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2又降了,等等党永远不亏!”
最近在社交平台上突然出现了这样一批欢呼的“等等党”。这些“等等党”大多是刚工作没多久的新青年,喜爱高科技产品,热衷于网购和追逐潮流,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没有太多积蓄。
在苹果最新的iPhone 12系列手机发布时,他们也在直播中为新功能点赞,但是囊中羞涩,如果买了新手机,下个月的房租和吃饭钱就没有着落了。他们并没有太多犹豫地就放弃了首发购入iPhone 12的打算。然后等待手机降价到自己的心理和钱包承受范围之内,才果断出手买下,当成犒劳自己辛勤工作的礼物。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们的话,那么就是“理性”。
但是如果把时间拨回到10年前iPhone 4刚发布的时候,当时的年轻人对待消费就远没有这么理性了。爱炫耀、喜欢出风头的年轻人以拥有一台iPhone 4为荣,但却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经济情况,用了非常极端的方法去买新手机,闹出不小动静。最后苹果“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从此多了一个“肾果”的外号。
十年时间,同样是年轻人,为何两批人在面对苹果手机时会产生如此大的区别?近日,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就召开了“新消费时代新青年的‘拼’生活”2020研讨会,深度剖析了新时代青年的消费观。
相比于老一辈,在互联网大潮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更早地接触到了外部世界的纷繁错杂,见惯了大风大浪。遇到新奇事物的第一反应也不会是“买个瞧瞧”,而是会好好衡量自己的需求、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之后再下决定,也就是俗称的重视性价比。
所以在这些新青年中,才会出现穿着68块钱的时尚棉裤,敷着百雀羚的面膜,吃着进口牛排,用着iPhone 12这样奇特的“拼风格”。他们追求生活的品质,愿意为自己花钱,但并不盲目消费,反而精打细算每一笔支出,能在拼多多上便宜买的绝不花冤枉钱。
同时,比起10年前将iPhone 4视为身份象征的那批人,如今的新青年们精神世界要丰富得多,他们也更愿意“让产品回归产品”——好用就买,不好就弃,进口不稀奇,国货不嫌弃,把“理性”和“自信”作为自己消费时的准则。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年轻人的消费观也在发生着变化,而当这种消费观从盲目变得理性自信的时候,正是年轻人开始成熟起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