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宜鑫这名字,或许对一些年轻的羽毛球迷来说有点陌生,但她曾经可是在羽毛球界叱诧风云的角色,那个在赛场上拼劲十足、风头一时无两的世界冠军。
可谁能想到,她在职业生涯的巅峰时刻,居然因为一件事,直接选择了提前“退场”。
大家最常听到的故事,都是关于那些因“伤病”或“年纪”被迫退役的运动员。
但包宜鑫的退役,却有点不一样,直接跟奥运会的“落选”挂钩。
那是2016年,她和她的混双搭档刘成,原本在国羽的混双阵容中占有一席之地。
可是,尽管实力不差,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进入最终的奥运名单。
这一落选,简直像是把一盆冷水泼到她的头上,彻底浇灭了她曾经所有的梦想。
回忆起当时的自己,包宜鑫直言,那一刻是她职业生涯中最崩溃的时刻。
“奥运会啊,那个时候的我觉得,能去奥运会,就等于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认可。”她说,当时对她来说,奥运会不仅是个比赛,它是每个职业运动员的终极目标,是努力多年的结果。
可现实却狠狠给了她一巴掌,这个被自己视为“里程碑”的机会,竟然与她擦肩而过。
“那时候,几乎三四年的时间,每次提到奥运,我就不行了,眼泪马上就要掉下来,特别崩溃。”她形容,自己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根本不敢谈论这件事,一提起来,就好像能把自己彻底打垮。
那段时间对她的影响可不小。
甚至可以说,落选的那一刻,把她的心态彻底打乱。
她提到,自己曾经想过“既然努力没用,那干脆就不再努力了”。
那种放弃的心态几乎控制了她的生活。
“我有时候觉得,人生就完了,似乎一切都没有意义。”退役后的她,觉得整个世界都变了,不再是那个为羽毛球拼搏的包宜鑫,而是一个满怀疑问、迷失自我的人。
有网友看到包宜鑫那段时间的变化,纷纷表示不平,认为她是遭遇了不公平待遇。
“你有觉得自己遭受了不公吗?”当主持人问到这个问题时,包宜鑫虽然表示从如今的角度来看,已经可以释怀,但她仍然坦言,那个时候的她,几乎觉得自己多年的努力全都白费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包宜鑫逐渐接受了这一切。
她开始尝试走出那段低谷,甚至开始调侃自己:“那时候我根本不觉得这是成长的开始。我就想着,完了,人生就这么结束了。”但回头看,她说那段时间,反倒成了自己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虽然不容易,但她从那时起慢慢找到了自己的新方向。
25岁,原本是职业运动员的黄金年龄,包宜鑫却选择了在这个年纪“退役”,从国家队离开,彻底告别羽毛球赛场。
而她的选择,也并非全无原因。
退役后的包宜鑫,与刘成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两人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但包宜鑫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虽然退役后,她与羽毛球似乎彻底告别,但她依然找到了自己新的生活方式。
她改了名字,成了“赵娅彤”,这并非只是单纯的换个名字,而是意味着她对过去的彻底告别。
如今的赵娅彤,在海南大学当老师,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她谈到,自己虽然不再出现在羽毛球赛场上,但依然会怀念那段时间的拼搏和热血。
“我曾经为羽毛球付出过,那是我的青春,但现在的我,找到了另一种充实的生活。”她说。
包宜鑫的经历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或许,人生不一定非要按某条既定轨道走。
落选奥运,不代表一切的终结,反而可能是另一个人生高峰的起点。
她的转型,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也许还能给我们每个人带来一些思考——人生的价值,并不完全依赖于外界的评价,找到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