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可能值8.9分,但“大情妇”不值

今西安 2020-12-24 16:45:33

从12月开始,“西安出品”就一直是国剧排行榜上的风云话题。两部西安制造的电视剧《装台》和《大秦赋》先后登陆央视一套和八套节目,并很快引燃了收视率。前者被誉为“可能是近20年最好的国产平民剧”;后者则更是被冠以“史诗巨著”,号称“10年精心打磨,《大秦帝国》系列收官之作”,还未上映时,就已吊足了粉丝们的胃口。

《大秦赋》

而当两部剧相继开播后,也很快得到了广大观众们的一致好评。不仅收视率长期在全国各大电视台黄金档播出的电视剧中数一数二,豆瓣评分也直观地体现了其爆炸式的口碑——《大秦赋》播出不久分数就已飙升至8.9分;《装台》评价稍低,但8.4的分数在《鹿鼎记》《情深缘起》《雷霆战将》等一众2点几分难兄难弟的映衬下也仍然是鹤立鸡群。甚至有人感叹:我们终于在2020年的冬天迎来了国剧的春天。

12月17日,《装台》剧终,豆瓣评分稳定维持在8.4的水平上。除了观众反响热烈外,也再一次通过其浓郁的“陕味”在客观上推动了西安“网红城市”的宣传与营销,可说是完美完成了任务。

但是《大秦赋》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评分一路下跌,目前的最新消息是6.1分。而且致命的是:这剧现在还没播完,按当下的趋势,跌破及格线指日可待。

陕西原著、陕西导演、陕西出品、陕西故事、......哥俩都是“老陕”,这差距怎么就越拉越大了呢?

01

先说说这个《大秦帝国》,这是一部规模宏大的系列剧集,改编自陕西作家孙皓晖的同名长篇历史小说。之前已经播出了三部:2009年侯勇、王志飞、高圆圆主演的《大秦帝国之裂变》;2013年富大龙、喻恩泰、宁静主演的《大秦帝国之纵横》;以及2017年张博、邢佳栋、陈晓主演的《大秦帝国之崛起》。

孙皓晖

《大秦帝国》系列前三部,从秦孝公即位、重用商鞅进行变法、使秦国由弱转强开始,一直演绎到秦昭襄王纳九鼎这绵延一百多年的历史。三部曲的评价都很高,《裂变》和《纵横》都得到9.3的高分,《崛起》也有8.5分。说《大秦帝国》系列是国产历史正剧的巅峰级作品,毫不为过。

《大秦帝国》前三部的豆瓣评分

网上对《大秦帝国》的评价是“历史脉络清晰、战争场面宏大、服装道具还原程度高、演员演技精湛”。从第一部《裂变》开播至今11个年头,凭借其“高精尖”的质量一直受到追捧。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作为“最终作”的《大秦赋》发出预告时,观众们的望眼欲穿也就可想而知了。

事实上,《大秦赋》刚开播时,也确实很对得起千万粉丝长久以来的期待,前三部“战争场面波澜壮阔”、“服饰道具精细还原”、“老戏骨演技全程在线”这些评价一个也没落下。为了能最大程度上还原历史场景的原貌,剧组在11.3万平方米的地盘上共设置了一千多个场景,甚至建成了几座完整的城市;剧中所有演员,从几大主演到只有一个背影的酱油群演,都有专门设计的服装;战车、攻城器械等各种大型道具近百件;拍摄全过程耗时235天;扮演吕不韦的段奕宏和扮演秦庄襄王的辛柏青都被称赞是“教科书一般的演技”......前几集播出后,满屏都写着两个金光灿烂的大字“良心”。可以说,《大秦赋》刚上线时的质量,是完全对得起8.9的评分的。

《大秦赋》中的场景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场面依旧声势浩大,服饰道具依旧高度还原,演员演技依旧炸裂......什么都没有变,惟一变了的,就是剧集的豆瓣分数。现在《大秦赋》的实时评分已经是6.1分,并且还在持续的断崖式下滑中。

《大秦赋》的评分已跌至6.1分

......好像是出了什么偏差。

02

张鲁一扮演的秦王嬴政的上线,是网上开始吐槽《大秦赋》的开端。

张鲁一扮演嬴政

观众对张鲁一版嬴政的不满意,与演技无关,而是主要集中在造型上:张鲁一是1980年生人,今年已经40岁了,强行装嫩扮演二十几岁的青年还好说,但让他要从13岁的少年嬴政开始演起,就明显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当40岁的张鲁一管54岁的邬君梅叫奶奶、管36岁的朱珠叫妈、管30岁的赵昕叫姐、......都无不让人大呼出戏。

当然,演员本身都是很努力的。即使张鲁一不适合演嬴政,也不应该指责他,最多把板子打到负责选角的人身上。仅仅是一个嬴政的不给力,也还达不到能把8.9分的“神作”给直接变成6.1分的“雷剧”。真正给了《大秦赋》口碑致命一击的,是其台词和剧情。

台词与剧情是一部电视剧的灵魂所在,尤其对于历史正剧而言,更是容不得半点马虎。《大秦赋》的画风开始逐渐跑偏,其一就是台词太过现代化,明显与前三部那种半文半白的亲切“古风”味道背道而驰。上至王族宗室、下至贩夫走卒,几乎都是满口大白话。如嬴政跪在吕不韦面前,满含热泪对他说出“你若是我的生父,我愿跟你一起离开秦国、浪迹天涯,也不愿做一个连自己生父都不知道是谁的畜生!”

