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55大授衔”后,解放军中曾经有过一段牢骚,有将领觉得自己比同辈、后辈的军衔低了。还有人觉得政工军官的军衔过高,他们不应该超过军事将领。
在评衔里,唯独有一种人无人质疑,他们不带兵,但军衔都不低,这就是解放军的“情报将领”。如李克农一生从未带兵,但名列上将第四,军内人人心服口服,还有人说“评得低了”。
“情报战”是我党、我军从第一次革命战争时就重视的工作,从反围剿到长征、陕北反包围、抗战、解放战争,“情报战”可以说决定着中国革命的生死存亡。
没有那些打入老蒋系统内的情报员们努力,红军可能在30年代就面临倾覆之灾。比较著名的红色特工有黄慕兰、胡底、朱枫、郭汝槐、沈安娜等,官方和民间都有很多他们的故事流传。
随着近些年谍战剧的流行,红色女特工沈安娜的传奇也开始被全国人民熟知。
沈安娜的故事没有多少刀光剑影,但她的传奇色彩一点不亚于其他红色特工。
她曾是国民党的一名王牌速记员,给朱家骅、老蒋、宋美龄等人服务多年。每当南京政府开大会,她就在会场上记录情报,然后再想办法秘密运出。
沈安娜潜伏十几年,做事滴水不漏,周总理评价她为:“掐着老蒋脉搏的人。”
那么,沈安娜其人有什么故事?她在敌巢的工作又有多精彩?沈安娜后来过得如何?
【一】一场逃婚,让沈家姐妹加入中共沈安娜的名字开始被社会熟知,是在1989年后。
这一年,国安部为广大革命时期的情报工作者补发荣誉证书,直到这一刻,很多默默无闻的情报工作者才走上国家的领奖台,为革命岁月盖上军功章。
在被国安部嘉奖前,沈安娜的家人都不知道母亲年轻时曾是情报员。
沈安娜本名沈婉,江苏泰兴人,1915年出生在当地一个传统大家庭。沈婉的家族在当地很有地位,祖辈当官,父亲、伯父也都有功名在身,要不是清朝灭亡,他们还能混上一官半职。
民国初年,沈家已衰落,整个家族被迫抱团取暖。家里的姑婆们都让女孩子裹脚,好在沈婉的父母比较开明,不让沈婉姐妹裹脚,还愿意让女孩子读书。
沈婉在家乡读完了初中,1932年她17岁时,跟着逃婚的姐姐一起跑到了上海生活。姐姐沈珉当时19岁,被许配给家乡大户人家的少爷,但沈珉不愿意嫁给素不相识的人,所以整天闷闷不乐。
出嫁前,沈珉和沈婉一起带着私房钱出逃,去上海找亲戚落脚。后来沈家只能把亲事推掉,为了防止家里长辈继续为难两个孩子,父母索性让沈婉姐妹在上海读书。
沈珉在“务本中学”上学,沈婉则在上海的“南洋高等中学”上学,这都是上海最好的中学,里面满是达官贵人的子弟。
但在“南洋高中”读了两年后,沈婉和姐姐都遇到了经济问题,因为家里情况不好,已供不起上海的高额学费。
沈婉最终选择转学,去了当时流行的“速记学校”,这里培养速记员,半年到一年毕业。政府当时很缺乏这种岗位,就业不成问题。
沈婉在“炳勋速记学校”读了半年书,她在速记方面很有天赋,是学校的优等生。毕业时,她最快能一分钟速记近二百字,这个速度已经能赶上工作多年的老手。
当时姐姐沈珉在上海谈恋爱,她的爱人叫舒曰信,是一名共产党员。舒曰信和好友华明之是“南洋高中”的学生,他们先认识了沈珉,后来认识了沈婉。
沈婉接触了舒曰信和华明之,大家都喜欢先进思想,舒曰信介绍了社会主义思想给沈家姐妹,两姐妹很快成为坚定的革命者,一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舒曰信的介绍下,沈婉在1934年成为“中央特科”的成员,当时她的速记能力出色,刚被浙江省政府招聘走。
沈婉这时改名为沈安娜,代表自己在加入中共后获得新生,但她在工作中依然以沈婉为名。
进入浙江省政府后,沈安娜靠出色的速记能力得到领导的青睐,省主席朱家骅对这个小姑娘很信任。
借着身份,沈安娜从1935年开始通过华明之送出情报,内容包括国民党内部的会议纪要,各种文件的抄录,以及沈安娜在工作中听到、看到的有价值内容。
也在这一年,沈安娜和华明之结为夫妇。两人在外人看来是一对普通小夫妻,华明之则在浙赣铁路局上班,平时夫妻二人聚少离多。
在暗地里,沈安娜和华明之其实是中共上海组织的重要眼线。截止1937年,两人送出多封高价值情报,朱家骅桌子上的文件和演讲稿,几乎一封不漏地出现在中共中央的桌上。
【二】老蒋在上面说,沈安娜在下面记抗战爆发后,东部地区沦陷,上海、浙江都成为战区。
沈安娜跟着浙江政府西撤,先到了湖北的山区,后来进入武汉。
在武汉期间,沈安娜在八路军办事处见到了董必武,董必武肯定了沈安娜和华明之夫妇的成绩,让他们夫妇先回家等待消息。
随后,周恩来的妻子邓颖超找到了沈安娜夫妇,她带来党中央的消息——中央希望沈安娜能继续以速记员身份,为延安搞情报。
1938年末,武汉会战结束,老蒋带着国民政府从武汉撤往重庆。
沈安娜也带着任务前往重庆,找了老上司朱家骅。适逢乱世,很多年轻人都希望能在政府里找一份工作过日子。
沈安娜上门拜访朱家骅,朱家骅对业务能力突出的沈安娜印象深刻,专门给她写了入党介绍信,而且是“特办”。
