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吗?在北京延庆的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里,保存着一封跨越83年的绝笔信:"朋友,让我们再会吧,在敌人的后方——游击队里!"这封泛黄家书的作者,是平北抗日战场上最年轻的烈士。就在上周,91岁的妹妹终于了却半世纪心愿,颤抖着双手将16封血色家书交到了纪念馆。

1939年4月7日,山东少年在信纸上重重写下:"爸爸,我要去中国最光明的地方!"这个叫高传纪的17岁少年,当掉最后一件棉被,徒步三千里奔赴延安。三年后,他作为龙赤联合县最年轻的区委书记,被日军狼狗活活咬死时,口袋里还揣着写给父亲的信。

"这些信纸都被父亲摸得发亮了。"烈士妹妹高云回忆,父亲至死都攥着儿子的信件。2016年,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儿媳的姐姐参观纪念馆时,意外发现展板上的"高传纪",竟与家族相册里的青年一模一样!当91岁老人终于见到哥哥的遗像时,她说:"原来您一直在这里等着我们。"
这些被岁月浸染的信纸里,藏着最滚烫的青春:
►"我当掉棉被换来盘缠,现在同学都叫我'光杆司令'"
►"新杂志《读书月报》请寄来,我们太需要精神食粮了"
►"民族已到生死关头,怕什么流血,说什么牺牲!"

如今这16封家书即将首次数字化公开。当00后网友看到19岁同龄人最后的笔迹,有人在评论区写道:"原来课本上'视死如归'四个字,真的有人用生命书写。"
素材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