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terion缅怀大卫·波德维尔

红魔 2024-03-20 08:09:14

译者:乐之者

校对:易二三

来源:Criterion(2024年3月5日)

威斯康星大学宣布大卫·波德维尔于周四去世,享年76岁,对他的悼念很快如潮水一般涌现在各大社交媒体。

人们应该为这位学者感到钦佩,他撰写或合著了22本书和专著,这对电影研究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波德维尔明确地表达了他对电影艺术的无限热情,这同样值得肯定。

Justin Chang(影评人)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他说,波德维尔「在人前和在书中一样才华横溢、热情洋溢、和蔼可亲」。

大卫·波德维尔

评论家阿里·阿里坎回忆起有一次他与波德维尔、《芝加哥论坛报》的迈克尔·菲利普斯以及时任西南偏南艺术节总监的珍妮特·皮尔森一起参加小组讨论时写道:「当我们要上台时,我对大卫说:『现在我知道林戈的感受了。』他笑着说:『是啊,不过林戈真的很棒!』他真是一个热情的人。」

体育播音员埃文·戴维斯回忆道:「有一次我在威斯康星电影资料馆放映胶片版的《玉面情魔》(1947),放映结束后,大卫向我走来,说『这是我见过的最流畅的换片。』直到今天,这仍是对我最大的褒奖。」

《玉面情魔》(1947)

波德维尔在纽约北部只有一家电影院的彭恩镇外的一个农场长大。他观看深夜电视上播放的电影,阅读阿瑟·奈特的《最生动的艺术》(The Liveliest Art,1957)等电影历史书籍。

学生时代,他为他的大学报刊撰写电影评论,参加电影协会的放映活动,并最终进入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学习,1973年至2004年,他在该校任教。

玛丽亚曾经是他的学生,现在在芝加哥大学任教,她告诉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纪念活动的撰稿人——万斯·凯普利、莱亚·雅各布斯、凯利·康韦和苏珊·泽斯克——在波德维尔的班上,「每个人的好奇心和观察力都不亚于波德维尔本人。」

1974年的夏天,波德维尔与克里斯汀·汤普森结识。汤普森是波德维尔的亲密合作者,关于研究刘别谦和托尔金的书籍的作者,同时还是一名专职埃及学家。

汤普森本周末在「电影艺术观察」(这个博客是在波德维尔退休后不久他们一起创建的)上写道:「波德维尔是一位很棒的配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学者和朋友。」

克里斯汀·汤普森和波德维尔

1979年,波德维尔和汤普森撰写了《电影艺术:导论》成为世界上电影入门课程的基石。这本书的第13版于去年秋天出版,由杰夫·史密斯共同撰写,并被翻译成10种其他语言。

迈克尔·菲利普斯认为,《电影艺术》「在一堂课内,可能比现存的任何一本书都更能激活年轻的电影爱好者」。「『哪一部电影是你们那本《电影艺术:导论》的封面』是我最常用的破冰问题之一」,作家马克·阿什打趣道。

在网站RogerEbert.com上,马特·佐勒·塞茨解释了为什么「《电影艺术》可能是整个电影研究领域最重要的一本书。」

2004年,波德维尔在接受挪威评论家达格·索德索尔特采访时指出:「我的工作主要不是关注于找出哪些是最好的电影,哪些是最差的电影,而是要了解电影史的脉络。为什么这部电影是这样的?是什么造成了这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要制作这些电影?」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作者概述了波德维尔研究的「三个主要方向」,一是「对个别电影或导演的风格分析」,最著名的著作有《卡尔·西奥多·德莱叶的电影》(1980)、《小津安二郎和电影诗学》(1988)和《爱森斯坦的电影》(1993)。波德维尔在1976年到1988年期间研究小津安二郎,和汤普森一起前往世界各地的档案馆,观看当时还没有录像带的电影,并用剪辑机近距离研究这些电影。波德维尔向索德索尔特说道,「我所有关于德莱叶、小津和爱森斯坦这三位导演的研究都让我着迷。」