且不说这种“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的台词放在两千年前秦国的历史背景下违和感有多强烈,单是以正史上的嬴政“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的性格,他就绝对不可能说出这种卿卿我我、基情四射的词。台词缺乏文气,毫无历史那种专属的厚重感,皮之不存,“历史剧”的灵魂“历史”也就毛将焉附了。

03

除了台词之外,《大秦赋》在剧情上的严重注水,也在另一个方向上把这部“巨著”在扑街之路上越推越远。

《大秦赋》中的嫪毐和赵姬

《大秦赋》的剧情注水始于第17集嫪毐的上线。历史上的嫪毐是秦始皇之母赵太后的男宠,由于倍受太后的宠信,被封为长信侯,位极人臣,甚至太后还给他生下了两个私生子。后来由于野心不断膨胀,嫪毐图谋发动叛变,被嬴政镇压,处以车裂的极刑。

“嫪毐之乱”在秦史上确实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从本质上来说,这次叛乱掀起的风浪并不大,在跌宕起伏、波谲云诡的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点霏微的水花。但《大秦赋》却把这段故事来了一笔浓墨重彩的渲染,从第17集嫪毐亮相到第47集嬴政平定叛乱,全部78集的电视剧,硬生生让嫪毐在大秦的后宫活蹦乱跳了30集。这么一弄,《大秦赋》就变成了一部宫斗剧,留给灭六国、收百越、平匈奴、修长城、......这些历史大戏的集数,可就所剩无几了。

要知道,此前出现的任何一部大秦题材的历史剧,从没有容许嫪毐这个人在舞台上活跃如此之久的。大秦赋居然一给就给了30集,也难怪在嫪毐开始表演后的这段时间里,一系列集中体现了中国网民脑洞的新剧名纷纷涌现:《嬴政和他三个爹不得不说的故事》《嫪毐赋》《大秦赋之后宫》《大秦赋之嫪毐秘史》《大情妇》......

更重要的是,《大秦赋》中把嫪毐的叛乱大书特书到腥风血雨、高潮迭起,虽然确实给观众带来了很刺激的观剧体验,但却是建立在偏离史实的基础上的。按史书记载,嬴政其实早就看嫪毐不顺眼,有人告发了赵姬与嫪毐私通并生有二子后,此事成为嬴政向嫪毐下手的导火索。嫪毐知道自己与太后的私通已经败露,索性破罐子破摔,于嬴政前往雍城举行冠礼时,矫王玉玺及太后玺调集附近地方军及自己的心腹、门客发动了政变。

由于事起仓促,嫪毐匆匆纠集的这批人马根本就没形成什么有效的战斗力,被砍死了几百人后就彻底崩溃了。《大秦赋》中东奔西跑的蒙恬、王翦、樊於期等秦国大将一个都没出手,郿县、咸阳的百姓也没有举着钉耙锄头去全民皆兵。嫪毐这个小插曲从前奏到落幕,不过也就是一弹指之间的事。

此外,《大秦赋》还演绎了一段剧情:嬴政提前预料到嫪毐的反心,但却故意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目的是等真正拿到嫪毐造反的证据后再对他下手。这情节看似可以体现出嬴政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城府,但仔细推敲一下就会发现逻辑极为不通。叛乱这种事会直接威胁到江山,一旦发现苗头就要立即扼杀在摇篮中,嬴政绝无可能冒着社稷落入他人之手的巨大风险钓鱼执法。而且按剧情的设定,嬴政明明已经把嫪毐掌控于股掌之间,结果却又被打了个猝不及防,“千古一帝”表现得简直掉价无比。

历史剧不是不能没有爱情,但必须要适度。戏不够的时候拿爱情来凑也就算了,大秦的故事哪存在“不够”的问题?戏明明够,却还要往里面兑水,那就是不合时宜。

04

《大秦赋》的口碑为什么崩塌如此之快?是因为它拍成了宫斗剧吗?不是,因为同为宫斗剧,《甄嬛传》在豆瓣上可有9.2分。

是因为它不符合历史事实吗?不是,因为几乎绝大多数情节都纯属虚构的《大明王朝1566》评分达到了9.7分。

真正的问题,就是出在《大秦赋》所标榜的“历史正剧”上。

历史正剧应该遵循历史的基本真实,可以有适当的夸张和虚构,但不能离题太远;同样,“宫斗”这种内容,也只有“宫斗剧”才能把它当成是主题思想和推动剧情发展的元素。其他类型的剧,都应该能不碰就不碰。

穿着“历史正剧”的外衣,内核却是“宫斗剧”的婆婆妈妈,也就难怪观众拍砖了。

再在网上搜索一下,《大秦赋》的原名叫《大秦帝国之天下》,这个名字可以明显地看出其与系列前三部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至于为什么播出时悄无声息地改成了《大秦赋》,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大秦帝国》电视剧的原著版权早在2017年3月就已经到期了,所以《大秦赋》就不能说是根据《大秦帝国》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作者孙皓晖也就不同意继续使用《大秦帝国》的片名。

孙皓晖本人曾经说过:用心拍摄原著,注重原著。只要能把原著里描写的历史、人物尽量真实地还原出来,那就算拍成功了。

但很遗憾,《大情妇》......啊不对,《大秦赋》没拍成功。

0 阅读: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