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凉州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大坎看历史 2024-09-29 15:15:25

凉州区地处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武威市中部,东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南连天祝藏族自治县、古浪县,西邻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北接永昌县,北抵民勤县。凉州区是国务院命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自古就是“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军事战略要地和“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的商埠重镇,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历代王朝都曾在这里设郡置府,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和隋末的大凉均在此建都,史有“五凉古都,河西都会”之称。凉州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 、水利部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农业部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历史沿革

凉州有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据考古证明,远在5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据乾隆时成书的《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记载:凉州在战国以前,是少数民族西戎部落的驻牧地。战国时期,凉州为月氏所占据。秦汉之际,匈奴占领了整个河西。匈奴统治河西走廊东端的是休屠王,休屠王在今凉州城所在地,修筑了姑臧城。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使整个河西走廊纳入西汉版图。元鼎二年(前115年),汉朝在河西地区开始设置郡县,先设武威郡和洒泉郡,到元鼎六年(前111年)又从武威郡中分出张掖郡,酒泉郡中分出敦煌郡,属凉州刺史部。汉朝武威郡辖10县,即姑臧、张掖、武威、休屠、揟次、鸾鸟、朴寰、媪围、苍松、宣威。汉武威县在今民勤县东北百余里处,姑臧(即现在的凉州区)原名盖臧,是匈奴语,因盖臧山而得名,后讹为姑臧。东汉时又将原属安定郡的鸇阴、祖厉和张掖郡的显美划归武威郡。姑臧一直是西汉时期武威郡的治所。

三国时,武威郡属于魏国,仍以姑臧为郡治。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置凉州,以姑臧(今凉州)为州治,并以安定太守邹岐为州刺史,这是武威为凉州治所的开始。当时的凉州共辖7郡,即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海、西平(包括湟水流域)。武威郡辖9县,即姑臧、宣威、揟次、昌松、显美、武威、祖厉、鸇阴、朴寰。西晋初年,晋武帝派勇敢善战的马隆任武威太守,郡治仍在姑臧,管辖姑臧、宣威、揟次、昌松、显美、骊轩、番禾7县。西晋灭亡,历史进入东晋。这一时期地方势力和少数民族贵族纷纷起兵建立政权,形成了“东晋十六国”的混乱局面,河西进入了“五凉”割据时期。“五凉”中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都曾建都于姑臧。北魏灭北凉后,姑臧仍为武威郡和凉州治所。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武威属西魏统辖,西魏被北周所取代,武威又属于北周。在此期间,凉州领10郡,其中武威郡领林中(由姑臧改置)、襄城2县。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初建凉、甘、瓜3州,分辖河西各县。姑臧是凉州治所,管辖河西东端诸县,到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改州为郡,姑臧为武威郡郡治,辖姑臧、昌松、番禾、允吾4县。隋末,天下大乱,伴随着农民起义,各地隋官乘机割据,称王称帝。大业十三年(617年),武威郡鹰扬府司马李轨自称河西大凉王,次年即皇帝位,建元安乐。公元618年,李渊建立了唐朝,李轨割据政权不到两年就灭亡了。

唐初,凉州仍沿用隋朝建置,姑臧为武威郡郡治。贞观元年(627年)唐分全国为十道,凉州属陇右道。景云元年(710年),设置河西节度使,治凉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凉州为武威郡,辖姑臧、神鸟、昌松、天宝、嘉麟5县。唐广德二年(764年),因“安史之乱”河西兵力内调,吐蕃遂攻入凉州,直到咸通二年(861年),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才率军收复凉州。但不到10年凉州又被吐蕃嗢末部占领。

从唐末到宋初,凉州居民多为吐蕃人,少数为汉人,他们自立政权,与中原政权保持联系。前期是汉人掌权,后唐时凉州地方官孙超遣人到京师(洛阳)朝贡,被封为河西节度使,其后李文谦、吴继兴、陈延晖、申师厚等都担任过凉州地方官。后周显德元年(954年),申师厚被逐,凉州地方政权落入六谷吐蕃之手。

宋朝建国之初,凉州政权掌握在六谷吐蕃折逋氏手里。后来西夏崛起,迫使六谷吐蕃向宋朝靠拢,请求派官到凉州任职。公元1036年,武威及整个河西被西夏占领,西夏在今凉州区设西凉府,统治约190余年。公元1226年7月,蒙古军队攻占西凉府,西夏守将斡札箦投降,蒙古占领凉州初期,仍沿袭西夏旧制,以凉州为西凉府。

