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陈医师私信免费领取医学电子书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化疗:癌症治疗的 “双刃剑”
在癌症治疗的漫长征途中,化疗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像我的一位患者,李大叔,他被确诊为胃癌时,肿瘤已经有鸡蛋大小,且周围淋巴结也出现了转移 。手术切除肿瘤后,为了尽可能消灭可能残留的癌细胞,医生建议他进行化疗。在化疗过程中,李大叔明显感觉到身体的变化,化疗药物就像一把强力的 “扫帚”,清扫着体内的癌细胞。原本快速增长的肿瘤得到了有效控制,在定期复查的 CT 影像中,肿瘤逐渐缩小,周围淋巴结也不再肿大,这让李大叔和家人看到了康复的希望。
然而,化疗这把 “扫帚” 在清扫癌细胞的同时,也无情地扫向了正常细胞。李大叔开始频繁地感到恶心、呕吐,吃进去的食物很快就会吐出来,整个人日渐消瘦。头发也大把大把地脱落,原本浓密的头发变得稀疏,最后只能戴上帽子。每次化疗后,他都虚弱得只能躺在床上,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免疫力也急剧下降,小小的感冒对他来说都可能是一场灾难。这就是化疗,它在与癌症顽强抗争的同时,也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是一把不折不扣的 “双刃剑”。
化疗的原理与作用机制
化疗,全称化学药物治疗,它的治疗原理基于癌细胞的一个显著特点 —— 快速分裂。化疗药物就像是一群训练有素的 “杀手”,它们随着血液循环,在全身各处巡逻,专门寻找那些快速分裂的细胞发动攻击。癌细胞由于生长和分裂速度远远超过正常细胞,自然成为了化疗药物的首要目标。
从微观层面来看,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有些化疗药物能够干扰癌细胞的 DNA 合成和复制过程,就像在搭建高楼时故意破坏建筑材料,让癌细胞无法完成分裂和增殖,从而被 “困死” 在原地;有些则通过干扰癌细胞的代谢过程,切断它们生长所需的营养供应,使癌细胞 “饿” 得失去活力;还有些化疗药物可以诱导癌细胞凋亡,也就是让癌细胞按照 “程序性死亡” 的指令,主动走向灭亡,避免它们继续疯狂生长和扩散 。
在实际治疗中,化疗药物的这种攻击是全身性的,这也是它区别于手术和放疗等局部治疗手段的重要特点。无论是已经在体内某个器官扎根的肿瘤,还是随着血液循环悄悄转移到其他部位的癌细胞,化疗药物都有可能将其发现并予以打击,这为控制癌症的扩散和转移提供了可能。然而,正因为化疗药物对快速分裂的细胞 “一视同仁”,那些同样具有快速分裂特性的正常细胞,如毛囊细胞、口腔黏膜细胞、消化道上皮细胞以及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等,也难以幸免地会受到化疗药物的攻击,这便是化疗会产生诸多副作用的根本原因。
化疗并非适合所有癌症患者
在癌症治疗领域,化疗虽然是重要手段,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肿瘤医生提醒,以下 5 种癌症患者,化疗或许并非最佳选择。
(一)对化疗不敏感的癌症肾透明细胞癌、胃肠间质瘤等癌症,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较低。以肾透明细胞癌为例,临床研究表明,化疗药物在这类癌症患者体内,很难有效抑制癌细胞生长,有效率通常低于 10%。胃肠间质瘤也是如此,常规化疗方案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患者不仅承受化疗副作用,病情却得不到有效控制。
(二)早期癌症患者大部分早期癌症患者,肿瘤局限,未发生转移。像早期肺癌,肿瘤直径小于 3 厘米,且无淋巴结转移,通过手术完整切除肿瘤,5 年生存率可达 80% 以上,术后无需化疗。早期乳腺癌、结直肠癌等也是如此,手术切除病灶后,化疗带来的获益可能小于其副作用,所以早期患者应优先考虑手术治疗。
(三)单靠放疗有可能治愈的癌症早期喉癌、肺癌、皮肤癌等,放疗效果显著。早期喉癌患者,若病变局限于喉部,放疗后 5 年生存率与手术相当,可达 80% - 90%,且能保留喉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早期肺癌患者,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的,立体定向放疗可达到根治效果,局部控制率超 90% 。皮肤癌对放疗也较为敏感,放疗后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治愈。
(四)局部毁损治疗可根治的癌症对于部分癌症患者,局部毁损治疗可达到根治目的。以肝癌为例,对于肿瘤直径小于 5 厘米、数量不超过 3 个的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后,5 年生存率可达 40% - 50% ,与手术切除效果相近。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治疗,可使肿瘤细胞脱水、蛋白凝固,达到灭活肿瘤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肝功能较差、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
(五)身体状况差无法耐受化疗的患者身体状况差、年龄大、有多种并发症的患者,化疗可能加重身体负担。比如 80 岁以上的老年癌症患者,本身身体机能衰退,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可能导致器官功能衰竭,引发严重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危及生命。
不化疗,还有哪些治疗选择
靶向治疗是一种极具针对性的癌症治疗方式,它就像一枚精确制导的导弹,能够精准地命中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的伤害极小。其原理基于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通过识别癌细胞表面或内部的特定靶点,如某些异常表达的蛋白质、基因突变位点等 ,设计出与之特异性结合的药物。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后,会像寻找目标的 “智能武器” 一样,紧紧锁定癌细胞上的靶点,阻断癌细胞生长、增殖和转移所需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抑制癌细胞的活性,甚至诱导其凋亡。
