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声烛影的真相只有一种

子玉史院吖 2024-11-09 16:01:40

文 / 子玉

宋太宗赵光义绝对不是以正常的继承秩序合法即位,但他却是太祖驾崩之后大宋皇权最合适的接棒者,关于斧声烛影的真相江湖上版本很多,但不管怎么说,太祖之死,光义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晚,匡胤在和弟弟光义喝了一顿酒之后于睡梦中驾崩,年仅五十岁。二十一日,光义以皇弟的身份晋级为大宋的“官家”,登基称帝。

对于太祖之死,《宋史》的记载则是没有任何情绪张力的平铺直叙:“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

越是简单记载,越是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这就是匡胤之死为什么会成为历史上持续被热烈讨论的事件。

对于太祖之死,我们先不必急于找答案,先分析几个事实。首先,谁是最大的受益者谁的嫌疑就最大。显然,太祖驾崩之后,光义才是最大的受益者,成为大宋王朝的二世皇帝,作为最大的受益者,他理论上是太祖之死的最大嫌疑人。

再说光义即位之后的一系列事件。开宝九年(976)十二月二十二日,光义突然宣布,改元“太平兴国”。按照常理,光义要将“开宝”的年号用到976年年底,但光义却在此年即将结束的时候突然宣布改元,一点等待的耐心都没有。

只能说,此时的光义是急于去太祖化,至于他为什么急于去太祖化,则肯定是因为江湖上的传言对他不利:有关太祖之死、有关他以皇弟的身份继位...

面对汹涌的流言,光义只能赶紧将太祖的痕迹抹去,迅速切换到自己的时代。同时,光义还采取扩大科举取士的方式打造天子门生,在人事层面去太祖化。当然,太祖时代的老人也被光义进一步边缘化,文有赵普,武有张永德等人。

如果光义足够干净,用得着如此急切地去太祖化吗?

在去太祖化的同时,光义还对皇位的威胁者进行了物理消灭: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军遭遇了高粱河之败,光义也差一点上了阵亡名单,由于太祖之子德昭请求皇帝落实将士们攻灭北汉的封赏遭到了光义的呵斥,回去之后就自杀了,年仅二十九岁;太平兴国六年(981)三月,德昭之弟德芳在睡梦中死亡,年仅二十三岁;随后,皇弟廷美被光义以谋反的罪名免去了开封府尹的职位,降为涪陵县公,流放到房州,最终郁闷而死,年仅三十八岁。

如果德昭之死是情绪激动,一时想不开,那么德芳和廷美之死又作何解释呢?还有,德昭之所以如此,肯定是情绪的长期积累,是他和光义之间极度敏感的关系造成的。

为了掩盖德昭死亡的真相,史书还歪曲事实说德昭是吃肥肉过猛导致死亡的,这也太不讲究了吧。另外,廷美之所以被打击也是因为皇弟、开封府尹的身份:皇弟的身份有助于他按照兄终弟及的说法接光义的班;开封府尹是当时公认的储君之选。

总之,不管采取什么手段,对于光义帝位的威胁者都莫名其妙的盛年而死,光义再也不用担心有人觊觎他的帝位。

要知道,光义即位之后可是给了这几个人种种特权:太祖和廷美的子女全部称“皇子”“公主”;廷美和德昭上朝的站位在宰相之前。

如今来看,这也不过是光义初即位时稳定人心的手段而已。

就连太祖的宋皇后也被光义忌恨。至道元年(995),宋皇后去世之后,光义不仅不允许大臣们去祭拜,还将宋皇后的棺材在普济佛舍中停了三年才下葬,而且还不是以皇后之礼。

为什么光义忌恨宋皇后,原因就是宋皇后在太祖驾崩之后曾想让德芳来继位。

宋皇后曾有意让德芳继位

图源/剧照

想想,如果光义是太祖钦定的储君,宋皇后不可能作出如此行为的。这也是光义非法继位的证明之一。

另外,光义还想通过积累军功来稳固皇位,因此才有了两征幽云的战争。只不过,两次都是惨败,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还进一步消耗了他仅有的威望。

