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大城市打工人和小城市“婆罗门”生活状态的鲜明对比引发了广泛关注,也让许多人开始思考:去大城市内卷奋斗,还是在小城市安逸享受?事实上,这不仅是个人选择的问题,也是全球各国政府和城市都在面临的挑战。从日本、美国到欧洲,各国都在使出浑身解数吸引人才。
香港近期更是大手笔取消了非香港户籍人士15%的购房印花税,试图吸引内地高净值客户。面对全球抢人大战,国内大城市又该如何应对?
2月底,香港发布重磅政策,取消了非香港户籍人士15%的购房印花税。以1000万的房子为例,买家可直接节省107.5万多元。
此举立刻引发市场热烈反响,有内地买家甚至一人购入十套房产。为了吸引高端人才,香港此前还推出了“高才通”、“优才”、“专才”等一系列计划。
种种迹象表明,香港正不遗余力地吸引高净值和高技能人才。
这一系列措施被称为“撤辣”,对香港低迷的楼市注入了强心剂。此前,香港楼价连续下跌九个月,累计跌幅达13.5%,创20年新高。
究其原因,部分买家对楼市持续走低抱有预期,选择观望。而“撤辣”政策的出台,直接缩小了内地买家与本地买家之间的印花税差距,刺激了市场需求。
然而,唱衰香港的声音依然存在。前摩根斯坦利亚洲区主席罗奇撰文指出,香港的萧条源于中国政治结构性发展和全球摩擦,特别是中美紧张关系。
他以恒生指数自1997年回归以来基本持平为例,佐证了香港金融市场的低迷。
香港面临的问题并非个例。全球范围内,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提出“特区资产运用立国计划”,拟通过设立特区、放宽签证等措施吸引海外投资者。欧美国家也早已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通过高薪、高福利以及优质的科研环境吸引全球人才。
相比之下,国内大城市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面临诸多挑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高昂的生活成本、激烈的竞争环境,都使得一些年轻人选择离开大城市。
此外,一些行业政策的调整也对大城市就业造成了一定冲击。
数据显示,疫情以来,大城市的人口流入速度放缓,GDP增速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城市面临着资本外流、消费不振、企业发展动力不足等困境。
如何打破这一恶性循环,重振经济活力,是大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放开户籍限制,并逐步取消户籍附加的福利差异, 真正实现人口自由流动。
2. 加大对大城市的政策扶持力度, 提供更多财政支持,用于改善民生、吸引人才。
3. 降低大城市的要素成本, 包括降低房贷利率、减轻企业税负等,为企业和个人减负。
4. 优化营商环境, 鼓励创新创业,营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全球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竞争。大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必须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展现更大的魄力。
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抢人大战中赢得先机,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