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上项目预报难度大
气象保障面临新挑战 除了冰上项目,这两天,亚冬会的雪上项目也陆续在亚布力赛区开赛。雪上项目对于天气因素更为敏感,而亚冬会期间,将由三级气象部门联动,共同保障赛事顺利举行。 为了做好第九届亚冬会的气象服务保障,气象部门已经在亚布力赛区新建了37套气象观测设备。由于室外比赛面临着大风、降雪以及极寒温度等众多气象因素的考验,对于承担着冬季赛事气象保障的预报员们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 亚冬会气象台副台长赵广娜: 首先,我们缺乏赛区的长序列历史资料,从2023年冬天开始,我们相继建设了9个自动站,在亚布力赛区实现了基本的气象要素——气温、风向、风速等——基本要素的观测,但是由于天气寒冷,传输设备经常被冻住。第二点,大部分预报员对山地的气候不是很熟知。第三点,亚布力赛区的山地地形比较复杂,给观测设备的建设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另外山地地形复杂,气象要素的变化也比较剧烈,预报员们对掌握山地的气象要素变化的规律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亚冬会气象台成立以来,先后有300余人次,到亚布力赛区进行实地探查,并且手持观测设备进行对比观测,从而了解局地的小气候的变化,了解山上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从而提高我们预报质量。 今年亚冬会的气象服务保障,由黑龙江省气象台、哈尔滨市气象台以及亚布力赛区气象台3个部分组成。对于赛会期间,还有哈尔滨冰雪旅游服务的需求,主要以黑龙江省气象台和省气象服务中心为主,开幕式及冰上项目的气象服务保障由哈尔滨市气象局承担,亚布力气象台则主要担任雪上项目的监测,且每种项目由3到5名专家专项服务。 亚冬会气象保障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办公室主任马旭清: 所以说我们这三地各有分工、各有侧重,但是我们都密切配合,每天至少两次进行专题会商。如果特殊天气,我们及时进行加密、进行会商,研判最新的天气形势。所以说我们是既分工又协作,能起到一个很好的1+1+1大于3的效果。 微型观测仪为摩天轮及采冰制冰提供支持 在这个冬季,除了迎接亚冬会以外,黑龙江也迎来了一年中游客最多的一段时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等景点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而面对较大游客量的集中出现,气象部门运用了新的保障方法,对室外设备能否正常运转进行监测。 走进冰雪大世界,在120米高的雪花摩天轮上,我们找到了一部装载着气象观测仪的轿厢。摩天轮运行需要在零下40到零上40摄氏度之间,且风速不大于每秒10米,这个微型气象监测设备装载在19号轿厢上,而它经过最高点时,可以监测气象要素变化的所有情况。 哈尔滨市气象服务中心主任韩基良: 摩天轮运营主管通过设立在控制室的气象显示屏获得实时数据,在出现不利于摩天轮运行的低温、大风、降雪、大雾等天气前,我们也会提前通知运营方终止摩天轮的运行,保障游客的安全。 事实上,这台气象观测设备只是气象保障哈尔滨冰雪旅游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哈尔滨市气象局为前期采冰、制冰及冰雪旅游保障,提供了全过程的服务。 哈尔滨市气象服务中心主任韩基良: 我们的气象服务对冰雪大世界实现时间轴全覆盖。在采冰期,提供松花江封江预报和未来28天气候趋势预测,助力园区安排施工进度。在建设期,提供气温稳定降至0摄氏度以下时间的预报和建设期未来10天预报服务,便于园区开始冰建筑施工。在运营期,提供天气气温、极大风速及气温高于零下10摄氏度、高于零下4摄氏度持续时间的精细化预报,提示园区采取相应措施应对。在闭园期,提供天气及气温风向风速变化曲线,园区按照冰景的融化程度和我们的预报,确定闭园时间。根据气象部门预计,亚冬会期间,天气总体良好,极端天气出现的可能性较小,但气温较低,气象部门提醒,近期气温波动频繁,昼夜温差大,户外活动请注意防寒保暖。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be6ea5bb4181d31c653683ac6b1ea49.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