这种级别的入党介绍手续,要经过三名“中央委员”推荐,属于最紧急,也最有含金量的申请。沈安娜加入国民党后,证书上的入党介绍一栏有“特”字,这就是她的护身符。
在重庆期间,沈安娜依然以速记员身份工作,她的工作能力越来越受到国军上级认可。
和一般的速记员相比,沈安娜胜在字迹清晰,而且排版合理。她可以按照文意分段,在极为紧张的时间里,写出易读、美观的会议记录。
很快,重庆各种大会上都有沈安娜的影子,后来甚至一些文件直接就让沈安娜代笔,她得以接触到大量一手资料。
1939年初,国民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在重庆召开,沈安娜被钦点为会场速记员。当时老蒋在台上讲话,旁边奋笔疾书的速记员就是沈安娜。
在会上,老蒋的前辈,国民党大佬张继说:
“你们要小心,共产党就在你身边,你还不知道呢!”这话在会场引起了争议,老蒋生气得拍了桌子,而旁边的沈安娜面不改色。
沈安娜在重庆时期,搞到了秘密印发的《防共办法》《共党处置办法》两个文件。这两个国民党内部文件对中共提早预防国共摩擦,以及后来曝光老蒋的“内战阴谋”有特殊意义。
1942年,沈安娜的对接上司徐仲航暴露,不少潜伏在重庆的中共党员被捕。由于沈安娜和徐仲航有信件来往,曾被中统特务上门调查。
特务上门发现,沈安娜家两个大人、两个孩子住在十几平米的小房子里,家里生活拮据,甚至曾找徐仲航借钱,不禁打消了一半疑虑。
中统虽然还是怀疑她是共产党特务,但沈安娜展示了自己的“特”字党员证,她家中还挂着于右任等人的墨宝,而调查员早就听说沈安娜是朱家骅手下的人,也不敢轻举妄动。
加上沈安娜平时做事滴水不漏,人缘也好,中统几次调查没有什么发现,最后不了了之。
不过,虽然上级的联络断了,但沈安娜夫妇还是在收集情报,哪怕情报过期销毁,她也一丝不苟地干了三年。
到了1943年,朱家骅把沈安娜推荐给了宋美龄。
在那之后,沈安娜给“国母”服务了几个月,获得宋美龄的称赞,这大大提高了沈安娜的地位。后来凡是有政府大型会议,她几乎是国民政府速记员的唯一人选。
【三】周总理:她按住了老蒋的脉搏直到1945年抗战结束,在10月初的一个晚上,地下党员吴志坚重新找到了沈安娜夫妇,这条断了三年的线被重新连上。
1946年内战爆发,沈安娜继续从南京政府内部送出情报。这些情报包括老蒋调兵遣将去东北,以及围攻陕北苏区的军事部署,对解放军打破军事包围有很大意义。
1948年4月,解放战争即将进入决胜阶段,老蒋在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开会,在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坐在他三个身位旁的就是速记员沈安娜。
当时记者拍下了现场的照片,这张照片成为沈安娜情报生涯的证明。
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开始,沈安娜和华明之夫妇本来计划南下,继续去做情报工作。但中央传来消息,沈安娜夫妇不用南下,即刻前往上海准备和中央接头。
沈安娜和华明之赶紧收拾行李,和孩子一起离开南京的人潮,坐上前往上海的轮船。当时很多蒋派的同事和朋友问他们为什么要去上海,沈安娜夫妇只是说:“我们要回家!”
沈安娜夫妇抵达上海后,南下接收上海的陈毅接见了二人。
由于他们二人是周总理提过的重要情报员,是“按住老蒋脉搏的人”,受到解放军的特别保护。之后,作为情报人员的沈安娜被编入解放军序列,随后脱下便装,第一次换上解放军的制服。
沈安娜和丈夫被授予“解放勋章”,在新中国成立后,两人北上北京,编入新成立的国家安全部。沈安娜继续在国安部门发光发热,和丈夫搞情报鉴别和文案工作,一直干到退休。
对于家里的晚辈们,沈安娜和华明之夫妇一直给他们爱国主义的教育,但很少提起自己当年的事业。
令人欣慰的是,华家的几个孩子都学业有成。而华明之和沈安娜退休后安居北京,除了80年代被国安部授予特别贡献奖之外,很少在媒体上曝光。
2003年,华明之去世,沈安娜开始了7年的独居生活。
后来,她的故事在一些政府报纸和杂志上出现,引来记者们登门拜访,还有剧作家、纪录片摄制组来拜访,要把她的传奇经历放上大银幕。
当时沈安娜虽然年近90,但记忆力惊人,对当年潜伏的细节如数家珍,她的访谈记录是研究革命时期地下党工作的优秀史料。
2010年,沈安娜在北京去世。在弥留之际,她梦回年轻时,嘴里总是念叨“抓人了,抓人了”或者“从后门走,我暴露了”。
沈安娜去世后被安葬在八宝山烈士公墓,她的故事则在各种谍战文艺作品里传开,有网友称她为“女版余则成”,但更多的人愿意称她为“谍战玫瑰”。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沈安娜:“按住蒋介石脉搏”的红色女谍》吴皓
2.《“谍战玫瑰”沈安娜》廖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