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木子
编辑|娱叔
李嘉诚将43个港口打包卖给美国的行为终于是引起了众怒,不光是内地的网民们看不下去了,连港澳的媒体人都纷纷站出来指责李嘉诚。
甚至连台湾的帅化民都当众评价说:李嘉诚的眼里只有一己私利,毫无民族大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奸商”。

更有甚者从商业角度评价李嘉诚的行为是“损人不利己”。
觉得他放着长远收益不要,只看眼前小利。
这也不禁让人疑惑,李嘉诚究竟为何执意要抛掉手里的港口?
他将43个港口打包“贱卖”的行为真的是“损人不利己”吗?

李嘉诚将港口售卖给贝莱德财团的这一行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相当损人的。
就在去年12月,特朗普还在演讲中信誓旦旦的向美国民众许诺,要“收回”巴拿马运河。

在历史上,美国的确有很长一段时间侵占巴拿马的主权,将运河变成美国实际控制的“国中之国”。
即便后来卡特总统决定签署合约归还巴拿马运河,也依然没能让美国人彻底对这条运河死心。

在特朗普决定“收回”运河的这个关键节点,李嘉诚特意把这些港口出售给贝莱德财团,无疑是顺了美国霸权主义的心。
也正因为如此,特朗普在听说李嘉诚要售卖港口的消息后,才会如此的激动。

但也有的网友针对这一点提出了质疑,觉得李嘉诚是把港口卖给了美国的企业,又不是卖给了美国,怎么就顺了特朗普的意呢?
事实上,贝莱德财团和白宫之间的联系远比我们想象得紧密。

作为驰骋华尔街数十年的老牌企业,贝莱德财团一直都和白宫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在拜登得势的时候,他们会主动向拜登靠拢,而一旦特朗普胜利,他们又会毫不犹豫的转向特朗普。
在特朗普对巴拿马运河的野心展露出来之后,贝莱德的CEO就曾主动联系特朗普,表示愿意为美国提供支持。

这几个港口在李嘉诚手中的确只是装卸货物的港口,实际收益和战略价值看起来并不大。
但是这些港口一旦落入了贝莱德财团手中,在美国的支持下,势必就能轻易地扩展港口的权限。
早在今年2月份,售卖港口的事情还未发酵时,美国国会就通过了一项针对中国过往船只征税的议案。

根据议案内容,美国计划对过往停靠的中国船只征收最高可达150万美元的税款。
如果美国扩大了这几处运河港口的权限对中国船只征税的话,无疑会影响到国内的贸易。
据相关人士分析,如果中国船只不走巴拿马运河而选择绕道的话,即便不考虑时间成本,也会额外产生高达100万的支出。

从这一点看,李嘉诚卖港口不仅可能损害到巴拿马的主权完整,而且直接损害了中国的海外贸易。
除此之外,李嘉诚打包出售的港口里面还有很多都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港口。
如果这些港口全部由美国控制的话,对于一带一路的建设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不过我们或许可以说李嘉诚坏,但决不能说他傻,因为在如此损人的背景之下,李嘉诚的“利己主义”可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卖港口这件事情上,李嘉诚可算是把低买高卖玩得明明白白。
这些港口不少都是李嘉诚在金融危机时期通过竞标手段低价得来的,而且这么多年的运营基本也回了本。
现在李嘉诚甩手把43个港口卖出了228亿美元,绝对是一桩稳赚不赔的买卖。

而且不仅是不会赔钱,现在的李嘉诚或许早就靠股票赚上一大笔了。
从3月初开始,长和的股票就迎来了一波大涨,虽然这两天稍有回落,但依然是达到了近几年的最高峰。

所以说网友们大可不必担心李嘉诚的这桩买卖赔本。
作为商人,他可是把怎么赚钱这套玩的明明白白,绝不可能干不利己的事情。
除了赚钱之外,李嘉诚真正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他彻底撇清了自己和运河地缘政治的关系。

就像很多网友疑惑的,难道李嘉诚这样的大商人就如此鼠目寸光,看得到眼前蝇头小利,而不顾长远利益吗?
其实从特朗普决定“收回”巴拿马运河开始,就已经注定李嘉诚的港口生意不会太好做了。
有意向购买港口的集团不在少数,之所以李嘉诚选择了美国,除了在报价上的考量外,政治上的考虑也不会少。

