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女士49岁,在2024年12月体检时,被查出双肺多发肺结节。其中,有一个1.1cm的混合磨玻璃结节被提示高危。体检医生建议魏女士到呼吸科或者胸外科复诊。巧合的是,当时医院正好有一个多学科会诊,呼吸科、胸外科和影像科的医生都在。
由于当时CT报告显示的情况并不严重,只提到磨玻璃结节伴有小空泡,所以魏女士没有多想,很是轻松地就去会诊室找医生了。可等魏女士一进入会诊室,气氛就截然不同了。三位医生一同查看片子后,胸外科的医生眉头紧皱,说幸亏魏女士来看了,这个结节不是个好东西,90%,甚至100%,就是恶性的,应该是早期。

当时魏女士直接懵了,清醒过来后,马上询问其他结节的情况。医生说,其他结节应该没有关系,要是存在肺内转移,那就不是早期了。接着,魏女士询问治疗方法,胸外科医生建议魏女士做微创胸腔手术,影像科医生建议魏女士可以先穿刺取病理或者消融。
当时,影像科医生说完,胸外科医生立刻表示不赞同影像科医生的观点,认为穿刺有可能导致癌细胞流出并植入其他地方。魏女士虽不太明白其中缘由,但心里默默标记了这个重点。然后,魏女士和医生表示要回家考虑一下。
当时,听魏女士说要回家,医生无奈地苦笑着说,这情况不能等,得赶紧手术。然而,魏女士深知任何重大决策都不能冲动,毕竟肺不可再生,所以她还是坚持要回去考虑。见魏女士坚持要离开,医生嘱咐说复查最好不要超过半年,也可以多去其他地方问问。

回家后,魏女士先是在网上搜索相关知识,同时准备前往河南省某三甲医院找专家问诊。当时,参考了网友的经验分享后,魏女士去体检医院刻了光盘,用一周的时间,看了三四位专家。
专家水平都很高,给出的建议一致,都说是初次发现,先消炎三个月后在复查,若变化不大就进行手术,因为影像显示有毛刺、空泡、胸膜牵拉等情况,这些都是不好的征象。回家后,魏女士就开始吃拜复乐消炎。
当时,魏女士买的进口的拜复乐,同样有副作用。吃药期间魏女士出现了轻微的皮肤瘙痒、关节痛水肿、恶心等症状。吃完消炎药之后,魏女士就带着一家人外出旅行、准备年货,忙忙碌碌却也很开心,暂时忘却了这件烦心事。

2025年2月份,魏女士去复查了,换了一家医院复查,做的是薄层CT。结果检查显示,结节从11mm变成了9×8mm。这样的话,即便不同医院的机器可能存在测量误差,也依然符合手术指标,不良特征也依然存在,依然需要做手术。
决定做手术后,魏女士看到很多网友分享,得知北京、上海有不少国内顶尖的胸外科大咖。起初魏女士也想过去北京、上海手术,后来还是决定在本地。原因主要是,魏女士经过问诊和查阅资料了解到,即便手术,这也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手术。
魏女士觉得河南省的医疗水平虽然在全国不算顶尖,但人流量大,医生见的病例多,做这个肺结节手术应该是没问题的。另外,魏女士看网友分享说即便是微创手术,术后也很疼,恢复需要时间,去北京、上海手术,不利于后期恢复。

所以综合考虑后,魏女士决定,如果需要手术,就线上问诊,在当地手术。手术之前,魏女士线上问诊过上海的专家,专家比较保守,认为可以随访,也可以切除。但魏女士觉得既然要切就别等了,以免夜长梦多。
于是,魏女士就入院做了手术。手术医院是河南郑州的某医院,手术过程一切顺利,术前检查两天,术后观察四天就出院了。手术费用经医保报销后自费是1.6万,病理结果正如各位大咖和当地医生所预测的,术中和大病理显示都是微浸润腺癌,魏女士觉得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