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例,当患者的癌细胞存在 EGFR 基因突变时,厄洛替尼等靶向药物就能发挥强大的作用。厄洛替尼能够特异性地与 EGFR 酪氨酸激酶结合,抑制其活性,从而阻断癌细胞的生长信号,使肿瘤得到有效控制。临床研究表明,对于 EGFR 基因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厄洛替尼治疗的有效率可高达 70% 左右,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能延长至 10 - 12 个月 ,相较于传统化疗,不仅疗效显著提高,而且副作用明显减轻,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改善。在乳腺癌治疗领域,对于 HER - 2 基因高表达的患者,曲妥珠单抗是一种常用的靶向药物。它可以与 HER - 2 蛋白特异性结合,通过多种机制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在 HER - 2 阳性早期乳腺癌的术后辅助治疗中,能显著降低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也能有效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二)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则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 —— 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拥有强大防御体系的王国,免疫系统是这个王国的忠诚卫士,负责识别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以及体内异常的细胞,包括癌细胞。然而,癌细胞非常狡猾,它们会发展出一些 “伪装” 和 “逃避” 策略,让免疫系统难以识别和攻击。免疫治疗的目的就是打破癌细胞的这些 “防御机制”,重新激活免疫系统的战斗力。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目前免疫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类药物。我们的免疫系统存在一些 “刹车” 机制,也就是免疫检查点,它可以防止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但癌细胞会利用这些免疫检查点,如 PD - 1/PD - L1 通路,来逃脱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攻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等,能够阻断这些免疫检查点,解除对免疫系统的抑制,让 T 细胞等免疫细胞重新恢复活力,识别并攻击癌细胞。这些药物在多种癌症的治疗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比如在黑色素瘤的治疗中,使用 PD - 1 抑制剂后,部分患者的 5 年生存率从原来的不到 20% 提高到了 30% - 40% ;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对于晚期患者,联合使用免疫治疗和化疗,中位生存期可延长至 15 - 20 个月,比单纯化疗有了明显的提升。
(三)中医治疗中医治疗癌症历史悠久,通过草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方式,从整体上调理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对于一些晚期癌症患者,尤其是身体虚弱、无法耐受手术、化疗或放疗的患者,中医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中医认为,癌症的发生与人体内部的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以及外邪入侵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治疗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信息,进行辨证论治,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气血亏虚的患者,会采用益气养血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对于痰湿凝结的患者,则会运用化痰祛湿、软坚散结的药物。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如人参皂苷、黄芪多糖等,已经被现代研究证实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癌细胞凋亡等作用。针灸治疗也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经络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减轻癌症患者的疼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四)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利用高能射线,如 X 射线、γ 射线等,直接作用于肿瘤部位,破坏癌细胞的 DNA 结构,使其无法进行正常的分裂和增殖,从而达到杀死癌细胞的目的。与化疗的全身性治疗不同,放射治疗是一种局部治疗手段,它就像一把精准的 “手术刀”,能够聚焦于肿瘤所在的部位,对局部肿瘤进行高剂量的照射,而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相对较小。
对于一些早期癌症,如早期喉癌、肺癌、皮肤癌等,放射治疗可以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甚至有可能达到根治的效果。以早期喉癌为例,如果肿瘤局限在喉部,通过精确的放射治疗,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肿瘤,还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喉部的正常功能,避免手术切除喉部带来的发声和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好的保障,5 年生存率可达 80% - 90% 。在肺癌治疗中,对于那些由于身体原因无法耐受手术,或者肿瘤位置特殊难以手术切除的早期肺癌患者,立体定向放疗是一种有效的选择,它能够在短时间内给予肿瘤高剂量的照射,使肿瘤局部控制率超过 90% ,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生存机会。
