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红星新闻报道,在特朗普政府的推动下,美国联邦政府正经历近年来最为激进的人事调整。美国政府负责人力资源的人事管理办公室向所有联邦雇员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如果他们选择自愿辞职,将为他们提供薪酬和福利补偿。据悉,此次“买断”离职方案由特朗普政府与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共同推动。该方案允许联邦雇员自愿辞职,作为补偿,接受“买断”方案的雇员最迟可于2月底离开。在此期间,雇员可自由选择其他工作,只要不与其联邦雇员身份产生冲突。
特朗普和马斯克(资料图)CIA成立了“中国任务中心”,这是首次针对单一国家成立的情报机构,这家情报机构的预算占CIA全部预算的20%。该中心招募和培训了大量的懂中文的特工,意图恢复在华情报网络。这些特工通过卫星监控、网络窃听等手段收集中国信息。对于美国来说,裁掉USAID,削弱CIA并非是坏事,巨大的资源、众多的人力和技术手段,已经很难达到预期的情报目标,反而把对手的反间谍能力提升不少。现在果断裁掉,不仅减少自己的行政开支,还能让世界清静一点。由马斯克带领的政府效率部,正在开展初期工作,根据特朗普的指示,美国政府已经开始大幅缩减人员。但就在这一“开门红”的时期,出现了致命错误。美国中情局也在裁员范围之内,因此需要向美国联邦人事管理局,发送相关名单,但是工作出现了巨大疏忽,对于处在试用期的大量情报人员身份信息,并未进行加密处理,相关人员的姓名清楚显示在邮件中,身份被曝光的风险剧增。从中方的角度来看,此次美方名单泄露,能让中方明确美国对华特工的身份,也就能进一步保护中方的国家安全。
中情局(资料图)对于那些懂中文的CIA特工来说,这封邮件的泄露,不光是对自己生命安全的威胁,也会对家人产生不利的影响。一位前高级情报官员表示:有了这些信息,只要是专业的情报机构,都能把这些人从人群之中找出来。这番话是对CIA的当头棒喝,美国的一名民主党议员更是公开批评CIA的玩忽职守,称这是“本可以避免的安全风险”。CIA就算是现在亡羊补牢,也已经晚了,内部调查、改进安全流程、加强人员培训,这些措施虽然可以提高未来的安全系数,但无法挽回已经造成的损失。近年来,中国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和生化制药等高科技领域的突破性发展,早已惹得美国分外眼红,因此对中国的情报监视,恐怕放在今天已不足为奇。马斯克此番对中情局情报的泄露,对中国来说或许是一次“提醒”,但对美国来说可能是天大的不幸。马斯克此番中情局裁员的失误,也很有可能激起美国其他官僚部门的不满,甚至会引发美国联邦政府对特朗普“裁员”的反弹,让特朗普的此次“裁员”计划彻底泡汤。
中情局(资料图)这次泄密事件却让中方在一夜之间掌握了大量关键信息。不仅让中方有机会识破潜在的特工,还能进一步提升国家安全防护水平。这次信息泄露事件暴露出美国情报系统在管理上的巨大漏洞,而这也让中国能够更清楚地了解、辨别并抵御可能的情报渗透。无论美方采取何种手段,中方在确保国家安全上都已做好充足准备,并将继续强化各方面的防御措施,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安全形势。这次泄密事件如果持续发酵,等于CIA这4年的对华工作白做了,用一位前美国情报官员的话来说,任何专业的外国情报机构都能从已被曝光的信息中,将他们中的很多人识别出来。事情发展到这里,还只是CIA的工作失误,但很快就有民主党议员跳出来,开始谴责特朗普和马斯克了,他们认为,如果不是特朗普和马斯克要搞精简,跑到CIA搞清算,就不会出现这种“本可避免的安全风险”。这话乍一听好像有点道理,毕竟文件是特朗普要的,但这件事背后隐藏的信息,却很不简单。
特朗普(资料图)如果说当下特朗普的行为和以前美国的做法有什么不同,那就是特朗普更加直接,而且是连掩饰都不带掩饰的。现在所谓的减员增效更多的不过是美国撕去了自己的面纱罢了,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美国。以前的美国喊着最高尚的口号,却干着最卑劣的勾当,只不过在过去美国的掠夺更多的是通过背后威逼和利诱的方式,而这种方式更多的都是通过美国的CIA以及国际开发署来完成的,美国只不过是下场捡果子。特朗普的激进改革,与其说是政策,不如说是“政治遗产工程”。他在第二任期毫无连任压力,试图以“颠覆性”举措留名——从合并美加、退出国际组织,到裁撤教育部(已进入行政命令起草阶段),每一步都在挑战美国体制的容错极限。当中情局员工面对“岔路口”时,美国也站在了国家治理的十字路口。特朗普的“忠诚测试”或许能短期清除异己,但长远看,情报体系的专业性、连续性受损,最终可能反噬美国国家安全。
特朗普(资料图)韩国政府令多个重要部门发布通知,以所谓“担忧敏感信息泄露”为由直接屏蔽了来自中国的DeepSeek。这些部门里不乏外交部、国防部等韩国重要行政部门,如果说截止至此韩国的说法还勉强有“一点道理”。更重要的是,韩国政府在“针对中国”的同时却未对如ChatGPT等其他AI工具采取相同措施,因此其口中的理由则更加站不住脚。对此我国外交部已经发动了强烈抗议,表示对于数据与隐私的保护,中国方面向来重视,也从未要求过任何公司或个体违法采集敏感信息。面对国际质疑,我国郭发言人明确表态:“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并依法保护数据隐私和安全,从未要求企业或个人以违法形式采集或存储数据。”他强调,中方反对将经贸科技问题泛政治化,更反对以“国家安全”之名行“技术霸权”之实,中国将坚定维护本国企业的合法权益。这一回应延续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一贯立场。近年来,从华为5G到TikTok全球布局,中国多次指责西方国家以“安全焦虑”为借口,构筑不公平竞争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