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家长的烦恼,可以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内卷”。
教育的战场从课内蔓延到课外,补课成为了许多家庭的日常必修。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家长们在咖啡馆里忧心忡忡地讨论着孩子的未来,手机里装满了各种补习班的课程表,而身边的孩子正在写着已经无数次练习的试卷,心里琢磨着下一次考试还能不能再超越一名同学。
这幅画面多么熟悉,但让人不禁发问:
补课,真的能决定孩子未来的高度吗?那些从未补过课的孩子,难道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这些年,补课似乎成了家长圈里的“安全感”。
“别人家孩子都在补,咱不补能行吗?”、“孩子自己学效率太低,补课起码能让老师盯着”,各种理由仿佛让人无法拒绝,仿佛不补课就会落后,就会失去未来的机会。
然而,这种看似为了孩子未来的奔波,是否真正符合孩子成长的需求?
我们身边的故事,其实早已给出了某些答案。
曾经我们都认为补课可以让孩子领先一步,直到初二后,许多人惊讶地发现,跑得再快的孩子,却不见得能一直跑下去,甚至因为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放弃了原本的目标。
01 自主学习的能力让我们从自主学习说起,这个词或许听起来有些老生常谈,但它的重要性却在初中阶段逐渐显现。
很多家长送孩子去补课,图的是什么?
其实很简单:有人带着学,孩子少了走神的机会,课堂上落下的知识点还能及时补回来,看上去效率极高。但
现实往往是,孩子们在老师的指挥下完成了学习任务,却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机会。
慢慢地,他们养成了依赖外部监督的习惯,只要没有人盯着,就开始拖延、懒散。而那些没有补课的孩子呢?他们只能依靠自己,摸索着、实验着去解决问题。
也许一开始他们进度不快,但日积月累,他们却掌握了独立思考和自我驱动的能力。
比方说,小明家长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天天补课,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直接给孩子报了三四个班。孩子起初还觉得有趣,后来发现这些班里的内容和学校重复太多,渐渐变得无趣。
他回到家不再看课本,只等着补习班老师给答案。
而邻居家的小明同学从来没去过补习班,每天自己钻研作业,虽然有时做错很多题,但他会自己查找资料、琢磨解题思路,学习能力慢慢提升。
几年后,补课的孩子开始感到倦怠,成绩逐渐下滑,而小明反倒因为自己积累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中考中脱颖而出。
02 学习的内驱力谈到内驱力,这可是让孩子能够持久前进的“燃料”。
补课的孩子,每天都在被老师、家长安排得满满当当,他们的生活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这样的孩子,一开始还能在压力下维持高强度的学习,但时间一长,他们的热情逐渐被消耗,学习从一种有趣的探索,变成了一项机械的任务。
而那些不补课的孩子,虽然学习时间相对宽松,但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学习,发现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内在的动力。
正如有句话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这句话在教育中被印证得再真实不过。
举个例子,林子小的时候一直被父母逼着去上各种补习班,周末两天几乎都在补课中度过。
到了初二,林子突然对这些补课内容感到厌烦,甚至开始逃课、顶撞家长,而父母却误以为是青春期叛逆,丝毫不明白他的疲惫。
而另一个从不补课的同学小张,却利用课余时间自由安排自己的兴趣爱好,在阅读中发现了自己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他并没有按部就班地学,而是通过各种渠道探索数学问题,最终在年级竞赛中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相比之下,林子的学习热情早已耗尽,小张却在逐渐成长为一个热爱学习的“自驱型”学生。
03 对亲子关系有影响实际上,补课不仅会让孩子感到学习的重负,还会影响到亲子关系。
很多时候,家长把太多精力放在孩子的成绩上,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需求。那些补课时间占据了孩子大部分生活的家庭,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时间急剧减少,亲子之间容易产生隔阂。
反之,不补课的孩子和父母有更多相处的时间,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加自然,父母能更及时地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帮助孩子疏解压力,形成良好的亲子互动。
我们来看一个现实中的例子,小李的父母总是忙于给他安排各种补课,补完了数学补英语,补完了英语再补物理,甚至有时候连晚饭时间都要在车上赶着吃。
而邻居家的小赵呢,虽然没有报什么班,但他爸妈常常会带他出去散步、聊天,一家人一起玩游戏、看电影。几年后,小李和父母之间的对话基本只剩下学习,隔阂越来越大,而小赵却能和父母畅谈心事,面对学习上的困惑,家长也能及时给予关心和鼓励。
小李的成绩虽然一直不错,但他却时常感到孤独、压抑,而小赵的学习之路虽然不那么“标准化”,但内心始终平静、自信。
所以说最终,是否补课,其实不是决定孩子成败的关键。
教育的真谛,不在于拼命填鸭,而在于引导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与动力。我们不妨试着放下焦虑,给孩子多一些自由的空间,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进。
让他们去探索、去发现,这才是学习最持久的驱动力。
补课或许可以解决短期问题,但只有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内驱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真正助他们走得更远。
因此,父母与其为补课焦头烂额,不如多一点陪伴、多一些信任,孩子们终会在自己的道路上找到前进的方向。
让孩子在自由与规则中找到平衡,学习便不再是负担,而是一场自我成长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