明朝建立后,洪武五年(1372年),宋国公冯胜进军河西,赶走了元朝残余势力,废永昌路仍为西凉州,于洪武九年(1376年)置凉州卫。清初沿用明制,雍正二年(1724年)改卫为府。凉州府治所武威县(今凉州区),管辖武威、永昌、古浪、镇番、平番5县,清末设甘凉道,增辖山丹、民乐、张掖、抚彝。

民国建立以后,仍沿用甘凉道,治所在武威,下辖武威、古浪、平番、镇番、永昌、张掖、山丹、民乐、抚彝9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设立甘肃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县与道同,公署设于武威。民国三十年(1941年),张掖另设专员公署,第六专员公署辖县缩小,领武威、永登(平番)、古浪、民勤(镇番)、永昌5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设立武威专区,管辖武威、古浪、永登、民勤、永昌、山丹、民乐、张掖、景泰、天祝10县。1955年,撤武威专区和酒泉专区,设张掖专区。1961年分设武威、张掖、酒泉3专区。武威专区辖武威、古浪、民勤、永昌、永登、天祝、景泰7县。以后武威专区辖县有过多次变动,如将永登划归兰州市,将内蒙古阿拉善右旗一度划入武威,将永昌划归金昌市,将景泰划归白银市。至今,武威市辖凉州、古浪、天祝、民勤4县区。

1985年4月15日,国务院批准武威县改为武威市,经过筹备,于1985年6月19日撤县建市。2001年5月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武威地区,成立地级武威市。2001年7月27日县级武威市更名为凉州区。

行政区划

民国初期,武威县行政区划沿袭清末的四乡六渠。所谓四乡,即东、西、南、北乡。六渠即以水系划分为黄区(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金渠(金塔河水系)、怀渠(西营河上游)、永渠(西营河下游),渠下分坝,坝下以庄村组织保甲,实施行政管理。

民国24年(1935),武威县划分为12乡、2镇,即张义乡、靖边乡、古城乡、大河乡、白塔乡、大柳乡、金羊乡、永昌乡、双城乡、丰乐乡、西营乡、金塔乡、青云镇、龙门镇。乡镇以下设保甲,保有保长,甲有甲长,几个保合为一个联保,设联保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武威县设13个区,辖98个乡、11个街。1952年7月增设清源、河东两个区,调整了部分乡。1953年5月,又调整了部分乡。至此,全县共设18个区,共辖181个乡、12个街。

1955年11月,对县以下行政区划进行了适当合并,全县设11个区、1个镇,下辖80个乡、8个街。

1956年1月撤区并乡,将80个乡合并为40个乡。9月,区以下行政区划稍有调整,将铧尖、南山乡划归天祝县。全县共38个乡、1个镇。

1958年10月,又将38个乡改建为17个人民公社,保留城关镇下辖 12个街。

1961年5月,划小公社范围,17个人民公社划分为53个人民公社。为了便于领导,1964年12月,中共武威地委决定武威县设区工委9个,金羊区、永昌区、丰乐区、西营区、高坝区、大河区、清源区、黄羊区、张义区,并撤去石羊人民公社,将城关镇的12个街并为8个街。至此,全县共9区、52个公社、1镇。

1971年到1981年的10年间,县以下机构略有变动:天祝藏族自治县的祁连、旦马公社划归武威县,1982年2月又划归天祝藏族自治县。1980年3月成立黄羊镇,4月又在新开垦区吴家井成立吴家井公社。1981年 12月成立西关街。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1983 年改变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区、镇、乡成立了人民政府,并增设武南镇和新地乡。至此全县为张义区、黄羊区、大河区、清源区、高坝区、金羊区、西营区、丰乐区、永昌区9区,城关镇、黄羊镇、武南镇3镇,54乡,9个街道办事处。

1985 年县改市后,武威市撤区并乡,将原有的9个区、3个镇、54个乡并为7个镇、32个乡。

1990年,武威市共有7个镇、32个乡,即黄羊、武南、清源、永昌、丰乐、双城、城关7个镇,清水、大柳、古城、吴家井、金羊、羊下坝、下双、九墩、四坝、洪祥、永丰、怀安、金山、青林、新华、高坝、六坝、南营、长城、校尉、河东、谢河、庙山、二坝、东河、西营、金塔、松树、柏树、张义、中路、上泉32个乡。