还有,他又和赵普合作,抛出所谓的“金匮之盟”来论证自己即位的合法性。一个自己曾经想杀掉的人,如今却成了政治上的合作伙伴,光义之所以如此,只能说他心里有鬼,迫切需要给舆论有个交代。

种种迹象都指向一个事实:光义即位没有合法性的支撑。既然光义即位非法,那么太祖之死就值得怀疑了。

那么太祖之死的真相到底如何呢?

先说江湖上传播最广的“斧声烛影”版本,说是光义在酒席现场用斧头劈死了匡胤,当时的宫女还听到了里边的动静呢。

这显然是个国际玩笑。因为,太祖一生戎马,不仅身体素质极好,武功也是高层次的专业选手,他打了那么多胜仗,还自创了一套“太祖长拳”就已经能够说明问题,光义那点水平,怎么可能是太祖的对手。

再说,所谓的斧头不过是宫中的礼器,是用玉做成的,光义显然不可能将其作为行凶武器。

就算光义是用斧头行凶,那么太祖的身上肯定有伤,但根据北宋僧人释文莹在他的著作《续湘山野录》里记载,太祖驾崩之后,光义还带领群臣瞻仰了太祖的遗容,太祖的尸体就像刚洗过澡一样。

释文莹和北宋皇室来往频繁,颇知道一些宫廷秘闻,其说法应该可信。

所以,“斧声烛影”的说法根本就站不住脚。

而且,“斧声烛影”的原创正是释文莹本人。据他在《续湘山野录》中记载,十月十九日夜晚,匡胤和光义哥俩喝酒,宫人远远望着,光义在中途好几次起身好像要推辞什么。

光义在饮酒的过程中曾频频避席

图源/剧照

喝完酒之后,太祖还来到殿外,用玉斧戳雪,并对着光义说“好做,好做”,完了就直接回去睡觉了。那天晚上,宫人们能清晰听见太祖的呼噜声。

可见,“斧声烛影”的原创作者都没敢说太祖是被光义砍死的,只是传言在江湖上传播的过程中为了迎合底层大众的心理需求就被不断加工,最终彻底失真。

本质来说,“斧声烛影”传闻也是历史层累制造效应的结果。

但即使如此,光义还是脱不开嫌疑,因为他毕竟是太祖之死的直接受益者,且物理清除了所有皇位的威胁者。对于此,司马光在他的另一部著作《涑水记闻》中给我们留下了重要的线索。

太祖驾崩之后,宋皇后派宦官王继恩通知德芳进宫以继承皇位,但继恩却直接跑去了光义的府中,继恩在到晋王府门口时看到了医官程德玄。此时,作为医官的程德玄守在晋王府绝对不符合常理,只能说,光义在等待什么。

最大的可能就是,光义联合德玄配置了某种秘药,完了光义在饮酒的过程中悄悄给太祖下毒,然后又离开故意制造不在现场的事实,回去之后,他就焦急等待来自宫中的消息。

这也就解释了德玄为什么守在晋王府的原因了。而且,继恩和德玄在光义即位之后都享受了政治红利:继恩后来做了剑南西川的招安使,执掌一方军权;德玄后来也做到了地方刺史的高位。

最重要的是,德玄在为官期间有严重的作风问题,光义竟然也是视而不见。很难说他们之间此前没有过某种合作。

史书记载,光义最擅长毒杀政治对手,南唐后主李煜就是被他用牵机药毒杀的。

所以,太祖被光义毒杀也极有可能。

但这毕竟没有有力的证据作为支撑,太祖之死还有其它可能。据学者考证,赵氏家族有某种遗传病,释文莹形容太祖睡觉的呼噜声如雷霆就能说明,太祖很可能患有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加上他又爱喝酒,存在猝死的风险。