(五)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早期癌症治疗的首选方法,对于那些肿瘤尚未发生转移、局限在局部的患者,通过手术可以直接将肿瘤组织完整地从体内移除,达到根治的目的。手术切除的优势在于能够迅速去除肿瘤病灶,避免癌细胞在体内进一步扩散和转移,同时也可以减少全身治疗(如化疗、放疗)带来的副作用。
以早期乳腺癌为例,对于肿瘤直径较小、未侵犯周围组织和淋巴结的患者,通过乳腺切除术或保乳手术,术后配合适当的辅助治疗,5 年生存率可高达 90% 以上。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早期患者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后,大部分患者可以实现临床治愈,长期生存。而且,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和精细化,如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等微创手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还能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使患者能够更快地回归正常生活。
如何正确看待化疗
化疗在癌症治疗中无疑是一把 “双刃剑”,我们需要正确、理性地看待它。化疗的存在为众多癌症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它能够有效地控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对于一些对化疗高度敏感的癌症,如白血病、淋巴瘤等,化疗甚至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在许多中晚期癌症的治疗中,化疗与手术、放疗等其他治疗手段相互配合,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然而,化疗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视。化疗药物在攻击癌细胞的同时,会对人体正常细胞造成损害,导致一系列不适症状,如恶心、呕吐、脱发、疲劳、免疫力下降等,这些副作用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严重的打击。因此,在决定是否进行化疗时,患者和家属需要与医生充分沟通,全面了解化疗的利弊,综合考虑癌症的类型、分期、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个人意愿等因素。
对于适合化疗的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至关重要。在化疗过程中,患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接受治疗,同时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营养摄入,以增强身体对化疗的耐受性。医护人员也会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化疗的副作用。而对于那些不适合化疗的患者,也不必过于焦虑和绝望,目前医学发展迅速,除了化疗,还有多种治疗方法可供选择,患者应积极与医生探讨,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
结语:科学抗癌,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癌症,这个令人闻风丧胆的病魔,给无数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在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再是面对癌症束手无策,而是拥有了多种治疗手段,为战胜癌症带来了希望。化疗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虽然在癌症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它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
对化疗不敏感的癌症患者、早期癌症患者、单靠放疗有可能治愈的癌症患者、局部毁损治疗可根治的癌症患者以及身体状况差无法耐受化疗的患者,都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与医生充分沟通,寻找更合适的治疗方案。除了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中医治疗、放射治疗和手术切除等方法也在癌症治疗中各显神通,为不同类型和阶段的癌症患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
面对癌症,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它,以理性的思维去应对它。患者和家属不要盲目跟风,也不要过度恐慌,每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只有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综合考虑病情、身体状况、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才能在抗癌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同时,患者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还能提高对治疗的耐受性,让我们在与癌症的斗争中更有力量。希望每一位癌症患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抗癌之路,重获健康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