两刻钟后,满身酒气的敬宣推门而入。
他将醺红的面孔浸入盛满冷水的铜盆中,许久才抬起身子。
“此处不宜久留,有事快说。”裴恕之递了条干帕子给他。
敬宣抹干脸,“齐安与刘成子已死,你都知道了罢。”
裴恕之:“知道。”他轻轻摇头,“好不容易将这两宵小之辈安插到褚承谨身边,还没用上呢,这么快就死了。”
世上小人很多,但有本事的小人却不好找。
愈有本事的小人,破坏力愈大。
敬宣挠头,“……也不能说没用上,至少连累褚承谨得罪了魏国夫人。”
裴恕之一顿:“端木慧也这么说,但她不肯说其中缘故。”
敬宣反问老宋,“宋先生,外面都是怎么传的?”
老宋转头:“少相不知,但这两个月都城传闻梁王吃了熊心豹子胆,居然弄了几个小娘子冒充魏国夫人当年死去的外孙女,想骗魏国夫人将他拱上太子宝座!”
裴恕之大吃一惊,“确有其事?”
老宋道:“这传闻只对了一半。郡王您来说罢,老夫也是一知半解。”
敬宣重重呼出一口浊气:“内中缘由,估计还真没几个人清楚。亏我留了个心眼,齐刘二人一被抓捕,我立刻派人潜入他俩家中,找出了他们誊抄的密函。”
“该从何说起呢?”他考虑措辞,“你还记得么,凤临元年有一伙死士劫了曹王世子的法场,与褚承谨的手下杀了个你死我活。”
裴恕之瞳孔一缩,“记得。就在同一日,清和郡主与她襁褓中的女儿被劫走了。如今看来,两拨人马应该是一伙人。当年魏国夫人率缇骑一路追到邓州渡口,一场激战后,将敌人或擒或杀,但她的女儿与外孙女也没救回来,俱死在战乱中了。”
事发后,魏国夫人很快查出了幕后主使正是以庆平公主为首的几家亲贵大族。几家彼此配合,做下了这桩大案。女皇怒不可遏,天子脚下竟能发生这等事,当即命令酷吏清查东西两都潜在的谋逆者。
老宋叹道:“庆平公主全家被杀,受牵连者更是计以数千,可谓遗祸无穷。刽子手的刀刃都杀卷了,多少人无辜惨死。”
敬宣接着道:“这些年褚承谨一直巴结魏国夫人,半年前他手下的探子捉到两个人,一个是当年邓州渡口船娘,一个是侥幸活下魏国夫人的外孙女尚在人间。”
“一派胡言!”裴恕之怫然,“以魏国夫人的手段,会弄不清自己骨肉是死是活?”
敬宣辩驳:“可她当年的确只带回了清和郡主的尸首,那襁褓中的孩子只立了个衣冠冢啊。既然没有尸首,说不定人还活着呢。”
裴恕之是个脚踏实地的阴谋策划者,完全不赞同这种毫无根据的臆测,“我来问你,若那孩子还活着,魏国夫人为何要宣布她死了,岂不是断了寻回骨肉之路?”
敬宣搓搓脸皮:“我怎么知道?兴许是怕受人糊弄。”
裴恕之无语,“好罢,孩子尚在人间到底是个好消息,怎么又得罪了魏国夫人呢?”
