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枚金章背后的暗流:赞助商捧人,国乒江湖规矩浮出水面,上海外滩红双喜的公益晚会上,马龙、孙颖莎、王楚钦三人各收到一块28克的纯金纪念章。
赞助商点名送金,表面是表彰贡献,实则藏着中国乒乓球队江湖里那些不言自明的规矩——谁被金主青睐,谁的未来就更亮。金章背后的算盘红双喜董事长李宁的发言很有意思。给马龙的那枚叫“六金王金章”,表彰他六块奥运金牌的传奇;给孙颖莎和王楚钦钦的,却是“祝福2028年奥运会夺金”。前者是实打实的功勋认证,后者更像是提前押宝。这个区别立刻被球迷品出味道:马龙的荣誉已经盖棺定论,而孙颖莎和王楚钦被寄寄予厚望,甚至隐隐暗示他们是下个奥运周期的核心。
赞助商当然有捧人的自由,但问题是,国乒队内的竞争向来靠成绩说话,排名赛、积分赛才是硬标准。红双喜这一手,算不算变相“钦点”?更微妙的是,现场马龙龙直接把话筒推给身后的孙颖莎和王楚钦,说了句“未来是他们的”。这话既显格局,又带点无奈——老将再强,终究要让位新人,而赞助赞助商的偏爱,或许是加速这一进程的推手。代言江湖:红双喜VS蝴蝶国乒的代言江湖历来泾渭分明。红双喜绑定的是马龙、孙颖莎、王楚钦,蝴蝶牌则签了樊振东、王曼昱。
品牌站队,直接影响曝光和资源倾斜。这次红双喜高调发金章,蝴蝶蝴蝶系的球员自然没份份。有球迷调侃:“没签红双喜,金子都不配摸?”赞助商的偏爱对球员有没有实际帮助?当然有。
商业活动、广告曝光、额外奖励,甚至队内资源都可能微妙倾斜。但问题在于,乒乓球队的选拔机制素来严苛,赞助商再力挺,成绩不行照样坐冷板凳。比如王曼昱,尽管代言蝴蝶,但近期状态火热,队内位置依然稳固;反观某些被品牌热捧的选手,若大赛拉胯,商业光环也救不了口碑。金章的重量:28克到底值多少?28克纯金,按市价约值一万多块,对球星来说不算大钱。但这枚金章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价值——它代表赞助商的认可,甚至是某种“资源押注”。去年王楠夫妇给国乒队员发过350克金牌,相比之下,红双喜这次出手不算阔绰。
但关键在于,王楠夫妇是私人馈赠,而红双喜是官方赞助商,它的每一次动作,都可能被解读为队内地位的风向标。2028的预言:孙颖莎、王楚钦钦真能接棒?李宁提到“2028年奥运夺金”,等于提前四年给孙颖莎、王楚钦扣上“接班人”帽子。但这预言能否成真,还得看两人未来几年的表现。孙颖莎莎目前女单世界第一,稳定性强,但王曼昱、陈梦虎视眈眈;王楚钦男线线竞争更激烈,樊振东正值巅峰,后面还有林诗栋等新秀追赶。赞助商可以递金章,但奥运门票得靠真真刀真枪拼出来。
马龙的“未来属于属于他们”是高情商标态,也是现实——他早已功成名就,接下来只要享受比赛;而孙颖莎、王楚钦却要背负更高期待,压力反而更大。赞助商的影响力边界球迷争议的焦点在于:赞助商是否过度介入球队生态?商业活动可以捧人,但最终决定球员地位的,只能是赛场表现。红双喜的“祝福”看似 harmless,却难免让人联想——品牌是否在试图影响影响公众甚至教练组对球员的评判?中国乒乓球队历史上,商业与竞技的平衡一直敏感。刘国梁当年就说过:“广告拍再多,输了球照样挨骂。”这句话到今天依然适用。点睛一笔金子能镀身,但镀不了冠军。
现在不看好国乒,开始走下坡路了。下次澳运会就有好看的。
樊振东赢了,樊振东很尴尬 陈梦赢了,陈梦很尴尬 王曼昱赢了,王曼昱很尴尬 在某些人看来 只有他们支持的球员才能得冠军 其他球员若赢了就是不地道、不仗义,就是脏 …… 看看乌烟瘴气的乒乓球比赛现场吧! 放眼全世界 恐怕只有中国乒乓球才有这种可笑又可悲的情况吧 另一个奇葩的现象是 颁奖嘉宾不与冠军握手 但去找亚军握手 某个品牌不找冠军做代言 却找亚军做代言 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还未开始 街头的大屏幕已经赫然打出 热烈祝贺某某某获得奥运会冠军 太丑陋了,太嚣张了,太肆无忌惮了 这些人把为所欲为表现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