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中的没良心炮,到底是什么炮?不要被电影电视剧忽悠了

文文研习历史 2024-03-25 09:13:39

淮海战役,亦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以60万对敌80万于淮河以北徐蚌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歼灭战。此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第二场战役。

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发起。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由华东、中原野战军全部主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阔区域内,对国民党军进行战略性进攻的大规模歼灭战。

淮海战役一共60万解放军对敌80万国民党军,在我方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奇迹是如何产生的呢?人们经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解放军能够打赢淮海战役,还真的离不开一门特别神秘的“没良心炮”。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解放军把一门门大炮往炸毁的工事里一开,然后大炮就完成了使命。其实这种大炮是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用得非常多的一种土制武器——“没良心炮”。“没良心炮”的正式名称是“飞雷炮”,是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缴获国民党军的法宝。

很多电影和电视剧都将“没良心炮”描绘的神乎其神,好似解放战争能够赢靠的就是这个没良心炮一般,可是如果“没良心炮”真的这么厉害的话,为何当时的野战军没有大规模的装备呢?如果他真的有这么厉害的话,我军的战士当时还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去缴获敌人的武器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没良心炮。

“没良心炮”又叫做“飞雷炮”,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的爆炸效果太震撼了——可以说是一种心理战术。飞雷炮爆炸时,声势特别浩大,国民党军的碉堡、工事里的人往往会被吓破胆,因此它的效果不亚于现在的宣传车。

别看它个头不大,杀伤力却极强。它的有效射程是120米,最远可以打到300米。最厉害的是,它的爆炸威力巨大,可以轻易地炸塌碉堡、工事,甚至把一米多厚的土层直接炸穿。

而“没良心炮”的出现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聂佩璋。

1947年8月晋东南战役时,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攻打山西解县,而对于我军来说当时威胁最大的就是城门口的几座炮楼。

我军自成军之日起在火力方面一直是一个短板,因为为了和敌人对抗,不得不采用游击战以及运动战等方式和敌人周旋,于运动之中寻找战机。

然而真正面对这种大规模的攻坚战,我军将士有时候还是有点力不从心,比起四野和三野来说,华北野战军、西北野战军以及中原野战军的情况更为窘迫。

当时时任11旅工兵连连长的聂佩璋奉上级的命令拿下这几个炮楼,面对这坚固的工事,我军战士一开始只能拿着炸药包往上冲。

然而敌人火力太密集了,我军无论怎么冲,都无法接近这炮楼,为此聂佩璋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解决办法。

聂佩璋在加入我军以前,曾经在东北讲武堂学习过,掌握了炸药包抛射器等工兵设备的制造原理,之后又在东北军铁甲部队当大队长,精通装甲和爆破技术,而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因为缺少攻坚等重武器,聂佩璋又亲眼见识过八路军战士用改造的“土炮”攻打炮楼。

为了尽快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聂佩璋和几个战士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方法:他们先是在地上挖一个朝向目标倾斜着的筒状深坑,在坑底埋上用于推送炸药包的黑火药,然后将炸药包放进去,利用火药的推力将炸药包抛射到目标点引爆。

1947年9月,聂佩璋带着“飞雷炮”首次亮相对着城墙一顿猛轰,仅仅几个小时,城门楼子就被炸出个大口子,解放军战士一拥而上拿下了县城。

淮海战役中,“没良心炮”立下大功。当时中原野战军军因为千里跃进大别山丢了很多攻坚的重武器,国民党军的碉堡、工事十分坚固,普通的迫击炮、掷弹筒对其根本无可奈何。

当时国民党第12兵团依托双堆集的有利地形构筑了大量的暗堡以及交通壕,构成了一道里三层外三层的防御体系。

这时,“没良心炮”就被引入了战局,战斗一开始,解放军180多门“没良心炮”就对敌人的阵地发起了攻势,在“没良心炮”的助力下,仅仅半个小时,解放军战士就摧毁了敌军苦心经营的工事群。

敌人怎么也不会想到,缺少重武器的我军居然有如此强大的火力。

由于“飞雷炮”对工事造成极大的破坏力,国民党军只要听到“飞雷炮”的声音就会心惊胆战。在解放军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怕枪林弹雨,就拍飞雷炮响。”可见,“飞雷炮”在当时的威力无与伦比。

由于威力巨大、制造简单、使用方便,“飞雷炮”在淮海战役中立下了大功,乃至之后的抗美援朝也依稀出现了他的身影,可是对我军来说,“没良心炮”也只是一种过渡武器。

虽然这种武器对工事、掩体破坏极大,但是它也有不少的弱点:

首先第一点来说,“没良心炮”容易炸膛,我们知道大炮发射是有强大的后坐力和冲击力的,“没良心炮”他的“炮管”是什么,是那种“汽油桶”,这种“炮管”的隔板密封不严,发射时候如果计算失误或者燃烧速度不同,那么就会导致发射落地后还需要燃烧一会才能爆炸。

这样发射炸药包,还没发射炸药包,汽油桶就爆炸了,这样原地炸膛的事情在当时发生过很多次,也导致了我军很多的指战员牺牲,所以“没良心炮”一般都只能让专门训练的工兵,让一个新手步兵直接去操作“没良心炮”,那简直就是不可能的。

其次,“没良心炮”的发射场地也很困难,电视剧之中经常有这么几个名场面,一个木架子架起一个45°角的铁桶,然后就能发射“没良心炮”了,对此我想说你是炸敌人还是炸自己,火药爆炸时候的那冲击力,你这汽油桶行吗?

事实上,“没良心炮”是有很严苛的要求的,在每次发射“没良心炮”之前,需前至敌前200米挖掘土坑,就比如《亮剑》之中李云龙打山崎大队那一幕,可是敌人不是傻子,不会乖乖的让你挖土坑,如果敌人顽强,也容易被敌步兵打反冲击。

至于为什么要在敌前200米,那是因为“没良心炮”的有效射程只有150米至200米,且这种“没良心炮”没有准头,采用的是抛物线发射的方式,发射出去之后掉到哪里那就只能一切看天意了。

由于要先挖土坑,方向固定,因而只适合攻坚,对付那种移动之中的敌人,“没良心炮”就显得很笨拙,所以用他来打步兵和坦克则显得很鸡肋。

淮海战役之中,中原野战军全军只有野炮2门,山炮42门,炮弹200余发,步兵炮只有4门,炮弹只有10余发,207门迫击炮,平均每炮只有1发多炮弹,所以只能采用这种“没良心炮”来打击敌人。

三大战役之后,我军的重火力装备得到了极大改善,也因此“没良心炮”也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可以说这是一种特定时期所产生的历史产物。

0 阅读:1

文文研习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