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骑行挑车,3位“老骑手”爸爸告诉你,贵≠好,这些才关键!

成都儿童团 2025-04-09 18:01:46

带娃骑行一直是家长们最爱的户外活动之一,既锻炼身体又能接触自然。近几年骑行圈越来越“卷”,车的价格从几百到几万不等,给娃娃买装备甚至骑行服也挑花眼。

在挑选的时候要考虑哪些因素——选公路自行车还是山地自行车、弯把和平把有什么区别、折叠的好不好骑、贵的就是好的吗、哪些装备必备?

团长采访了3位经常带娃骑行的“老骑手”爸爸,最长骑龄23年,大家可以参考他们的经验。

● 受访者 :

@老蒋 户外爱好者,了解多种车型。骑行经验23年,带娃骑行4年

@刘鹏 生命在于折腾,自己动手组装。骑行经验15年,带娃骑行7年

@爱玩的皓爸爸(以下简称皓爸爸) 为了改善孩子斜视,长期坚持户外活动。骑行经验6年,带娃骑行2年

小孩和成年人选车的逻辑不一样,孩子在不同阶段,对自行车的需求差异更明显。

@刘鹏

小一点的孩子可以根据年龄选择骑滑步车或带辅助轮的童车。滑步车常见的轮径为10寸或12寸,带辅助轮的有12/14寸等,适合大部分3-6岁的孩子。

刘鹏的孩子3岁时,便开始接触滑步车。这种车没有脚蹬子,孩子通过双脚蹬地滑行来保持平衡。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平衡感和协调性得到锻炼,对后面骑自行车有一个很好的过渡。

@刘鹏

在不玩滑步车以后,一二年级时,她自然而然地就会骑自行车了。

皓爸爸的孩子刚开始骑的是带辅助轮的童车,这也是低龄孩子学习骑行的常见选择,能帮助他们在初期更好地保持平衡,克服对骑行的恐惧。

在孩子3-4岁的时候,皓爸爸尝试让孩子拆卸辅助轮,虽然一开始孩子有些抵触,但在不断练习下,4岁前他就可以独立骑行了。

@爱玩的皓爸爸

当孩子长到6岁左右,随着身高和能力的增长,滑步车和带辅助轮的童车就不再合适,此时便可以考虑更换为带变速功能的自行车,这样出去骑行爬个坡什么的也轻松一些。

但不是说6岁就适合几寸的车、10岁要骑什么样的。这个时候不能只看年龄,身高是选车的关键。

皓爸爸在孩子5岁时,给他更换成了20寸的童车。但是刚买时,车子对于身高119cm的孩子来说略大,孩子长到1.25米,才能轻松驾驭。

@爱玩的皓爸爸

刘鹏的女儿10岁,骑的是16寸的自行车;老蒋的儿子12岁,从9岁左右开始骑行,最初骑的是大行p18折叠车,这款车可以根据身体条件调车把和车座高度。现在他身高170cm,骑美利达的公路车要骑S号车架。

选车时,很多人光看尺寸可能不太懂,尺寸和车架是挂钩的,注意孩子身高和车架高度的适配性就行。大家可以根据他们的年龄和身高做个参考。

@老蒋

不过同样的年龄段,孩子的身体条件和运动能力不一样。而且每个品牌的尺码有差别,最好带孩子去实体店试骑一下,才能找到最适合娃娃身高的尺寸。

也可以像团长一样,先租一个带娃骑个半天,合适再买。

很多家庭买了自行车以后发现使用率不高,或者孩子不感兴趣直接丢在家里“吃灰”,可能就是没考虑好骑行的目的和场景。

首先不同骑行场景对自行车的性能和功能有不同的要求,在城市街道、绿道或者户外骑行需要不同类型的自行车。

@刘鹏

在买自行车时,不少人搞不清楚弯把/平把和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的区别,有些人甚至觉得买贵的就行。

老蒋以自己的经验来看,公路自行车适合平坦的路面,而山地自行车则更适合崎岖的山地路径。弯把利于降低风阻,适合竞速;平把操控更灵活,适合城市通勤与休闲骑行。

@老蒋

比如他以前自己去都江堰灵岩山骑行,在山里上上下下七八次,这时候弯把的山地车就会更轻松。

其次买车前第一考虑的不是品牌和性能,而是先搞清楚自己带娃骑行的目的:未来是自己单独骑还是亲子骑更多?是休闲骑还是运动锻炼?是只在家附近随便骑还是骑远一点?

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具体是买弯把公路车、平把公路车、山地车、折叠车也就自然有答案了。

@刘鹏

自己单独骑和带娃骑是完全不一样的,老蒋认为如果不是带娃追求速度,公路车其实不太适合小朋友,因为公路车要趴着骑,孩子们骑久了会比较累。而山地车轮子转得比较快,风速很大,骑远了孩子们会有点受不住吹。

在和3位爸爸聊下来,团长发现他们最后选择的都是折叠车。

@爱玩的皓爸爸

皓爸爸介绍了现在很多家长选择的“4+2”出行方式,即4个车轮的汽车拉2个轮子的自行车去远的地方骑车,他们选折叠车也是为了更方便运输。他骑了几年下来,感觉好的折叠车骑行感受一点不比全尺寸车差。

因为自己是高度近视,孩子有过斜视手术的经历,所以他一直愿意带娃去户外活动,希望做好远视储备,改善视力。

他们通常一周徒步或者爬山,一周骑行,轮着来,骑行长度一般在40公里左右。他认为男孩子都会因为爸爸的爱好多少受到影响,现在孩子也乐意跟着他去户外。

@刘鹏

刘鹏给孩子也选择折叠车的原因,一是放在家里的时候折叠起来不占地方,二是并不是所有家庭都住在绿道边上,而且根据规定12岁以下孩子不能骑行上公开道路,所以开车到绿道边上再下车去封闭道路骑行比较合适。

