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中,有8人说过“生擒关羽”,只有2人成功,其余6人结局如何

龍和影Jackiemovie 2025-04-02 17:56:48
前言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威震华夏,犹如猛虎下山,所到之处无不令敌军胆寒。

然而,正因其赫赫战功,许多人都曾放出豪言——“生擒关羽!”八人曾说过这句话,而真正成功的,仅有二人。

其余六人,又经历了怎样的命运沉浮?

势与谋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衣带诏事发后,曹操挥师征讨徐州刘备,一场恶战后,刘关张三兄弟失散,关羽孤军被困下邳城。

当时的形势对关羽极为不利,城中粮草匮乏,军心动摇。

汜水关前一战,关羽温酒斩华雄的英姿让曹操惊叹不已,如今良机在前,曹操又怎会放过?

这位枭雄深知,要降服关羽,不能只用强硬手段,还需以情动人。

城头上,关羽手握青龙偃月刀,遥望远方,心中思虑万千。

此时,程昱向曹操献上一计:"可先令夏侯将军挑衅,引云长出城,再遣徐晃、许褚断其归路,最后遣张辽以乡情相劝。此计借力打力,可保万全。"

这一环环相扣的计策,不仅避免了正面交锋的伤亡,更是巧妙利用了关羽重情重义的性格。

在张辽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下,这位桀骜不驯的战神暂时落脚曹营。曹操的这番布局,可谓是兵不血刃,既得到了关羽这员大将,又保全了双方的颜面。

江东霸业

岁月流转,转眼便是襄樊之战。关羽率军北上,与曹军展开殊死之战。这是关羽一生中最辉煌的战役,他凭借天时地利,水淹七军,一时风头无两。

然而,在这看似胜券在握的时刻,江东霸主孙权却暗度陈仓,命吕蒙奇袭荆州,断了关羽的退路。

江东水师悄然北上,犹如一把利剑,直指关羽的软肋。

关羽败走麦城,孙权更是步步紧逼。先遣诸葛瑾劝降不成,又请吕范卜卦,得知关羽欲弃城而逃。

孙权此时展现出了其过人的谋略,他深知关羽性格刚烈,不可能轻易投降,于是决定施展更周密的计划。

吕蒙领军四处布防,设下罗网,又派出大量探子,监视关羽的一举一动。

经过一番运筹帷幄之后,吕蒙在临沮设伏,终将这位威震华夏的战神擒获。

这一战,不仅显示出孙权的智谋,更暴露出关羽在战略上的疏忽。江东水师长年征战,对地形了如指掌,而关羽却过于轻敌,终酿大祸。

负气之争

话说关羽得知大哥刘备下落后,便挂印封金,留书辞别曹操,护送甘、糜二嫂寻找刘备。

曹营众将皆惊,有的钦佩关羽的重情重义,有的则对其背信弃义颇有微词。

唯有蔡阳血气方刚,不顾众人劝阻,在众将面前夸下海口:"某愿率铁骑三千,生擒关某!"

此言一出,众将皆惊。

何其狂妄!那斩颜良、诛文丑时的关羽威风,蔡阳难道没有亲眼目睹?

然而蔡阳仍不自知,认为凭借自己的武艺和三千铁骑,定能将关羽擒获。他甚至不顾曹操的命令,私自领兵追击。

当蔡阳率军追上关羽时,关羽正护送二嫂渡河。见蔡阳来势汹汹,关羽二话不说,直接迎战。

一场恶战之后,狂妄的代价是惨痛的,违抗军令私自追击的蔡阳,终究倒在了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下。

忠心护主

曹操送别关羽的那一幕,至今让人唏嘘。这是一场充满戏剧性的告别,既展现了曹操的胸襟,也体现了关羽的傲骨。

当时曹操亲自带着众将,来到城外为关羽送行。他不仅准备了丰厚的礼物,还特意带来一件锦袍,想要亲手赠予关羽。

然而,关羽的态度却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意外。这位威震华夏的战神甚至不愿下马,只是用青龙偃月刀的刀尖挑接锦袍,草草道谢后便匆匆离去。

