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虽然残暴,但他却为我国拔掉了一个,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孔甲丙今说史 2024-10-28 02:52:04

广明元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金戈铁马间,这座曾辉煌百年的古都瞬间陷入了血与火的洗礼。起义军的旗帜在长安城头高高飘扬,但随之而来的,是对城中贵族和官僚的无情屠戮,富户的金银珠宝被搜刮殆尽,唐朝的宗室贵族一个接一个倒在血泊之中。街巷之间,火光冲天,百姓们紧闭门户,唯恐遭遇横祸。这是黄巢的胜利,也是他暴力的开始。他是无意中揭开了一场深藏已久的社会变革?

乾符二年的草莽英雄

在乾符二年的初夏,黄巢与其亲族黄存、黄揆、黄邺以及外甥林言,在河南地区拉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起义序幕。

起义军的队伍开始膨胀的速度令人震惊。原本仅有的几人很快就发展成数十人,再到数百人,最终在数月之内,人数激增至数千人,甚至达到数万之众。这些加入的人群中,有许多是普通百姓,他们中的大多数面容上都写满了对现状的不满与愤怒。这些百姓因连年的苛捐杂税和农业税赋被压榨得生活困苦,对现行政府的不满已经积累到了爆发的边缘。

此外,还有一部分是庞勋旧部的军人,这些人在王仙芝过去的战役中曾是战斗的主力,因王仙芝早年的影响,他们对于加入黄巢的起义行动抱有极高的热情和忠诚。这些经验丰富的士兵为起义军带来了宝贵的战斗经验和组织纪律,使得起义军在面对官军时能够有更为有序和有效的战斗力。

在各个聚集地,黄巢和他的领导小组会向新加入的成员发放简易的武器,如竹枪和农具改制的兵器,同时对他们进行基本的战斗训练。这些训练通常包括基本的阵型移动和简单的攻守策略。

随着起义军规模的不断扩大,黄巢也开始采取更为积极的策略,他们不再局限于小规模的骚扰和游击战术,而是开始策划对一些小城镇的攻击。每一次成功的攻城行动,都会使得黄巢的名声迅速传播,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

王仙芝的牺牲与黄巢的崛起

到了乾符四年,黄巢与王仙芝的起义军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兵力和资源,这使得他们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展开行动,目标直指多个重要州郡。首先,他们集结了一大批军队攻打鄂州,这座城池的防御虽然坚固,但在起义军连日的围攻下终于宣告失守。

攻占鄂州后,黄巢和王仙芝没有停歇,他们迅速调整战略,将目光转向了宋州。宋州作为一处商贸重镇,对于他们补充物资和扩大影响力至关重要。起义军一路推进,途中不断有受压迫的民众加入,他们的队伍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然而,战争总是残酷的,尤其是在黄梅之战中,王仙芝遭遇了官军的围剿。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王仙芝被敌军包围,尽管他奋力战斗,但终因寡不敌众英勇牺牲。

面对突如其来的领导危机,起义军内部开始重新调整和组织力量。王仙芝的部分部队决定南下江浙地区,希望能在那里找到新的发展空间。而另一部分则选择北上,最终在亳州与黄巢的主力会师。会合后的重要议题是选举新的领袖,以填补王仙芝留下的空缺。

在激烈的讨论和多方面的考量后,黄巢因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在起义中的贡献被众将一致推选为新的领导人。他被尊称为“冲天大将军”,黄巢接任后,迅速整顿军队,重建指挥体系,以确保起义军能继续保持高效的战斗力。

黄巢的扩张与长安的陷落

广明元年(880年),黄巢的起义军已经发展到了顶峰,声势浩大,战力强盛。十二月初,黄巢带领起义军兵临长安城下,唐朝的都城面对如此庞大的军队显得格外脆弱。在黄巢的指挥下,起义军迅速部署,分兵包围了城门和各个关键要塞。由于唐朝的防御早已松懈,城内守军稀少且士气低落,起义军几乎没有遭遇到像样的抵抗。

随着一声号令,起义军的攻城武器齐上,城门在猛烈的撞击下轰然倒塌,军队如潮水般涌入长安城。街道两旁,百姓们避之不及,纷纷躲进屋内,将门窗紧闭。起义军士兵穿着锦衣,手持长枪和大刀,从城外到城内的街道上一路高歌,喊声震天,展示着他们的胜利。士兵们欢呼雀跃,他们身上的锦衣在冬日的阳光下闪闪发亮。

入城之后,黄巢第一时间在长安设立了指挥中心,迅速组织起军中的高层,将起义军的控制范围进一步扩展到城内的每一个角落。黄巢随即任命尚让为“平唐大将军”,负责长安的军政事务,同时任命盖洪和费全古为副将军,协助尚让管理城内外的军队和物资分配。