他小时候就因为爷爷喜欢鼓捣自行车,受大人的影响,也跟着在冬天骑过60km。他现在回忆起来觉得是件很美好的事,所以也希望能多带孩子骑行,带他见到不同的生活方式,给他留下回忆。

另外他感觉骑自行车时靠自己的双脚带来动力,不靠第三方却又比走路还要快的体验,是很自由和快乐的。

@老蒋

不过在大人的视角里,骑行可能是一种看风景的享受,但是小孩子大概不会有这样的感受。

老蒋带孩子骑行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一个月1-2次,一次四五十公里。为了让孩子骑得更有动力,他一般会约上孩子朋友的爸爸,有小伙伴的陪伴,孩子们甚至能骑完100公里。

在骑行过程中,他还会给孩子科普一些物理和数学相关的知识,比如力学、传动这些,孩子结合实际比较容易听进去。

@老蒋

如果家长们看下来觉得可以考虑折叠车,刘鹏推荐了大行的K3/K5,适合135cm以上的孩子,135cm以下的他推荐有动手能力的自己组装,因为市面上很多童车车架太高;老蒋推荐了大行P18的折叠车,类似的车价格在5000-15000元,质量和性能都比较可靠。

品牌和价格仅供参考,自行车的材质和构造也需要考虑。一般来说,铝合金和碳纤维是常见的材质,既轻量又坚固。同时车架的构造和焊接工艺也要研究看看,这些能确保车架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适合长时间骑行。

车选好了之后,形形色色的装备和配件,哪些必备、哪些没必要买呢?

皓爸爸给了大家一个建议:不要着急在买车的时候就各种买买买,有时候买回去发现根本用不了。

@爱玩的皓爸爸

他认为安全头盔、防磨手套和水杯架是首先必备的,其他配件可以带娃出去骑行两次后,自然就知道自己的需求了。根据娃娃自己的情况,不放心的话还可以购置关节护具。

刘鹏就没有给娃娃准备护膝,刚开始没有骑行头盔的时候他先拿滑板的187品牌的头盔给娃娃用了一段时间,虽然不及骑行头盔透气,但是护头是第一。家长们也要注意,头盔是重中之重。

@刘鹏

另外他还给孩子戴了护嘴的配件,因为孩子兴奋起来爱冲坡,有摔到牙齿的风险。

买装备时,没必要盲目追求顶配,很多配置对骑行的影响微乎其微。买对不买多,根据自己孩子的习惯和性格准备就好。

比如刘鹏认为骑20km左右,穿舒服休闲的运动服就好;老蒋要带娃骑四五十公里往上,就可以准备专业带护垫的骑行服。

@刘鹏

大家在环城绿道带娃骑行时,都发现上面骑行和步行的人很多,“飙”车的大佬也多,非常不安全。老蒋推荐给娃娃备一个反光背心,白天的时候也有效果,车多人多的时候,有总比没有好。

另外很多人认为坐垫越厚越舒服,但对于长时间骑行来说,其实轻薄的更合适。

刘鹏使用的蜘蛛坐垫,能更好地支撑骨盆里的两个骨头尖,减少骑行时臀部的疼痛感。这类坐垫价格在两三百元左右,搭配骑行裤能进一步缓解臀部的不适。

可以选择类似的中空透气座包 @老蒋

其他的像防风眼镜、GPS码表、后架、挡泥板等,家长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

▌ 皓爸爸推荐 :

● 天府新区的骑行绿道“wonder ride”。这是天府新区利用现有的一些公园绿道串联的一条骑行绿道。可以导航“三根松驿站”,那里也有各种单车租赁。皓爸爸带娃骑过三四次,一个环线下来40公里,距离适中,人少景美,全封闭式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爱玩的皓爸爸

● 邛崃的自行车高速绿道。单程15公里左右,终点是平乐古镇,还可以顺便逛下。优点是全封闭、景美、人少,但因为管理不严,时不时有摩托车和电动车路过,需要稍加留意。另外因为不是环线,所以也只能原路折返,需要提前规划好停车和吃饭这些问题。

● 大渡河绿道。皓爸爸把它称为川内亲子骑行的“天花板”。整个绿道沿着245国道修建,一边是国道一边是大渡河景色,路线起点位于大渡河龚嘴水电站附近,终点是峨边县城,绿道全程38公里左右。全封闭式管理,几乎没什么人,但也是需要折返线路才能回到自驾停车的地方。

@爱玩的皓爸爸

▌ 刘鹏推荐 :

南门郊野公园、天府公园、鹿溪公园环线。途径天府总部商务区、鹿溪河生态区等区域。人比较少,形成一个闭环,一圈大概40多公里。

@刘鹏

▌ 老蒋推荐 :

● 温江北林绿道。国际自行车赛道标准,从鲁家滩游客体验中心开始,经汪家湾花海,直至北林绿道与万春大道岔路口结束,全长65公里。

● 郫都区徐堰河。在水六厂的取水口下游,全线长约7公里左右,适合轻骑行,沿线会经过连接河两岸的成都首条“空中绿道”,水源柏条河和徐堰河湿地春天很漂亮。

● 灵岩山。不是传统的骑车路线,坡度大,适合高阶玩家骑行。从山脚开始骑到顶往返9公里。山里徒步的多,骑车的少,要注意行人。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