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买房为什么是最对的选择?

悟道空间 2024-10-16 16:33:51

“买房上车”,曾经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目标,仿佛拿到通往财富自由的入场券。

十年前,闭着眼买房都能赚钱的神话,如今似乎已成过去。

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从狂热到理性的转变,曾经的“稳赢”如今变成了充满未知的迷局。

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中国式买房?

过去几十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高速发展期。

改革开放后,住房商品化改革释放了巨大的住房需求,房产成为财富保值增值的有效工具。

谁家赶上早班车,几万块买下的房子,现在可能已经价值百万甚至千万。

这种财富效应,深刻地影响了国人的投资理念。

“安居乐业”、“有房才有家”的传统观念,更是让房产承载了超越居住本身的社会意义,成了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中国家庭资产配置中,房产占比高达70%以上,足以说明房产在国人心中的分量。

加之长期经济高速增长、城镇化进程加速、人口红利释放等因素,共同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繁荣,造就了“闭着眼买房都能赚钱”的时代。

然而,市场并非永远一帆风顺。

近年来,“房住不炒”的政策定位,以及限购、限贷等调控措施,有效抑制了投资投机需求,市场逐渐降温。

多个城市出台“认房又认贷”政策,更是提高了购房门槛。

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收入增长预期下降,也加重了购房负担,降低了投资回报率。

2023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仅为3.8%,这无疑给购房者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同时,人口老龄化加剧、新生儿出生率下降,购房主力人群萎缩,也导致市场需求下降。

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负增长,新生儿数量跌破1000万,这一数据足以引发我们对未来房地产市场需求的深思。

面对如此复杂的市场环境,我们该如何解码未来房产迷局?

“一城一策”的深化,使得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房产市场表现差异明显。

一线城市核心区域房产保值性仍然较强,而部分二三线城市则面临库存压力。

居住需求回归理性,改善型需求、租赁需求释放,人们对房产品质、配套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绿色建筑、智能家居、社区服务等,正成为购房者新的关注点。

房产投资回报率下降、投资风险加大,更需要我们理性评估市场风险和收益预期。

那么,  这听起来似乎与当前的市场环境相悖,但如果我们把眼光放长远一些,或许会有不同的答案。

看看日本楼市的经验。

1991年日本楼市暴跌,曾经风光无限的日本三大房企,收入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暴跌前,他们75%的收入来自房屋买卖,25%来自其他收入;而现在,70%来自其他收入,只有30%来自房屋买卖。

这说明,即使经历了暴跌,房地产行业仍然能够找到新的发展模式。

更重要的是,1991年后,日本东京公寓价格已经高于1991年崩盘前,近十年房价一路上涨。

东京圈二手房每平米租金也在持续上涨,核心区域租金均价更是高达3,742日元/㎡(约合人民币186元/㎡)。

这说明,核心资产的价值和租金收入,具有强大的抗跌性,甚至能够穿越周期。

再看看货币的购买力。

一位厦门陈女士的经历,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1973年,她存入银行1200元,44年后连本带息只拿回2688.4元,购买力贬值至少30倍。

2023年中国M2增速保持在10%以上,尽管CPI同比增速为负,但货币购买力正在贬值。

这意味着,持有现金的风险,可能比投资房产更大。

假设你全款买了一套100万的房子,10年后,即使房价年化增长率只有10%,房产价值也将达到258万。

如果你选择首付三成贷款买房,总价300万,10年后,即使房价年化增长率只有10%,房产价值也将达到777万。

房产的杠杆效应,能够放大你的收益。

当然,这并不是说闭着眼买房就能赚钱。

未来的房产投资,需要更加理性。

要关注城市发展潜力、人口流向、产业布局等因素,选择具有长期价值的房产。

要关注租赁市场的发展,选择租金回报率较高的房产。

更要关注自身财务状况,量力而行,避免过度负债。

中国式买房,正在经历从“稳赢”到理性选择的转变。

未来,房产市场将更加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不能再抱着过去“闭着眼买房都能赚钱”的思维,而是要根据自身情况,理性分析市场形势,做出明智的决策。

买房,不再是一张通往财富自由的入场券,而是一种需要谨慎选择的长期投资。

与其说是“稳赢”,不如说是“谨慎的乐观”。

0 阅读:0

悟道空间

简介:体制内奋斗十余年,见了太多,想说点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