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蜀相》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凭吊诸葛亮而作,提到诸葛亮相比大家都很熟悉了,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诸葛亮在这段历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诸葛亮
诸葛亮,琅琊阳都人,早年隐居于襄阳隆中,后来经不住蜀国先主刘备的三顾茅庐选择了出山相助刘备,赤壁之战之后取荆州、占益州、攻取关中,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称帝后被封为丞相,主持朝政。后来刘备伐吴失败病死白帝城后,诸葛亮受遗命辅佐蜀后主刘禅,其间曾六次北伐中原,但都无功而返,公元234年病逝于五丈原,年五十四岁。诸葛亮死后其子诸葛瞻袭爵武乡侯,统领中央事务,并娶了蜀汉公主为妻,公元263年魏国派大将邓艾伐蜀,诸葛瞻率其子诸葛尚等人迎敌,因未采纳尚书郎黄崇建议,导致魏军长驱直入,无奈退守绵竹,最终诸葛瞻、诸葛尚父子皆战死,就此诸葛亮祖孙三人皆为蜀国捐躯。
诸葛瑾
在历史上,诸葛亮还有一个同胞哥哥名叫诸葛瑾,虽然没有自己的弟弟那么出名,但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早年的诸葛瑾因中原战乱避祸江东,经孙权妹夫弘咨的推荐为东吴效力,并深得孙权的信赖,不过在刚加入东吴的早期诸葛瞻并没有绽发出特别耀眼的光芒,因为那时的东吴名将名相云集,周瑜、鲁肃、吕蒙……在这些人的掩映下诸葛瑾多少显得有那么一些黯淡,后来随着这些人的相继离世诸葛瑾慢慢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期,孙权称帝后拜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一举跃为东吴政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公元241年诸葛瑾去世,但是他获得的一切最终却毁在了自己的儿子诸葛恪的手上。
诸葛恪得驴
诸葛恪,诸葛瑾长子,也是三国时期继孔融、曹冲之后的又一神童,成人之后拜骑都尉,并作为东宫幕僚领袖辅佐太子理政,在丞相陆逊去世之后,诸葛恪被拜为大将军并代陆逊领兵,孙权病重是任命诸葛恪为托孤大臣之首,孙亮继位后又封其为太傅,开始掌握吴国军政大权,成为一大权臣。早期的诸葛恪着实做了一些利国利民的好事,因此深受军民爱戴,但东兴之战击败司马昭获胜后诸葛恪逐渐有了轻敌之心,在国力不支、将士疲弊的情况下一意孤行,征发二十万人伐魏,在新城遭遇大败,士兵伤亡惨重,百姓对诸葛恪也开始产生怨恨的情绪,自知理亏的诸葛恪为了压制朝中异议又开始强行专制,最终于公元253年被另一位托孤大臣孙峻联合吴主孙亮于宴会之中诱杀,时年五十一岁。
诸葛诞
说完诸葛亮和诸葛瞻,下面再来说说他们两个的同族兄弟诸葛诞,也许是受到了两位兄长分事蜀魏两国的感召,诸葛诞最终成为了魏国的属臣。诸葛诞在魏国先后任吏部郎、御史中丞,但因两个哥哥分别在蜀国和吴国担任要职,所以难免会遭到魏国集团的猜忌,直到诸葛亮死后这种局面才得以改观,曹爽辅政时加封诸葛诞为昭武将军,在讨伐毌丘俭和文钦之变后加封征东大将军,成为统镇东南的军事统帅,后来好友夏侯玄被司马师所杀,担心步好友后尘的诸葛诞开始在淮南积蓄力量,并暗中蓄养死士数千。公元257年在淮南发动兵变,并引吴军为援,不过不就就被司马昭率大军平定,诸葛诞兵败被杀,被夷三族,其麾下数百人皆因不愿投降而被杀。
武侯祠
后世史家评价诸葛三兄弟为“龙虎狗”,《太平御览》记载“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