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调音师》与2010年在法国上映,影片讲述了男主角——阿德里安,一个失意的天才钢琴演奏家,为了生计伪装成盲人调音师。在伪装的过程中,阿德里安因其伪装的盲人身份,得到别人的同情与消费,偷窥到常人不能够看到的世界,但也因此最终卷入谋杀案,生死未卜的故事。
这部影片是奥利维耶·特雷内执导的悬疑片,加上片头一共只有14分钟。影片上映后,反响极大,获得豆瓣评分9.2,同时被称为是史上最精彩的微电影,获得了2011年卢纹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2012年法国恺撒奖最佳短片奖。
看完影片后,看完影片后,我忽然想到了鲁迅先生曾说过的“面具戴久了就会长在脸上,再想撕下来就得扒掉一层皮。”出于各种不同的目的,人类总是喜欢戴上面具伪装自己,可伪装并不代表能够逃避,入戏太深只会让我们迷失自己,最终失去人生的光明。影片中主人公的遭遇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部只有14分钟的悬疑片为何能够获得9.2的豆瓣高分呢?今天,我将从“叙事手法、视听语言、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分析这部影片的魅力所在。在文章的最后部分,我会结合影片叙述分析,谈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01、环形叙事结构:首尾形成一个闭环,戏剧性的设计使整部影片悬念迭起,引起观众的惊奇感①影片运用了环形叙事的手法, 采用欧亨利小说的常用方式,即在开头埋下伏笔,在结尾处留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令观者回味无穷。
所谓环形结构叙事就是影片中各个段落的不分首尾,互补结构,开头和结尾相连。
影片的开始,是一个灯光幽暗的房间,昏暗的灯光下,钢琴键开始跳动,在一曲轻柔中带着谨慎和克制的钢琴曲中开始了调音师的内心独白。伴随着琴声和独白,画面镜头依次切换至琴弦、沙发上的老人、穿着袜子踩着脚踏板的脚,以及眼神空洞,坐在钢琴面前的调音师,以及调音师背后那个没有露脸的身体。一股充斥着困惑与紧张的压抑感扑面而来,让人喘不过气,无论是作为男主的调音师,还是作为观众的我们。
我很少在公众面前演出
只有在真正特殊的场合
或者为了特殊的观众
比如说今晚
这个男人是谁
我不认识他
我甚至看不到他
我是个盲人
不管怎样
我不是为他表演
而是为了我身后的人
一种诡异的气氛油然而生,老人是谁?身后人又是谁?“我”为何是这个副模样在演奏?“我”不认识他,为何又说他是一个特殊的观众?影片通过一系列的画面和声音,从视觉、听觉以及心理上给观众带来各种疑问,调动了观众的好奇心,让观众想要继续看下去,一秒也不想耽搁。琴声依旧在舒缓地进行,只听咔嚓一声,琴声戛然而止,浮现了写有调音师的字幕。
一个充满悬念的开头就此产生,成功地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伴随着一阵脚步声,开始了主人公的回忆,影片开始进入倒叙阶段。由于微电影时长与碎片化的特点,导演在推进故事发展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闪回镜头。只见画面一闪,镜头闪回到伯恩斯坦钢琴大赛的现场,你可以看到男主额头上黄豆大的汗珠,观众的心也随之悬了起来,你以为他会成功,但是他颤抖的双手让我们明白:他失败了。