关于匡胤好酒历史上有明确的记载,就连他自己对嗜酒的行为都非常反感,有可能他的身体只是外强中干罢了。另外,《续资治通鉴长编》中也有太祖“不豫”的记录。

说明太祖是存在猝死的可能的。

有道是,自己的身体自己最了解,有可能匡胤在去世之前已经有了某种预感,所以才会召光义入宫交代后事。因为,此时的大宋储君只能是晋王光义,如果匡胤将皇位传给儿子,不是被藩镇颠覆就是被光义取代,还不如直接交给光义,这样还能保证大宋王朝的赵氏基因。

要知道,阴谋拥戴的惯性此时依然存在,直到宋真宗朝还发生了这样的事呢。而要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就只能将有能力、有威望、有强大基本盘的晋王光义推上前台。

这就是匡胤为什么在雪中一边戳雪一边对光义说“好做,好做”的原因。这是对现实无奈的一种情绪宣泄,也有可能是希望光义将来将皇位传回自己一系,或者让光义善待自己的子孙。

根据《宋史》的记载,继恩之所以直奔晋王府就是因为,他是在执行太祖的意志而已。宋皇后在看到光义进宫之后也是大惊,赶紧说:“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

如果不是太祖的意志,宋皇后哪那么容易就能轻易就范?

另外,太祖有意传位光义还有一个细节可以作为证明——太祖生前曾经向光义推荐过一个叫张齐贤的人,交代此人是个人才,光义即位之后一定要重用。

太祖曾给光义做过人事方面的交代

图源/剧照

总之,匡胤非常明白一点,自己身后,大宋的权力格局绝对不会按照他的意志发展。

但光义依然脱不开嫌疑。首先,太祖之前任命光义为开封府尹并爵封晋王是特殊情况下的一种特殊做法,是为了削藩而有意抬高宗室地位的行为。当削藩、集权、统一的工作都告一段落之后,光义的历史作用也就越来越小,此时,匡胤是倾向于将皇位传给儿子的。

太祖为什么要迁都,就是为了避开光义在汴京的势力,利用分配权打造皇帝的直属势力并重点培养儿子。

可以肯定,太祖此后肯定会逐步弱化光义的权势,再来一次削藩行动,给儿子继位扫清障碍。

光义肯定敏锐地捕捉到了太祖的心思,不管是出于自身安全还是冲刺皇位,光义都有必要作出回应,于是就有了太祖暴亡的事。

本质来说,太祖之死、光义即位,是五代藩镇冲击皇权成功的最后案例。

光义的行为不仅是生存危机的倒逼,更是皇权诱惑之下的冒险行为。

总之,由于真相在第一时间就被掩盖,所以后世的所有论证就只能是猜测,因为,历史本来就没有真相。说实话,我们如今所认为的许多历史定论极有可能都不符合历史事实。

因为,史书只会迎合政治,为现实服务,真相根本就不重要。再加上各种文化属性的群体内心的需求是不一样的:精英阶层喜欢从政治层面论证历史;底层民众总想将历史事件定义为八卦。

在层累效果下,历史就越来越偏离其本来的真相。

如果非要找一种客观的说法,那么《辽史》的态度最符合这个调性:“十一月丙子,宋主匡胤殂,其弟炅(光义)自立,遣使来告。”

不管真相如何,总之光义是自立为帝的。

值得一说的是,在靖康之难中,光义的子孙几乎被金人团灭,而高宗赵构唯一的儿子还死于兵乱,赵构自己更是失去了生育能力,于是,皇权又神奇地回到了太祖一系中。

用因果论来分析,要么是光义谋害太祖上位,要么是光义没有践行诺言在完成过渡之后将皇位还给太祖的子孙。

总之,斧声烛影的真相可能永远都是模糊的。

0 阅读:54
评论列表
  • 2024-11-09 19:08

    赵光义是晋王加开封府尹,这在五代就是继承人的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