敬宣笑了:“褚大傻子你还不知道,身边跟个筛子似的。他知道了,那都城里许多人都知道了,于是这几个月好多小娘子去魏国夫人府上‘认亲’了。”
裴恕之驻足,幽幽望向屋顶,“原来如此啊。魏国夫人一辈子精于阴私算计,没想人到暮年,居然被宵小之辈骗上门去了。”
敬宣:“凭良心说,褚大傻子是想找人的,没打算弄虚作假。他还特意找了当年在魏国夫人府上服侍过的乳保和婢女,细问那孩子的形貌特征。”
老宋忍不住插嘴:“这些消息,自然也叫一些心怀不轨者知道了。”
敬宣谑笑,“可不是。”
心怀不轨者也不多,就七八家,既有官宦人家,勋贵世族,还有想跟魏国夫人攀交情的富贾大户。
这些人家分别物色了十几名合乎年龄的小娘子,有长得像清和郡主的,有长得像郡主夫君崔郎的,还有长得像魏国夫人自己的;有大家闺秀式,小家碧玉式,还有乡野村姑式的……足足闹了两个月。
裴恕之连连摇头:“魏国夫人不会放过这些骗子的。”
“当然没放过。”敬宣笑的幸灾乐祸,“不过她倒没为难那些小娘子,反而好好安置了她们,只将背后捣鬼的那几家好一顿收拾。贬官的,流放的,抄没家产的,有几个心思恶毒的还被砍了头,谁也没逃过。追根溯源,都是褚承谨不好,皇祖母自然要替魏国夫人出气。”
“好一场闹剧。”裴恕之转而又问,“既然这场闹剧已落了幕,你急着找我作甚。”
敬宣:“我想问你,我们要不要也找一找。刚好邓州府衙有几个空缺,若你有意,就安排几个自己人到那儿细细的找。”
“不用。”裴恕之毫不犹豫的回绝,“这件事处处透着古怪,先不要掺和进去。论玩心眼,我们三人捆在一起都不是魏国夫人的对手。”
敬宣苦笑,“你先别一口回绝啊,我也没想跟魏国夫人斗心眼啊,不过她年岁也大了,手底下那天罗地网的暗卫总要有个交代吧。”
“怎么交代?”裴恕之反问,“陛下连立储大事都没个交代,魏国夫人手中的势力又如何交代?何况她如今孑然一身,全无儿女亲族可需要担忧后路,待陛下百年之后她追随而去便是——她为何要提前交代手中势力?”
敬宣被说的哑口无言,半晌才道,“若湛你别瞪我,不是我贪图魏国夫人手中的势力,而是哪怕我府中山石挪了个地方,都瞒不过她。她的权势无处不在,又深受皇祖母信重,但凡她肯抬抬手,哪怕抬几寸呢,就能给多少人一条活路啊!”
刹那间裴恕之思绪惘然,仿佛记忆深处什么东西被触动了。他喃喃自语,“的确,只要她肯抬一抬手……”
一瞬后,他驱散迷思,冷静道,“不要横生枝节,如今一切就绪,还是照原计划来。”
敬宣神色一凛,“要动手了?行,我就装作全然不知,继续花天酒地了。”
三人不好密谈太久。
起身分别时,裴恕之与敬宣相对而立,彼此身量相近,便如两株毗邻生长的苍翠玉树般,不过裴恕之更清瘦些。
敬宣低声:“若湛,你回来了真好,我还当你想避一避呢。”
裴恕之拍拍他的肩头,“多谢你暗中照管我娘的坟茔。”
敬宣眼中露出一抹沉痛:“你跟我客气么。你娘还有坟冢可供祭拜,我娘至今尸骨无存。”
裴恕之拍他肩头,“好好孝顺你的姨父姨母——他们还在丁忧?”
凤临五年,信陵郡王年满十四岁,不便继续留在宫中,于是褚皇下令他离宫立府。
当时主动提出照管敬宣的便是他的姨母,紫微阁学士窦谈的夫人刘氏。
那年刘妃坐罪而死,父兄俱被贬官流放,好在没有牵连出嫁女。
刘家出事后,众多亲朋避之不及,但这世上既有见风使舵忘恩负义之徒,但也有窦谈这样宽厚君子。他既没休弃妻子,也没阻止妻子帮助娘家亲族。十一年前刘氏父母病故于流放地,他甚至亲自陪着妻子前去料理后事,扶棺回乡。
褚皇同意他们夫妇照料敬宣的日常生活之后,他们更对这外甥视若己出。有人参奏窦谈居心不轨,被褚皇一句‘窦卿是个仁厚君子啊’给堵了回去。
窦谈父亲去年病故,夫妇俩带着儿子儿媳们回乡丁忧。
提及此事,敬宣满脸孺慕之情,他在犟头倔脑的少年时代,能有窦谈夫妇的细心照料与温柔抚慰,也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他道:“我把宝珠也送过去了。”宝珠是窦谈夫妇的小女儿。
裴恕之笑出声,“她居然肯回到乡里?”
敬宣苦笑,“我宁可她在乡野闲着无趣,也好过在都城里凶险。”在他心中,早将窦谈夫妇当作了自己亲生父母,宝珠就是他的亲妹妹。
“即将风云变动,他们不在也好。”裴恕之轻叹。
敬宣一脸冷色,“若湛,我希望她好好活着,至少活到你我事成那日。若她轻易死了,该多无趣啊。”
裴恕之神色淡漠,“我亦如此。”
“若湛还记得唐学士临别时说,皇祖母最看重的三件事么。”
“自然记得——名声、权柄、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