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卫生所内,外面的炮火声震耳欲聋,刺鼻的硝烟味混合着血腥气肆意弥漫。
凳子上,一位战士右臂被炮弹炸伤,血肉模糊,骨头碎裂,破碎的袖子与绽开的皮肉粘连在一起,只剩一点皮肉勉强连着。
他面色惨白如纸,汩汩汗珠从额头滚滚而落,顺着脸颊滑落。在战场上,医疗物资极度匮乏,连最基本的麻醉药都没有,这可怎么办呐。
只见他缓缓伸出左手,拿过一条早已被汗水浸湿的毛巾:“我都不怕,你们怕什么!来吧!” 他将毛巾紧紧塞在嘴里,牙关紧咬,医生见状就将锯子撒上酒消一下毒,一下又一下拉动着锯子。
每一下拉扯,都伴随着令人揪心的 “嘎吱” 声,肌肉撕裂,骨头摩擦,他疼得全身发抖,眼球布满血丝,可他愣是一声不吭。
他就是红军中有名的“独臂将军”贺炳炎,从此之后,即使是失去了一只胳膊,他也在战场上冲锋在前,所向披靡,手刃敌人数千,他心中时刻装着革命、党和人民,偏偏没有装着自己。
贺炳炎是贺龙元帅手下的一员大将,贺老总曾经“说过宁失一个师也不能失一个贺炳炎”,可见他的战斗力有多强。
贺炳炎15岁就跟随父亲加入红军了,一开始红军战士看他年龄太小不收他,他却说自己可以做马倌,但是战士们纷纷劝他让他长大了再来,但是他就是想留下来,干什么活都可以。
正好贺龙从这儿经过,摸着他的头说:”小娃娃,年龄不大,志气倒不小嘛,你到宣传队提浆糊桶子去吧。”
就这样,他破例加入了红军,最开始不允许他上战场,后来他个头大了一些,贺龙便同意他上战场杀敌,谁知他第一次上战场竟然也不怕,还杀了好几个敌人,作战勇猛,在后来的两年中,他就从班长升为排长,从排长升到连长,从连长升到政治指导员。
1932年,19岁的他被中央送到湘鄂西红军学校受训,担任区队长,在校期间,他积极动员学员训练,认真制定训练计划,为组织培养了一批精锐又勇猛的士兵,毕业后担任红3军手枪大队大队长,在临时奉命抵抗蒋军时,由于人多枪少,他就把自己的枪给学员,自己跑到炊事班拿起一把菜刀。
不愧是贺龙带出来的兵,颇有他当年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气势,敌人的子弹也没有他的菜刀快,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一个敌人,顺手抢过他的枪,朝着敌人连射几枪,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只能仓皇而逃。从此他“小贺龙”的名号就传出来了,但是他却非常谦虚,说自己比不上贺老总。
此后,他带着他的兵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杀敌数以万计,打退了敌人一波又一波的进攻,每次总是能在关键时刻冒出来,扭转战场上的局势。
1934年,中央决定在贵州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贺炳炎接到命令率领一支游击队在当地发展革命武装,他积极动员当地村民。队伍迅速扩大,从队直接扩大到师,贺炳炎也直接担任了师长。
在一次重要战役中,贺龙带着军队指挥作战,但是一处制高点迟迟打不下来,贺龙先后排了两个突击队都没有打下来,这个时候贺炳炎自请出战,贺龙命令火力压制,为他开出一条道路。
他冒着枪林弹雨,从侧翼突袭,迅速接近制高点,手刃数十名敌军,不仅拿下了制高点,还缴获了一大批军用物资,但是却身负重伤。
在这次战斗中,结束后清点人数的时候,发现司务长还在城中购买军资,眼看着敌人的援军快要到城里了,他飞身上马,只身去寻找那名司务长,眼疾手快地在敌人眼前带走了他,拿着大刀杀出重围,简直就是当代赵子龙。
他在军队表现突出,解放战争时期,贺老总逐渐居于后方,为战士们提供后备力量,中央觉得贺炳炎这时在他手中下屈才了,就将他调到前线彭德怀的手下,彭德怀和贺龙不一样,他脾气暴躁,没说几句话脾气就起来了,刚开始贺炳炎很不习惯他这一点。
1947年,他和老伙计廖汉生奉命攻打榆林,进而拿下耙子山,但是连续打了两天都没有打下来,战士们也都筋疲力竭,这时彭德怀打电话过来,接起来就是骂,“贺龙的脸都让你们给丢光了,你们是不是兵,还敢不敢上!”
贺炳炎听他这么说,接着就和他顶了起来,结果彭老总声音更大,把他骂的一无是处,一急之下,贺炳炎就摔了电话,转身上了战场,带着手下的士兵克服重重困难,硬是把耙子山拿下了。
贺龙在后方听说了这件事情,直接把他俩叫过来批评了一番,“你们两个长能耐了,敢和彭老总顶嘴,遇到困难就克服困难,我带出来的兵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去给彭总道歉,你敢撂他的电话也是头一个了。”
他俩就听从贺龙的劝说,去找彭老总道歉,结果彭老总却说,“你们两个也让我意识到了我的问题,我以后改改我的脾气,道歉就免了吧。”
从此以后,两人对彭老总很是服气,指哪儿打哪儿,打赢了多场重要战役,全军都知道彭老总手下的这两个常胜将军。
抗战胜利后,贺炳炎也在彭德怀手下工作,但是由于在战场上身患多处伤病,年龄也渐渐上来了,他的身体就经常生病,对工作也力不从心。
贺龙听说他的情况,就想把自己这个老手下调到自己身边去,也能好好照顾他。他就亲自来开口去找彭德怀,表明自己的想法。
但是彭德怀却不肯放人,因为贺炳炎在军中的威望很高,怕把他调走了没人能胜任这个职位,怕下边的士兵不服气,再扰乱军心。
贺龙将自己的担忧说了一番,也说了他的身体情况,并且一只胳膊没有人照料生活起居也不方便。
彭德怀听了他这番话,也知道了贺炳炎的难处,他也不能因为自己舍不得就不放人家走啊,于是就同意了贺龙的提议,将他调走。
也就是贺炳炎才能卓越,才能得到两位老总的关心和爱护,才能得到毛主席的“特殊”优待。
参考资料:
贺炳炎——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