起义军的掠夺与唐朝的崩溃

黄巢的起义军在攻占长安后,虽然初期迅速建立起了秩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掠夺行为逐渐失控。胜利让军中将士士气高涨,同时也让他们觉得胜利果实应该尽快分配和享用。起义军开始在城内各处搜寻财富,这种行动被他们称为“淘物”。

起义军士兵进入富户人家,搜刮金银财宝、珍稀古玩、丝绸绫罗。他们用麻袋装满财物,源源不断地从这些宅邸中运出,有的士兵甚至带着成堆的玉器和瓷器,仿佛每个人都希望尽快分到一份战利品。在这场大规模的掠夺中,百姓们只能紧闭家门,躲在家中不敢出声,以免引起注意。即便如此,起义军依旧会破门而入,仔细搜寻每一个角落,不放过任何有价值的物品。

除了财物,官员和宗室成员也是起义军的目标。他们一旦被发现,就会立刻被绑架,有些被勒索大量财物换取性命,而更多的人则面临无情的屠杀。在起义军看来,这些官员代表着唐朝的腐败统治,而宗室贵族则是他们长期压迫的象征。大量官员和贵族被当街处决,他们的府邸被点燃,大火很快吞噬了这些奢华的建筑,浓烟滚滚,不少府邸化为废墟。城内的唐朝宗室成员遭到清洗,大批人被处死,有的甚至来不及逃离就被捕捉。

起义军的攻势并不仅限于富户和官员,一些中小商贩、手工作坊也难逃被洗劫的命运。市场上,士兵们四处搜刮货物,尤其是食盐、药材和布匹等,他们把这些生活必需品运回军营,以补充起义军的供应链。商铺老板若是敢于反抗,立即被驱赶或处决,店铺被一抢而空。

与此同时,一些起义军将领和士兵不满足于财物,他们开始掠夺民宅,并抢占城中最华丽的宅院作为居所。在这些宅院中,他们四处寻找唐朝遗留下来的书籍、古董,以及唐朝官员和贵族的家眷。特别是那些贵族的妻女,被强行带走,有的甚至成为士兵们的玩物。

面对这些暴行,许多街巷和坊间的建筑燃起大火,整个城市笼罩在黑烟之中。火光映红了夜空,一些宅邸在火焰中倒塌,留下烧焦的木梁和砖瓦。街头巷尾,到处都是被掠夺过的痕迹,倒塌的墙壁、空荡的商铺和散落的财物,显示出长安城的混乱与破败。

黄巢的将领们虽然在起初试图控制局面,但逐渐发现难以遏制士兵的行动。部分将领甚至开始参与掠夺,将珍宝占为己有,认为这是起义胜利后的应得之物。那些稍有权势的将领们占据城中的大宅,成为新的主宰者。

科举制度的崛起与门阀的衰落

黄巢起义让大批门阀世家和贵族受到冲击,他们的财富被掠夺,地位也被动摇。这些门阀家族原本世代掌控着中国的政治和文化资源,依靠世袭的特权和广泛的人脉,在朝廷和地方之间构建起了一张牢固的权力网络。然而,随着黄巢起义军的到来,这些豪强大族的财富和力量被极大削弱,许多家族甚至遭到灭顶之灾,数百年来的社会平衡被打破。

起义结束后,门阀家族的控制力不再像以往那样强大,他们长期以来在科举制度上的隐性垄断逐渐瓦解。科举制原本是为了选拔贤能而设立的,但由于门阀家族通过各种手段控制了这个体系,普通人很难通过科举进入仕途。

黄巢起义后,朝廷为了重建秩序和补充大量空缺的官位,加大了科举的规模和频次,吸引了更多寒门子弟参加科考。原本那些被门阀家族垄断的科考资源,逐渐开放给了更多人,印刷术的发展也推动了科举制度的普及。书籍的广泛传播,使得更多家庭能够负担起子弟的教育,读书和参加科举逐渐成为寒门出身的人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社会上,儒学书院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教育机构为更多普通人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许多通过科举成功进入朝廷的庶族官员,逐渐在朝中形成一股新兴势力,他们不再像门阀世家那样以血缘和世袭为纽带,而是通过同窗关系和学术共同体来巩固自身的地位。这种新兴的官僚集团,强调个人能力和学识的重要性,推动了官僚体系的专业化和制度化。

随着庶族官僚的数量增加,国家治理的重心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地方上,许多通过科举晋升的庶族官员被派往各地担任刺史、县令等地方职务,他们与当地的豪族形成了新的平衡关系。过去,地方豪强控制着土地和经济,地方官员往往无法制约他们的权力。现在,这些新任的庶族官员凭借朝廷的支持,在地方上逐渐建立起了新的权威。

庶族的崛起为中国古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社会更加多元和开放。经过数百年的积累和调整,起义带来的影响最终成为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动力,使得社会结构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

参考资料:[1]俞兆鹏.黄巢生平事迹考异[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2(2):118-124

1 阅读:6