1991年3月,成立九墩滩开发指挥部。10月,经省民政厅批准,将8个乡的体制进行分乡调整:金羊乡分为金羊乡、金沙乡;大柳乡分为大柳乡、双树乡、发放乡;羊下坝乡分为羊下坝乡、中坝乡;古城乡分为古城乡、韩佐乡;西营乡分为西营乡、红星乡;金塔乡分为金塔乡、和平乡;永丰乡分为永丰乡、五和乡;高坝乡改建为高坝镇。全市其余乡镇未变,全市共47个乡镇、1个指挥部。

1997年12月,金羊乡、和平乡改为金羊镇、和平镇,丰乐镇分为丰乐镇、康宁乡;撤销城关镇,将其所辖的东关、建国、和平、共和、北关、胜利、西关、南关、火车站、地质新村10个街道办事处合并为6个街道办事处,即东大街、东关街、西大街、西关街、火车站街和地质新村街街道办事处。

1999年11月,成立邓马营湖综合开发指挥部。

2002年2月,邓马营湖综合开发指挥部更名为邓马营湖开发指挥部。8月,永丰、洪祥、四坝、谢河、羊下坝、中坝、古城、红星、张义、发放10个乡进行撤乡建镇。撤乡建镇后政府驻地、行政区划、管辖范围不变,实行镇辖村体制。

2004年7月,撤销青林、南营、校尉、庙山、六坝、二坝、双树、上泉、中路、西营10个乡,并将其所辖村民委员会并入相邻的乡镇。具体调整为:青林乡撤并于丰乐镇;南营乡撤并于新华乡;校尉乡撤并于古城镇;庙山乡撤并于谢河镇;六坝乡撤并于高坝镇、武南镇;二坝乡撤并于黄羊镇;双树乡撤并于发放镇;上泉乡、中路乡撤并于张义镇;西营乡撤并于红星镇,同时更名为西营镇(镇政府驻朱家下湾)。从高坝镇划出新关村民委员会,东关街划出教师新村社区居民委员会,设立荣华街道办事处。

2007年2月,九墩滩开发指挥部更名为九墩滩生态建设指挥部,邓马营湖开发指挥部更名为邓马营湖生态建设指挥部。

2009年,全区共有19个镇,18个乡,2个开发指挥部,7个城区街道办事处,即武南、古城、永昌、双城、洪祥、四坝、金羊、中坝、羊下坝、丰乐、永丰、西营、和平、高坝、黄羊、谢河、清源、发放、张义19个镇,东河、韩佐、金沙、下双、九墩、金山、康宁、五和、怀安、金塔、柏树、松树、新华、河东、长城、吴家井、大柳、清水18个乡,九墩滩、邓马营湖2个生态建设指挥部,东大街、东关街、西大街、西关街、火车站街、地质新村街、荣华街7个城区街道办事处,449个村民委员会、3774个村民小组,33个社区居委会。

2015年9月6日,撤销金沙乡、怀安乡、松树乡、清水乡、下双乡、河东乡,设立金沙镇、怀安镇、松树镇、清水镇、下双镇、河东镇。2017年1月5日,撤销东河乡、吴家井乡、五和乡、长城乡,设立吴家井镇、五和镇、长城镇、东河乡撤乡改镇后更名为金河镇。以上4个乡撤乡改镇后,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至2017年底,凉州区有29个镇(黄羊、武南、清源、永昌、双城、丰乐、金羊、张义、谢河、古城、发放、西营、洪洋、永丰、羊下坝、中坝、四坝、高坝、和平、松树、怀安、五和、金沙、下双、东河、河东、清水、长城、吴家井)、8个乡(柏树、金塔、康宁、金山、九墩、韩佐、新华、大柳)、2个指挥部(九墩滩生态建设指挥部、邓马营湖生态建设指挥部),8个城区街道办事处(东大街、西大街、东关街、西关街、地质新村街、火车站街、荣华街、宣武街)。

2022年末,全区辖张义镇、黄羊镇、谢河镇、河东镇、武南镇、古城镇、韩佐镇、金河镇、高坝镇、新华镇、清源镇、清水镇、长城镇、吴家井镇、发放镇、大柳镇、金羊镇、金沙镇、中坝镇、羊下坝镇、下双镇、九墩镇、四坝镇、永昌镇、双城镇、洪祥镇、丰乐镇、康宁镇、五和镇、永丰镇、怀安镇、西营镇、金山镇、松树镇、和平镇、金塔镇、柏树镇37个镇,九墩滩生态建设指挥部、邓马营湖生态建设指挥部2个生态建设指挥部,东大街、东关街、西大街、西关街、荣华街、火车站街、宣武街、黄羊河街、地质新村街9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88.1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8万人,有汉族、回族、藏族、满族等36个民族。

大美甘肃欢迎您!

1 阅读:62

大坎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