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周的周三固定活动,因为孩子们学校的活动主题,我们也就顺应改变了主题。实话吧,学校组织活动的初心,其实蛮不错的,只是执行的结果呢。学校和家长心里应该都是明镜儿一样吧。
这倒也给了这些孩子们一个机会,我本以为经过一次活动的引导,他们能够回到家里尝试自己去完成一个作品什么的。嗯,也是我想多了。现在的孩子们真的好忙的,哪里来的这么多时间呢。所以,去网上买现成的套件组装,是最节约时间的方式吧。

这次,我们要完成一个小工程,制作一台玩具投石机。它的工作原理和我手里的玩具其实是一样的。

都是把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装置,只是机械结构不同而已。

为了节约时间,我把投石机的一切材料都准备全了。为什么这样呢,要知道,虽然是一台小小的投石机,要让孩子们自己去找到想要的材料,最后真的能够让孩子独立完成,而且能够工作的话。我的观察是大概率是绝大多数现在的小学低段的孩子做不到的。
这个时候,家长或者引导者就很重要了。喂给他们现成的材料当然是最方便的,也是最节约时间的。结果呢,当然孩子就成为了一个组装工。
这也像学了一加一,回家再写很多次一加一一样吧。

我虽然也投给他们了材料,在有限的时间里,也是希望他们不要完全成为组装者。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创造一个新事物的过程。

我教孩子们重复使用扎带,因为大多数人认为,这是用剪刀直接剪断的。这就失去了,让孩子们观察这一非常棒的小物件的机会,要知道,从古代至今,绝大多数时候,绑住事物,都是用的绳子。直到扎带的出现,很多时候,用扎带可就方便得多,而且绑得更加结实。
可是这东西为什么会这样工作呢,真正知道的人不多吧。关键是谁关心它为啥会这样工作呢,会用就可以了吧。

我用来组装投石机的这些材料,就是我日常收集的。要实现一个装置的时候,就可以随心地找到想要的材料。也因为这些材料是日常生活中收集的,所以,它都是孩子们熟悉的事物。当然了,这些所谓的熟悉是孩子要愿意观察周围事物的条件之下哈。
这次用到的材料是,两个冰箱支撑架、一套小黑板的支架、一根直柄伞骨、两条拉力器皮筋、扎带若干、还有一把饭勺,就这些啦。

边和孩子们讲一些力学结构,一边相互配合组装。

不要看这么一根简单的扎带,要使用好它,也是不容易的事情。

三角形俱备力学稳定性,为了让我们的基础结实稳定,所以,我们要固定出三角结构。

这种稳定的感觉,只有在一次一次的亲自实践中去感受,而不是背下一句话: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本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不过现实世界总是有抽象出它的原型。这些原型就是数学与力学在工程上的应用对像。

对于小朋友来讲,越是这样可以亲自感受到的事物,就越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也更加能够让他们能够通过直观的感受去理解它背后的原理。

到这里,我们的装置也就完成了。

那就排起小队,开心的体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