许褚作为曹操的贴身护卫,早已将主公的荣辱视为己任。见主公受此轻慢,心中燃起怒火,愤然请战:"此人无礼太甚,何不擒之?"许褚的这番话,既是出于对主公的忠心,也包含了对关羽傲慢态度的不满。

然而曹操深谙大局,轻轻摇头,否决了这个请求。

曹操知道,强留关羽不但无益,反而会失去这位将军的敬重。许褚的忠心可嘉,但终究难敌时势。

洛阳惊变

关羽千里走单骑,途经洛阳时,遭遇了一场精心设计的围捕。

洛阳太守韩福与部将孟坦密谋已久,在城外布下了一场看似简单实则暗藏杀机的陷阱。

他们的计划是这样的:由孟坦出城迎战,故意示弱,引诱关羽追击。

待关羽追至预定地点,韩福便会率领埋伏的弓箭手放冷箭,一举擒获这位"逃兵"。

在韩福看来,这是一个稳妥的计划,既可以立下大功,又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然而,事与愿违。韩福和孟坦都低估了关羽的实力,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孟坦武艺不精,战马也比不过赤兔,刚一交手就落入下风。在慌乱之中,他想要按计划引诱关羽,却被关羽一刀斩于马下,一命呜呼。

韩福见势不妙,仓促射箭,虽然射中关羽手臂,却彻底激怒了这位战神。关羽忍着剧痛,策马直冲韩福藏身之处,转眼间便也魂归地府。

这场看似周密的计划,最终却葬送了两条性命,充分说明了关羽的威名绝非浪得虚名。

冤仇相报

为给外甥秦琪报仇,夏侯惇率三百铁骑追击过黄河的关羽。这位独眼将军性格刚烈,平日里便以勇猛著称。

此次为替亲人报仇,更是斗志昂扬。夏侯惇深知单打独斗难敌关羽,便打算以多取胜。

他精心挑选了三百精锐骑兵,准备施展围猎战术,务必要将关羽生擒活捉。

夏侯惇的计划可谓周密,但天意难违。就在即将展开围攻之际,张辽突然带来曹操的军令,这场复仇之战才草草收场。

时也,命也!夏侯惇虽然未能完成复仇,但其赤胆忠心,却令人肃然起敬。

壮烈殉志

庞德随于禁驰援曹仁,此战之前,他就立下重誓要生擒关羽,甚至带着棺材出征,以示决心。

这种视死如归的气概,即便是在群雄割据的乱世,也属罕见。然而,天意弄人,战场瞬息万变,最终庞德反被关羽所擒。

面对劝降,庞德宁死不屈,以死明志。

他慷慨陈词,道出了自己的忠义之心:"昔日从曹公,今日从于禁,岂有更从他人之理!"这番话震撼了在场所有人,即便是关羽也为之动容。

庞德的选择,超越了生死,展现了一名武将的气节。

计谋落空

徐晃与关羽的这场较量,堪称机谋与气节的对决。

作为曹营名将,徐晃深知关羽的实力,因此采取了迂回战术。先是以故友之情拉近关系,两军阵前谈笑风生,仿佛多年未见的老友。

这种策略确实让关羽放松了警惕,但徐晃随后的举动却让人始料未及。他突然翻脸,悬赏千金取其首级,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确实让关羽措手不及。

两军展开激战,八十回合酣战不休,双方都显示出了极高的武艺。徐晃虽未能如愿擒获关羽,却用荆州危急的消息,促成了关羽的战略失误。

结语

细数这八人欲擒关羽的过往,可见世事无常。曹操、孙权凭借大势所趋而成功,其余六人或死或生,皆难敌命运安排。

蔡阳、韩福、庞德为此丧命,许褚、夏侯惇、徐晃虽保住性命,却也未得所愿。

英雄气短,天命难违,这或许就是乱世的残酷宿命。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