从李嘉诚前段时间的收入统计我们能看出来,内地和香港早已经不是李嘉诚的商业中心了。
欧洲才是现在李嘉诚投资的重点,而如果想要在欧洲投资,李嘉诚肯定就不能和欧美关系闹得太僵。
与其说卖港口是笔生意,它更像是李嘉诚对欧美示好的投名状。

在撇清了港口的麻烦事后,他才能真正抽身,把产业重心全面转移到欧洲。
李嘉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人生理念:只图赚钱,不图求名。

其实早在李嘉诚年轻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能看到他身上所透露出的“商人气”。
从中英谈判确定香港回归开始,李嘉诚就一直在谋划着自己的“内地布局”。
那段时间,李嘉诚给普通人留下的印象就是“财大气粗”,各种砸钱搞建设。

除了投资建设之外,他还拿出来不少钱不求回报的做慈善。
李嘉诚的这一波操作成功的让他成为当之无愧的“华人首富”。
一时间各路企业家都拿李嘉诚当自己的榜样楷模。
很多地方在拉投资的时候,一想到李嘉诚的名声和实力,也都会有意无意的偏向李嘉诚。

但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在李嘉诚成功投资内地之后,他的真面目也随之曝光。
李嘉诚在内地投资了不少的房地产生意,因此也收下了不少地皮。
正当人们都盼着李嘉诚早日动工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时候,却发现他好像压根没有动工的迹象。
为了能够规避相关的法律问题,李嘉诚花重金雇佣了顶级的律师团队,专门通过钻空子的方式,握着地皮十几年而不进行商业化开发。

囤地13年,地价暴涨了28倍。
这期间李嘉诚看似什么都没有做,只留下了一地烂账,但却赚了很多勤勤恳恳搞实业的企业家都没赚到的钱。
像成都等一些地方对于李嘉诚的行为实在是忍无可忍,甚至直接将他拉入了黑名单。

也正因为李嘉诚的这些骚操作,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才会评价李嘉诚说:“他虽然是首富,但不能推动任何的经济发展”。
这些年来,我们看到的多数企业家无论水平高低,其实都是带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的。

比如华为、福耀、小米、格力,我们能在这些企业身上看到技术突破,和追逐世界一流制造业的态度。
但从李嘉诚身上,我们能看到的只有精明的投资手段,低买高卖的商业竞标。
面对李嘉诚这样纯粹的商业,也难怪会有人发出疑问,为什么华人首富的旗下,没有任何一个拿得出手的品牌了。

如果李嘉诚只是一味地低买高卖,不想创造价值只想赚钱的话,人们最多只是会淡忘他。
但是他现在将民族大义置之不顾的行为,实在让很多爱国的媒体人无法在忍受了。
香港媒体《大公报》就发表了一篇时评《伟大的企业家都是铮铮爱国者》。

这篇文章可不仅仅是在标题处暗讽李嘉诚,在文章正文也是毫不避让的质问他作为一个商人,在大是大非面前商人到底应该怎样取舍。
但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李嘉诚早已经有过回答了。
据说此前李嘉诚本来是有机会担任政协委员的,这样一个无数人都求而不得的荣誉却被李嘉诚轻易地拒绝。
而另一边,面对英国女王的封爵,他却又欣然接受,完全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

多年之前《人民日报》就已经看出了李嘉诚的本性。
说到底他就是一个朴素的商人,绝不是人们所称赞的那种企业家或者实业家。
在当时,《人民日报》用“与其挽留,不如目送”八个字评价李嘉诚。

而在今天,这八个字的评价非但没有在历史的发展中褪色,反而更加适用。
的确,从商业角度来说,李嘉诚的行为无可厚非,但站在整个民族大义的角度,李嘉诚无疑正走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
就如同那篇文章的评价一样,我们失去的只不过是一个商业,一个企业,而李嘉诚失去的却是同中国一同成长的整个大时代。

李嘉诚用自己的一生生动的诠释了什么是商人逐利的本能。
就像他做慈善不需要一个美名一样,他也不会担忧自己商业行为会给自己带来任何的恶名。

对于李嘉诚来说,能够维持他自己的全球商业布局才是他最主要的目标。
至于网友所说的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很可能根本就不在李嘉诚的考虑范围之内。

部分信息来源:
杭州日报|97岁李嘉诚,传来消息!
新浪财经|李嘉诚一口气卖掉43个港口,仅是单纯的商业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