影片转场到餐厅,通过男主角与老板的对话,观众对于男主的新身份有了一个了解:他成为了一个伪装盲人的调音师。在两个人紧张而激动的对话中,穿插了许多男主调音的画面,这些画面随着钢琴曲声一次次的出现,仿佛是男主对于自己小聪明的一种鼓励。也让观众好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在伪装盲人的过程中,男主得以见到很多常人看不见的景象,比如男人在他面前换衣服,女人穿着内衣在他面前跳舞。利用人们对于弱者的同情,男主偷窥着他人的生活,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巨大的快感。在这里,我们不禁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面对盲人,人类可以肆无忌惮的展示自己不好的一面。
当男主的老板发现男主人公假装盲人一事的时候,并为此表现不悦与焦虑的时候,男主通过买单这一行为向老板证明了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演技很好,足以以假乱真。导演利用男主角对自身 伪装的自信,为调音师即将遭遇到的危机埋下伏笔。
而看完整部影片后我们就会发现,这个倒叙所产生的充满悬念的开头,其实就是影片惊悚的结尾。那看似突兀的咔嚓一声,其实是导演的精心设置,是枪声还是关门声,男主是生还是死?我们不得而知,导演利用这个开放式的结局,制造了一个悬念,引发观众无限想像的同时,巧妙地让开头和结尾相接形成一个闭环,让整个故事不仅精巧且耐人寻味。
02、视听语言:悬念镜头与男主内心独白相结合,拉开一幕幕世间百态视听语言一直都是电影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该片的画面镜头和配乐极富有特色。带有情感色彩的特写镜头,见证了来自社会的冷漠与欺骗,反映了人性的扭曲。
①影片采用多组特写镜头,用镜头反映人性,也用镜头设置悬念
镜头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以展现人物关系。当调音师和其老板在餐厅吃饭时,服务员以为调音师是一个盲人,就很粗暴的将甜点扔在桌子上,这时候导演给了甜点一个带有讽刺意味的特写镜头。反映了社会上某些人对于弱者的冷漠,也为下面男主对自己高超演技的洋洋自得埋下伏笔。
调音师 老板
除此之外,导演也用了一系列的特写镜头为观众制造了悬念。当男主进入妇人家中时,镜头给了门一个特写,随着镜头的推进,画面被不断的放大,门的距离也越来越近,利用门的空镜头延迟了观众的心理时间,达到延迟叙事的目的。而结尾处纵深调度的摇镜头,通过借景这一方式:将短片的画面定格在同一个镜头当中,与影片开始时男主、妇人、老人相呼应,又为男主的命运设置了悬念。
悬疑镜头的设置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在将观众带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增加影片的神秘色彩。
影片截图
②声音和画面的配合是这部影片的特色所在,空灵轻柔的钢琴曲,以及主人公的内心独白,随着情节主题的发展而变化,描绘了主人公故作镇定的内心世界,使影片疑窦丛生。
主人公的内心独白的应用,是使本片出彩的地方之一。一般来说电影很少会使用大量的旁白,因为这样容易使电影显得累赘。介于本片的时长限制,除了用于快速介绍角色需要的旁白外,所有的独白都用在了反应主人公的心理上。
而声画分离的剪辑方式,更让短片显得结构紧凑,不啰嗦。
比如:离开餐厅后,男主独自一人走在马路上,流露出为自己说服老板感到得意的神情,但是对白却是男主与餐厅服务员的对话。这样的剪辑方式让影片显得简洁明了,不啰嗦。
影片截图
当男主进入房间,三道将门反锁的声音让观众产生疑问:为什么要反锁门?