二是研究「国族电影风格和电影制作模式」,主要范例是与汤普森和珍妮特·斯泰格合著的《古典好莱坞电影:1960年以前的电影风格与制作模式》(1985)。

2010年,马诺拉·达吉斯为《纽约时报》撰写关于波德维尔的文章时写道,「这部巨著使用了从1915年到1960年(甚至更远)的300部电影,追溯了好莱坞生产实践和技术的变化,比如摄影机的发展史。该书还分析了有助于建构古典好莱坞风格的技术发明,如连续性剪辑;解释了这些手段是如何在电影叙事、时间和空间系统中发挥作用的;并探讨了这些系统是如何协同工作的。这是一部活跃的历史:详细、严谨、不朽。」

第三部分涉及电影的接受方式。康斯威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作者指出:「对于波德维尔而言,观众是积极的意义创造者,他们利用自己对电影惯例的理解、对不同类型故事的了解以及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来理解电影给予他们的各种视听元素。」

除了这三部分研究领域之外,叙事结构、数字化和评论家的角色也是波德维尔感兴趣且富有成就的领域。波德维尔的最后一部著作《令人费解的情节:流行的故事讲述和谋杀的诗学》于去年出版,同时他在2012年出版了电子书《潘多拉的数字魔盒:电影、文件和电影的未来》,供读者免费阅读。

波德维尔在2011年为《电影评论》杂志撰写的一篇文章中谈到了学者与电影爱好者之间的「割裂」,他写道:「理想的电影爱好者评论家拥有广泛而微妙的品味,并试图揭示自己在电影中发现的独特品质。通过巧妙地组织语言,他们试图传达影片的独特个性,并通过一种语调模仿,唤起影片所引起的效果。」

这是一个挑战,且在撰写《重塑好莱坞:20世纪40年代的电影人如何改变电影叙事》(2017)期间,波德维尔对四位崛起的批评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各具特色:奥蒂斯·弗格森、詹姆斯·艾吉、曼尼·法伯和帕克·泰勒。

《狂想曲:20世纪40年代的影评人如何改变美国电影文化》(2016)「对我来说仍然是有史以来关于电影理论和批评的最佳著作」,德国评论家弗兰克·诺克写道。「在短短的174页篇幅中,它所提供的深刻见解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杰弗里·奥布莱恩在《艺术论坛》评论《狂想曲》时写道:「本书的主要乐趣来自波德维尔对这些批评家的原创性的赞赏,他们每个人都以独特的方式创作文章,这些文章混合了不同的元素,让人想起批评家休·肯纳在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和华莱士·史蒂文斯的诗歌中发现的『自制世界』。

波德维尔的巡讲充满了真正的热情和有价值的指导。」如果你想聆听两个小时的精彩片段,不妨收听波德维尔在《电影评论》播客中与维奥莱特·卢卡和尼克·平克顿讨论的《狂想曲》,以及与卢卡和伊莫金·萨拉·史密斯讨论的《重塑好莱坞》。

波德维尔「展示了一种模式,离开大学只是为他的职业生涯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更有成就的人生阶段」,媒体学者亨利·詹金斯写道,「他旅行,他演讲,他退休后所写的书比他学术生涯中写的还要多。最重要的是,他写博客。这个博客是一项非凡的成就,我们将在未来的许多年里挖掘它的价值……人们可以在那里看到他最后几本书的雏形。」

《电影艺术观察》也成为了标准频道的50集系列片。波德维尔「是电影行业的领军人并不是因为他精于分析形式——他是最棒的——而是因为电影是他的生命力所在。」执行制片人金·亨德里克森说道,「我与雅努斯影业以及标准收藏公司的许多同事都感激他的才华、慷慨和友谊。」

亨德里克森的文章是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作者们从朋友和崇拜者那里收集到的悼念文章之一,这些人包括编剧大卫·凯普(《侏罗纪公园》)、导演达米恩·查泽雷(对他而言,波德维尔是「美国的安德烈·巴赞」)以及制片人兼电影制片人詹姆斯·夏慕斯,后者将波德维尔的友谊形容为「慷慨得令人发指。他惊人的批判性思维从未妨碍过他的热情,而他的热情从未影响过他的分析能力;两者互为因果。这意味着,当谈论到自己的作品时,就像从核动力显微镜中得到了一个充满爱意的熊抱。再也不会有第二个像大卫这样的人了。」

0 阅读:0

红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