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是列侯之后,仕宦多年,又当了一年巡盐御史,即使比不上贾府的豪富奢华,也绝对不至于“没钱”,更不可能他家的千金小姐,只有一老一小、老弱病残的两个仆人。远的不说,就是贾雨村任教之时,“只有一个女学生,两个伴读丫鬟”,伴读丫鬟还有两个呢。
编辑
那么,林如海为什么只派王嬷嬷、雪雁二人跟随黛玉进京?实在不行,把两个伴读丫鬟都带了去,再加上“自幼乳母”王嬷嬷,也比“极老”、“极小”、被贾母嫌弃的两个强吧?
嘿,这是你的看法。林如海这么疼爱女儿,又老于世故,难道还不如你想得周到?
编辑
#图文动态同步大赛#首先,要派去贾府的仆人,既不能太多,也不能没有。人多了,到贾府就会形成小团体,独树一帜,有自立山头之嫌。像薛姨妈“上京带来的家人不过四五房,并两三个老嬷嬷、小丫头”,也就是十来个男女仆人,已经是独立的团体了。黛玉要是也多带几个人,也形成自己的团队,那还让贾母怎么疼爱、亲近、照顾她?
送黛玉进京,就是完全地托庇于贾母,就必须取消自己的独立性。所以,不能多带仆人。
编辑
也不能不带,这个道理更明白:丫鬟是贵族小姐的标配,邢岫烟那么贫穷寒酸,还有小丫鬟篆儿(恰好和怡红院的小丫鬟同名)呢。黛玉岂能不如她?
说到这里,问题又来了:不能多带,也不能少带,几个才是恰好?难道两个可以,三个就不行吗?当初的“两个伴读丫鬟”,为什么不都带了去?
编辑
这个问题,《红楼梦》里也有答案。“慧紫鹃情辞试忙玉”时说过:“我如今心里却愁,他倘或要去了,我必要跟了他去的。我是合家在这里,我若不去,辜负了我们素日的情常。若去了,又弃了本家”:如果跟着黛玉回南,就势必与自己的父母家人分别。以紫鹃与黛玉的情分,“弃了本家”也是舍不得的。
编辑
那么,黛玉的这两个伴读丫鬟,是怎样的出身?是不是也有“合家在这里”的身世?如果跟着黛玉进京,是不是也会“弃了本家”而伤心?如果小丫鬟伤心了,先不说林如海是否慈悲体谅,她会尽心服侍黛玉吗?
编辑
带进京的雪雁,不知道是不是“两个伴读丫鬟”之一,但多半在贾府有亲戚关系。迎春出嫁有四个陪嫁丫鬟,王夫人、王熙凤连邢夫人都有陪房,“金尊玉贵”的贾敏嫁给林如海时,怎么可能没有陪房、陪嫁丫鬟?这些人在林家扎了根,成家生子,也许黛玉的乳母王嬷嬷就是陪嫁或陪房,也许雪雁就是陪嫁丫鬟的女儿。她俩的兄弟、叔伯、姨舅,根本就是贾府的世仆。
编辑
让我们再联想一下。春燕娘闹事被撵,央求袭人:“我是寡妇,家里没人,正好一心无挂的在里头服侍姑娘们,姑娘们也便宜,我家里也省些搅过。我这一出去,又要自己生火过活,将来不免又没了过活”。如果王嬷嬷也是丧偶的寡妇,在林家“将来不免又没了过活”,她是不是很愿意跟着黛玉进京,和多年不见的兄弟姊妹相聚呢?如果雪雁的父母已死,她是不是很愿意跟着黛玉进京,去投奔外祖和舅父呢?
编辑
《红楼梦》是文学作品,不是户籍档案,不会流水账似的写清每一个人的身世来历。但是以林如海的慈爱和周到,我们有理由相信,王嬷嬷与雪雁,一定是他精挑细选出来的、最有利于黛玉的人员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