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族的认同,时代的认同,风云人物的认同,聊沈松桥《纷纭万端》

河边有只象 2024-11-18 15:20:19

关注中国近代思想,社会和知识分子的书算是今年的重点关注,大象也在这个关注点上推荐过两本书。

第一本书学术界的大佬组团合集《有为有守: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

聚焦于1895—1949年间中国知识分子的人际交往、私人脉络、团体组织以及与城市公共媒体的关系,是一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文化史。本书以丰富的史料,生动的笔墨介绍了梁启超、陈独秀等众多著名知识分子的社会交往,亲疏聚分。

当科举和门第嬗变为学校和文凭,以儒家文化为共同价值观的思想框架逐渐解体。从朦胧且短暂的新文化联盟,到各种各样的主义与流派,聚散分群的近代知识分子群体构成了近代中国耀眼的知识光谱。

在大象看来,民国大师——知识分子的贡献除了“有为”,其实“有守”也非常重要。说白了就是在那个特殊环境下,坚持自己的操作,用自己的声音和行动来为千千万万的民众提供一个精神指导就已经是巨大的贡献。

想想今天,多少“大师”在利益面前早就失去自己的操守,更显得那个年代和环境下知识分子的可贵。在世界各地的民粹主义影响下,我们难免会出现对过去的过分苛求,对现在的过分自信,希望可以通过这本《有为有守: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让我们对知识分子的“贡献”能有新的认识。

针对这个问题,大象今天就推荐另外一本新书沈松侨《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相对来说这个作者可能对很多大陆读者来说有点陌生。

沈松侨可以说是在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中最有分量的学者,这个既有档案材料大部分在台湾,又有大陆地区对近代思想研究中不少人的定位出现一定的偏差,

比如在书中第一部分就先提到了胡适,书中所说“近代中国史上,以一纯粹学者,全无政治凭借,而能享誉全国、蜚声中外者,舍胡适一人,殆不作第二人想。尤有甚者,胡适于民国初年成名之骤,崛起之速,也诚如论者所言,除梁启超之外,再无他人堪与比拟。”

这样的评价,估计在现在的互联网平台上就是一顿找骂,其实对于胡适的评价正如书中所说“各类政治势力莫不争相致力于历史记忆与历史诠释的攘夺与垄断”,所以要想怎样去定义胡适就更加难了。

在一片扰攘与喧嚣声中,史学研究与历史教育更不免染上高度政治化的色彩,自觉或不自觉地化作为特定政治利益与意识形态服务的工具。历史学者纵或有过微弱的呐喊与反思,历史学,作为一个独立自主、自具尊严的“客观”知识门类,长久以来,依然是象牙塔内少数学者的“高贵梦想”。

连学者都觉得困难的事情,我们普通人就更难说不清了。

书中除了说胡适,也聊到了五四的“另一面”,虽然说五四如同圣火一般照耀了中国大地,可是五四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割裂到底该怎么处理却被忽视了,历史的多样性我们今天依然需要去关注。

中篇关于20世纪20年代中原地区的政治和经济的讲述更是难得,在刻板印象中,抗日之前就是军阀混战,整体社会到底是怎样的,我们可以看到的讲述实在太少了。

很多人更关注这本书的上篇和下篇,但是大象觉得中篇这个政治和经济内容更值得一看,因为这段时间的中原为后来的抗日和解放战争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至于下篇的国族与国民大象在之前不少书都介绍过不少内容了,今天这里就不去展开了。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虽然是一本论文集,但是能让大象一口气读完,可见它还是有着非凡的魅力,所以大家先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真的好看好读。

最后还要再次说的是肖铁著译的《群众 : 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书写与想象》。

全书重点从文学、革命哲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突破不同学科的界限,挖掘被忽视的跨国互动,重新勾勒出现代中国“群众”话语的脉络,思考现代群集想像的许诺和羁绊。探索知识分子与“群众”的相遇和融合,重审中国文学现代性的核心问题。

这三本书可以说一脉相承,又可以互相参考参读,不妨一起读读。

最后还是那句话,跟大象一起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