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三年中国元首,收复180万平方公里国土,临死大呼“寸土不让”

飞鱼史记 2025-02-16 17:40:36

在纷争的世界局势中,国土面积是一个国家自立于民族之林的底线。

倘若这一底线不能守住,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国家积贫积弱,怀璧其罪,而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清末民国之际的百年沉沦则是明证。

在这段昏暗的时期里,西方列强肆意在我们国土上圈占地盘,美其名曰:租界。

而与我国毗邻的俄国更是丧心病狂借助各种不平等条约侵占我国的领土,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就此离开祖国母亲的怀抱……

所以,我们万万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俄罗斯就是一个友好的邻国,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不过即便在国家沉沦之际,依然有些人深谙国土不能丢的真理,徐世昌便是其中最令人称道的人物之一。

他当了三年的中国元首,收复了18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甚至临死之际还在大呼:

寸土不让。

翰林编修

1855 年,徐世昌出生于河南卫辉府,祖籍浙江鄞县 ,其祖辈后来移籍天津。

在他七岁时,父亲徐嘉贤突然离世,家道也随之中落。此后,徐世昌便与母亲刘氏相依为命,生活陷入了困境。

即便如此,母亲对他的教育却丝毫没有放松,典当家中财物聘请教师教授他知识,还亲自督促他学习,特别注重培养他的品德。

1879 年,24 岁的徐世昌在淮宁县担任幕僚,一次,他趁着公务闲暇,前往当地袁家园林游玩,因此结识了袁世凯。

当时徐世昌虽衣着朴素,却神采飞扬,谈吐间尽显雄心壮志与满腹经纶,袁世凯不禁赞叹道:菊人,真妙才也!

后来徐世昌和弟弟徐世光因家境贫困,无力前往应天府参加乡试,袁世凯得知后,慷慨解囊,赠银百两作为盘缠,助徐氏兄弟成行,最终二人双双中举。

1886 年,徐世昌考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转任编修。

虽然编修只是七品官,俸禄微薄,生活清苦,但徐世昌深知京官能接近上层人物,有着独特的优势,便执意留在京城。

在翰林院的九年里,他从未谋取过学差或试官等有利可图的职务,而是兢兢业业,默默积累,等待时机 。

国家元首

1897 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他深知徐世昌的才华和能力,奏请朝廷将徐世昌调至军中,担任参谋营务处总办,相当于秘书长。

徐世昌欣然赴任,在小站练兵期间,他与袁世凯紧密合作,制定了一系列军事制度和训练方法,为袁世凯出谋划策,协助他训练出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新式陆军,即后来赫赫有名的北洋军,这也成为徐世昌仕途的重要转折点。

1911 年,武昌起义爆发,清朝统治摇摇欲坠。徐世昌趁机帮助袁世凯复出,袁世凯重新掌握军政大权后,徐世昌也随之进入民国政府任职。

随着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日益膨胀,徐世昌多次劝阻,但袁世凯一意孤行。

徐世昌不愿参与这场闹剧,毅然辞去国务卿一职,与袁世凯分道扬镳。

1916 年,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声讨中去世,北洋军阀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为国务卿,两人因权力分配问题产生激烈冲突。

徐世昌凭借其在北洋系中的威望和人脉,多次出面调解,段祺瑞的操纵下,徐世昌当选为民国总统。

徐世昌虽为总统,但手中并无实权,不过他却不放弃主张 “偃武修文”,积极推动南北议和,试图结束内战,恢复中华之昌盛。

寸土不让

徐世昌担任总统之际,目光并未只放在国内,当时俄国正处于十月革命后的动荡时期,他立即派遣爱国将领严式超率军出兵一举收复了被沙俄占领的唐努乌梁海地区。

徐世昌并没有因此满足,他紧接着又派遣心腹大将徐树铮出兵外蒙古,在徐树铮雷霆之势的打击下,外蒙古也得以被收复。

至此,在徐世昌担任总统期间,共计收复了18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使得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版图达到了巅峰。

1922年,在各方面的压力之下,徐世昌被迫辞去总统,此后,他便隐居天津不再参与政治。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妄图利用徐世昌的影响力让他出任伪职,徐世昌严词拒绝,甚至公开痛斥那些为日本效力的卖国贼。

1939年,徐世昌病重,在床榻上,他对我国的局势忧心忡忡,临终前仍在大呼:

中华国土,寸土不让,应团结一致,方可挽救民族危机……

参考资料:《民国通史》等。

(图网,侵删)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