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的一千张脸

朝不慵 2024-08-22 13:45:49

小时候读鸟山明的《龙珠》,一开始就有浓浓的亲切感。很明显,《龙珠》前期的设定和情节里,有非常多《西游记》的元素。

他们都叫孙悟空,都有如意棒,都是一只长着尾巴的猴子。乌龙对应的是猪八戒,小林对应的是沙和尚。一样有牛魔王,有火焰山,有芭蕉扇。一样是一段寻宝和冒险的旅程。

当然《龙珠》后面的情节方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完全与《西游记》不沾边了,但我们确实经常在日本的漫画、绘画、影视、故事传说中见到《西游记》的痕迹。比如手冢治虫就画过一部叫《我的孙悟空》的作品;《哆啦A梦》的长篇故事里也有一部《大雄的平行西游记》。

从唐诗宋词,到《西游》《红楼》,中国古代的这些文化作品和IP,在东亚是非常传播得开,很有影响力的。如果不是古代信息不通畅,传播能力不强,它们的影响力估计还要更大一些。

不过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留给现在和以后的人们一个机会,能不能让这些久经时间考验的IP逐渐走得更远,进一步扩大我们的文化影响力。载体也许是《黑神话悟空》这样的游戏,也许是电影,也许是漫画,也许是现在我们还不知道的某种新的形式。

近些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省悟过来,“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其实有非常多元素有强大的魅力和生命力,应该珍惜和延续下去。当然也并不是说自己的或古老的东西就一定是好的,判断一个东西是好是坏的根本标准,应该在于它是不是仍然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让我们变得更好。

像华为把他们的操作系统命名为鸿蒙,这取自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取得很大气,而且跟现实的背景非常对应得上。要是真能搞出一套自己的操作系统并且生存繁荣下去,就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

重新重视传统,使得一些经典的形象,经典的故事也被越来越多地再创作,放到荧幕上,比如孙悟空。孙悟空确实是我们的一个超级大IP,很有推广开去的潜力。因为其实放眼全世界,大家喜欢的东西是有某些共通之处的。

在我看来,孙悟空最大的魅力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强大的能力,他能腾云驾雾,会七十二变,他轻轻松松拿捏着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打败了一个又一个的敌手。

二是不论任何情况下,似乎只要有他在,就总能想到办法,总能解决问题。这种担当和勇气,是一种极度迷人的魅力。

《龙珠》里布尔玛评价另一个孙悟空的话,放到我们的孙悟空身上,也是适合的。

在被人造人蹂躏,除了特兰克斯以外,所有龙珠战士都战死了的未来,特兰克斯不理解地问她:“花了这么大的力气做时光机去找孙悟空真的值得吗,他真的有那么厉害吗?”布尔玛微笑着回答:“他确实很了不起,无论遇上什么事都能转危为安,他就是那样不可思议的一个人。他当时如果不得心脏病去世的话,世界就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很大程度上也是这样一个人,一离开他,取经团队就寸步难行,而一旦他回来,不论碰上的是什么妖怪,他总会想办法解决掉。

全世界所有的人,其实都喜欢这种强大的能力与担当的勇气,都希望自己多多少少成为这样的人,或交上这样的朋友。

孙悟空这个形象在历史长河里,其实是不断被调整,不断在变化的,这种调整和变化,也给我们如何使用这个IP,提供了一些思路。

《西游记》是吴承恩写的,但在吴承恩写西游记之前,故事的许多元素已经流传很多年了。

以孙悟空为例,猴哥这个形象起源自哪里,有很大的争议,学者们都争不明白。

中国古代的神话里,就有一个神猴,名字叫巫支祁。巫支祁本领也很高,力气大,一跑就能跑十万八千里,而且他也住在一个叫花果山的地方。是不是跟《西游记》里的猴哥很像?

但另一些人则认为,孙悟空这个形象来自于印度。印度神话里也有个神猴,叫哈奴曼。哈奴曼本事也很大,有火眼金睛,有四脸八臂,还会腾云驾雾。因为唐僧取经这个事本身有浓厚的佛教元素,而佛教是从印度传来的,所以认为孙悟空与印度的猴子存在牵连,也不是没有道理。

另有一些人考证了一些历史文物和绘画,发现玄奘西行的故事中,他的团队里,早就有这么一个猴形的徒弟了……所以《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这个形象,灵感和起源到底是哪一个,确实不那么容易说得清楚。

可能也并不需要说清楚,文化本来就是到处传播,互相影响的。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动因,就是我学学你的,你学学我的。爱自己传统的同时,也永远要有这种开放的心态,能够在需要时,吸收别人身上对自己有利的优点。

为啥说是“对自己有利的优点”?因为外来影响也不全是好的,也有时候是坑。要有足够的定力与消化能力,能够把好的吸收下来,坏的屏蔽掉。

说回孙悟空,不管起源于哪,这个形象在传播过程中,是在不断被改变的。比如巫支祁本来是一个阻挠大禹治水的反派角色,但老百姓在传播他的故事时,传着传着就把他修改成了一个好人。这说明那时候大家心里更希望这个有本事的家伙心地是好的,而不是一个恶人。

而印度那个神猴的故事情节传播到中国后,我们也没有照单全收,而是照着自己的心意不断去修改,改成自己更舒心、更认可的一个版本。

我相信吴承恩那个孙悟空,灵感的来源大概率是多方面的,大概率是吸收了多方面的元素,是站在他那个时代里,对这个形象做的一次总结和创造。但即使他白纸黑字写下了《西游记》,孙悟空这个形象还是在继续向前发展和变化。

有民间故事里的孙悟空,有《大闹天宫》动画片里的孙悟空。而下一个影响至深的孙悟空,毫无疑问就是1986年央视连续剧里,六小龄童所扮演的那个孙悟空。可能在今天大多数中国人的心里,天然想到的孙悟空,就是那副样子。

这一个孙悟空面目亲切,心地善良,行为调皮,少了许多妖性。他跟吴承恩的原著绝对一致吗?并没有,但他却是一代人更爱、更接受的孙悟空。

我从来不认为是否与原著绝对一致,是判断一个形象塑造得够不够好的主要标准。如果能够在原著的基础上,成功地再创造出让当代人更喜爱的形象,才是对IP最好的继承方式。

1986年之后,我们已经见到许多个不同的孙悟空了,今后还会见到更多。孙悟空注定会有一千张脸,属于一千个不同的时代。

判断他好不好的标准,不是他是否与1986年一致,或者是否绝对忠于原著。而应该是,他能不能比小说里那一个,比1986年那一个孙悟空让我们沉迷。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