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特朗普特使”的美国蒙大拿州参议员戴安斯,已经结束为期3天的访华行程低调回国。在北京参加高层发展论坛的这几天,他得到的待遇不可谓不低,可直到临走前,戴安斯还是没等来中方领导人的接见通知。
这种情况其实是在意料之中,首先,戴安斯虽然希望自己可以扮演“特使”的角色,但特朗普并没有正式赋予他这个名分,这让他能发挥的外交作用十分有限。
【戴安斯已经回国,开始总结自己的访华行程】
戴安斯在访华之前,倒是去了一趟白宫,特朗普虽然对他的行程予以肯定,却没有做出更进一步的表示。因为这个特使头衔,一旦给了,会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内阁里的鹰派人物会反对不说,还会和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塑造的强硬姿态起冲突。
所以戴安斯只能以个人身份访华。他抵达北京之后,先见的外交部副部长,中方的通告只有寥寥一句话,两人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这是中美互动中最常见、也最笼统的表述,这反而说明,戴安斯这趟行程,除了专门替特朗普带话以外,并没有更进一步的表示。
随后中方政府首脑会见戴安斯以及部分美企人士,重点谈经贸合作,强调中美关系发展来到“新的重要节点”,提醒美方,贸易战没有赢家,国家的发展繁荣,也不可能靠加征关税实现。
【他来中国,更多是帮特朗普带话】
这里还有个细节,根据戴安斯自己的回忆,中方当面告诉他,1972年,同样有一位蒙大拿州参议员访问中国,当时正是中美关系的“破冰时刻”。这或许意味着,中国同样希望他能再次发挥类似的作用。
不过这不是戴安斯有没有能力为中美关系“破冰”的问题,而是在关税战的大背景下,美国政府并不具备尽快改善中美关系的动力,特朗普更不可能承认,自己的关税政策只会起到反效果,这些都限制了戴安斯在外交上的发挥空间。
戴安斯从政前,以跨国美企高管的身份在中国生活过一段时间,当上参议员以后,也没少访问中国。毕竟蒙大拿州是农业州,农产品又是美国对华出口的主力,是中美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是跟往年不同,戴安斯这次来北京,更多是为特朗普的外交战略服务,而非推动中美地方交流。
【戴安斯先见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会后中方通报只有一句话】
从一开始,他的目的就很明确:充分利用自己以前与中国打交道的经验,以及累积下来的人脉,向中国解释特朗普的政策目标。
然而说来说去,戴安斯还是那套说辞,拿美国内部的芬太尼问题做文章,想把管控不力的责任推卸到中国头上。他既然已经预设了立场,自然也难谈出什么实质性的成果。
由此可见,戴安斯这个连名分都没有的“特使”,定位非常尴尬,在中美间斡旋的任务,只能说是高不成低不就,他没有等到中方领导人的接见通知,这趟行程就很难说得上圆满。
另外补充一句,在中美关税战中,蒙大拿这个农业州,受到的影响同样不轻。戴安斯回国后,在总结这趟访华行程时,也承认了这一点。
【戴安斯与特朗普交情不浅】
只是他与特朗普交情匪浅,不可能在关税问题上公然指责总统的不是,最后还是说起了车轱辘话,一边说不乐见中美打贸易战,一边称赞特朗普为了解决美国的毒品问题,冒着打贸易战的风险,对主要经贸伙伴采取“大胆行动”。
可问题在于,特朗普的关税威胁,中国并不买账。而且我们已经知道,特朗普的谈判策略,来来回回就是那三板斧,先是摆出“极限施压”的姿态,然后靠关税给自己制造更多的筹码,制造各方面的压力,紧接着通过其他渠道,声称自己“有兴趣”进行对话。
按照特朗普的构想,这三板斧用完,对面就该低头让步,接受自己的条件了,然后他就能心安理得地告诉选民,自己又为美国争取到了一场“大胜”。真实情况如何,就见仁见智了。
【戴安斯的“特使”,当得高不成低不就】
回过头来看,戴安斯访华,同样是三板斧的一部分,无非是代替特朗普告诉中国,只要中国作出让步,中美还是能合作。
以现今中美关系的氛围而言,只要经贸争端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中美间更进一步的互动就无从谈起。相比起推动中美政府间交流,中国还是更有动力,与外企高层接触。
戴安斯回去后没多久,中方就正式接见了国际工商界代表,并对他们强调,会坚持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并致力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这是一个很明确的信号,无论中美关税战打成什么样,中国的发展战略都不会有丝毫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