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还是来了,继中国以对等方式驱逐印度记者后,莫迪恼羞成怒,准备彻底没收中企48亿巨额资金,另外,还有14国也已展开行动,中方需要未雨绸缪了。
来梳理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事情的起因是因为去年5月份时,印度以“非法向境外转移资金”为由,冻结了小米公司48亿元人民币的巨额资金,要知道,小米22年的整年净利润也才85亿元,这相当于一下子扣掉了小米一大半的利润。
而印度为什么要这么做?究其原因是因为印度政府自私自利的阴暗心理。印度本土企业的竞争能力比起外国企业严重不足,外国企业,尤其是像咱们的中国企业,在印度的经营能力是十分强悍的,为遏制这一情况,印度政府想方设法的对这些外企进行限制和打压。从中国自己的角度来看,光是在去年下半年,印度就禁用了我国上百款应用。
而且印度这么做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不管是对中企还是其他外国企业,印度政府的套路是当外企在本土建立之初时都持欢迎态度,等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之后,就开始以各种理由明着暗着来打压或是收割这些企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之近几年中印边境问题的矛盾不断激化,小米公司或许早已被列在了印度的“韭菜收割名单”之上。
之前的记者驱逐事件只是个幌子,就算没发生这件事,印度方面也还有别的方法来引爆“没收中企巨额资金”的这种事情。
前段时间,印度本想在克什米尔这块争议地区举办G20的旅游峰会,这无疑是对巴基斯坦领土主权的挑衅,为捆绑中国参会,印度方面甚至拿中印领土边界上的问题来威胁中国,不过威胁也没用,中国这边仍然是没有同意参会。
有了中国的带头,许多国家也都纷纷表示不会去具有领土争端的地区参与会议。这让印度丢了很大一个面子。今年轮到印度当选G20的轮值主席国,所以相关峰会都是由印度一手操办的,而印度方面也很珍惜这次机会,毕竟印度一心想要成为“大国”,想要提升自己的影响力,这次G20正是“大显身手”的好机会,但却被中方带头驳了面子,这让印度十分不爽。
上个月月底之时,美国宣称,“印太经济框架”14个成员国基本完成了“提高供应链韧性与安全”的谈判协议,这份协议是由美国主导,为中国“量身定制”的一份排他协议,目的就是为了将“中国供应链”排除在外。
看来这14个国家也开始行动了,而作为印太经济框架14个成员国中的一个,印度看见有这么一个可以报复中国的机会,当然不会错过,上述没收小米巨额资金的行为,说不定就有着这份印太经济框架的协议在作祟。
结合最近印度故意不给中国记者签证延期等一系列事件来看,印度怕是铁了心要走上与中国对抗的道路了,但明眼人都清楚,印度走这条路,特别是在商业和供应链上走对抗之路,明显不会有好果子吃。到时候恐怕莫迪又要拿中印边界问题说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