但是很快我们就知道原因了。房间是黑暗的,沙发上的男人身上满是血迹,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也使房间中紧张不安的氛围愈演愈烈。而随着男主一步步的深入房间,那种不安与恐惧的感觉也越来越强大。终于画面安静下来了,只剩下男主的内心独白:
别转身
你是盲人
没有理由转身
通过男主内心的独白,除了可以让观众感受到影片中紧张的气氛外,还可以让观众了解人物内心的状况,产生对男主性命相连的感受,增加观众对角色的认同感。
而钢琴的配乐除了推动情节的转折也可以舒缓观众的紧张情绪,比如当男主发现女人站在他身后时,他的精神其实处于一个高度紧绷的状态,三句“说些什么”让观众对男主的紧张感同身受,也将影片惊悚的氛围推到顶点。当观众正为他命悬一线着急时,舒缓的钢琴声响了起来,稍稍平和了观众们紧张的情绪。
当然,钢琴曲也是本片的一个主题内容。阿德里安是个钢琴演奏家,虽然失败了,但是调音师的工作依旧与钢琴相关,钢琴曲可以说能够串联起整部剧。悬疑的镜头与舒缓的钢琴曲相结合,强烈的对比就像是两个极端。观众不仅能够感受到影片悬疑的情感基调,也能够感受到极佳的视听效果。视听语言的呈现,也是该影片魅力与特色之一。
03、现实意义:看不见的眼睛,看得见的伪装一部成功的影片必定是能够反映社会现实或引起观众共鸣与思考的,由于悬念的设置,很多人在看到影片的最后时,往往只会关注主人公阿德里安的生死,但其实这部只有14分钟的影片,一样尽显人生百态,其所蕴含的现实意义同样值得我们深思。
①真正的英雄敢于面对自己惨淡的、真实的人生
毫无疑问,影片中的男主是悲剧的,倾尽十五年的时光只是为了一场比赛,但是失败了。从此他不再弹钢琴,因为害怕再度失败。他没有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而是选择欺骗自己,伪装成另一个身份,用在虚妄的成就中得到虚荣麻痹自己。 他不敢面对真实的生活,用笨拙的演技表演以为能够骗过所有人。 最终落得一个生死未卜的下场。
②伪装、逃避只是自欺欺人,不能改变任何事情。
男主通过伪装成盲人,利用大家对弱者的同情去窥探他人的生活,以此满足自己内心畸形的快感。对于自己的欺骗行为,他没有感觉有任何不妥,甚至是洋洋自得。
他沉浸于自己的伪装世界里面,习惯用表面遇见世间的一切。但是他的表演真的无懈可击吗,我看不竟然,当他想起自己在口袋中的的备忘录时候,他的谎言就已经被揭穿了。
只是他已经伪装的太久了,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真实的模样。当他发现妇人开始怀疑他时,他想到不是反抗、逃命,而是逃避,他继续将自己伪装成一个盲人,掩耳盗铃般的自欺欺人:
我是盲人,我不知道身后发生了什么
因为我不知道 所以我必须放松,我必须继续弹琴
我开始之后 她就没动过,我弹琴的时候 她没法杀我
绝大多数人和男主一样,对于现状是不满意的,可是很少有人真正有勇气去挑战,去改善。为了不再受到有意无意的伤害,我们开始伪装自己,但是伪装、逃避都不能改变任何事情,反而会让我们越陷越深,最终找不到真实的自己,让自己陷入无可挽回的境地。
③不要自视甚高,当心聪明反被聪明误
从调音师与老板的对话中,作为钢琴演奏家,他是失败的,但是作为调音师,他却是成功的,因为他为公司增加了交易量,虽然这个成功建立在欺骗的基础上。面对老板的质疑,他不屑一顾,甚至用买单这一方式向老板证明自己高超的演技。在马路上他为自己的免单得意的微笑,甚至向老奶奶提出要扶她过马路的建议,他忘记了,作为一个盲人,他才是那个需要帮助的人。
而这其实也为男主之后的遭遇埋下了伏笔。他的演技并没有自己认为的那么完美。当他自以为靠继续装瞎可以活下去时,他不知道他早已引起了妇人的怀疑:口袋中的日程本,毫不犹豫按下的门铃,自以为隐藏的很好的紧张情绪......
他以为自己是个王者,但在对他起了杀心的妇人眼中,他不过是个可笑又可悲的青铜:死到临头了自以为可以凭借自己拙劣的演技全身而退,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
写在最后:电影最大的寓意就是对人性的审判,导演通过高超的叙事技巧与对镜头的巧妙运用,让我们感受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性。《调音师》不仅讽刺了社会中为一己私利而不顾他人的偷窥行为,更揭示揭示了对自欺欺人的讽刺与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